如果你爱一个人,送她去纽约,因为那里有无限的机会和自由;如果你恨一个人,也送她去纽约,因为那里有无限的机会和自由。
越多自由 v.s. 越多迷茫
出国前,你被无所不在的管教围得无处可逃,被动的听从着家长老师的安排在规定的时间起床,上学,刷题,吃饭,玩耍。当时的你经常想,赶紧出国吧,出去读书就自由了,没有人管我了。
出国后,你被一望无垠的自由撩得心花怒放,什么事情都可以完全顺着自己的心情来:去不去lecture,交不交(甚至交几个)个男朋友,要不要打工,paper什么时候写都自己说了算。没有了外在的限制,你觉得自己无比自由。
而同时,国外的大学里无所不在的机遇更是让你欣喜若狂。每天邮箱里都会收到各种大小活动,研究机会,项目申请,实习岗位的介绍和邀请函。
就好像一只曾经被迫圈养的野马挣脱了束缚,在重获自由的同时又发现了一片广阔无垠的草原。完全的自由加上无限的可能性,心潮澎湃的你恨不得把所有的活动都报上名,把一天24小时掰成72小时用,把曾经被压抑住的活力和野心都释放出来。

不是在上课,就是从info session赶去实习的路上,这样充实的生活让很多人羡慕不已。虽然每天都过得非常忙碌,可当那么多的机会摆在你的眼前时,你很难拒绝,你真的想要have it all
但是慢慢的你会发现,这样的忙碌并没有持续给你带来满足感和成就感。事实上,当你偶尔停下忙碌的脚步时,你会感到非常焦虑和迷茫。你会觉得自己像是被这些机会“绑架”了每看到一个新的机会就迫不及待得想要申请了试试看,好像不去探索新的可能性就会止步不前。而每当你过了一轮面试,得到新的offer时,你还是会纠结,这个要去吗?还有更好的吗?
虽然每一次你都有自由选择去或者不去,去这个还是那个,但是无论怎么选你都会觉得茫然若失。好像即便你有了这么多的自由,有了数不清的机会,你一样觉得不自由。如此的野心勃勃,却只换来一次又一次的被动选择。
机会的拥有 v.s. 放弃的权利
要解答这个困惑,我们先来看看一个哲学上的概念:
消极自由,freedom from,不受外界干涉的自由。它给了你选择的机会,尽管你可以选或者不选。
积极自由,freedom to,控制和指引自己人生的自由。它让你通过对于各种可能的机会的分辨,最终挑选执行那些更加符合你真实意愿和毕生追求的机会。
所以,消极自由强调的是拥有的机会;而积极自由强调的是放弃的权利
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这两种自由此消彼涨的4个过程。
小时候:消极自由低,积极自由低
当你还是个小孩的时候,你既没有消极自由也没有积极自由。你的父母会给你强加很多规矩和安排,而你必须要遵守。同时,你也没有自控能力,作为小孩,你的冲动抑制能力较差,而且也惧怕很多东西。

大学时期:消极自由高,积极自由低
当你从高中毕业,准备离开家甚至出国去读大学。人生里面第一次,再也不会有人来管你,外在的权威限制几乎消失了。特别是当你在国外读书的话,基本上文化的开放和包容可以允许你做任何不违反人性和法律的事情。(当然,有自由去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不意味着你可以不用承担你选择的后果。)
这种广阔的消极自由让你很上瘾,你会不断尝试去突破过往的界限来看自己是否真的拥有了自由。在这个不断探索的过程中,你会继续发现新的朝你打开的门。机会源源不断。而这个时候,自律和自控,放弃和挑选根本不是你关心的重点。

即将出现的成年:消极自由高,积极自由在提升
在某个时间点,你开始意识到自己陷入了一个无限的循环:就好像你面前有很多道门,你想要打开每一道门看看里面有什么。但是每打开一道门只会发现自己进入了一个新的房间,房间有依然有着很多道门。
机会是源源不断的,选择也有无数种,但是他们的重要性并不是等同的。
因为眼前的那些门,有些进去以后是另一个房间,而有些门背后却是一个楼梯,可以带你上升进入另一个更加广阔的大厅。
所以你开始思考,从“我可以做什么” 到“我到底想要做什么?”
当你的想法发生这些改变的时候,你就会开始探索你生活的意义,并发现你的生活里有着更高的需求和追求。所以,你开始学习在抛给你的橄榄枝中进行分辨,判定哪些选择是更加重要的,更能够帮助你实现更高的需求

同时,你也会意识到,那些通往较低需求的门总是虚掩着,很容易进入。但是那些通往较高需求的门可能锁着,这表示你有一些内在的特质阻碍着你去追求你真正想要的东西。比如:
你可以找的工作很多,但是你想要的实习岗位却不一定能得到,可能因为你不善于和人交际;
你可以约炮的男性很多,但是你想要结婚的伴侣却不一定找得到,可能因为你总是表现得很高冷。
所以在这个阶段,你觉得“机会很多但是不会选”。你意识到了自己有很多选择,很多消极自由,但是你并没有太多的积极自由。也就是说,虽然机会很多,但你并没有过上你内心真正向往追去的生活,因为你还没有能力去克服恐惧,无知,自大,坏习惯自己自身性格上的缺陷。
成熟期: 消极自由高,积极自由高
最终你会走向这样的一个阶段:尽管没有别人在把任何外部的要求强加给你,但是你自己会给自己要求,要成为你所向往追求的样子。也就是你会给自己设置规矩和限制,主动开始发展自己的自控力,自律力以及意志力,学会控制和压抑自己的一些欲望,不再做自己冲动的奴隶,让自己在茫茫选择中学会挑选和放弃。
也就是说,你不仅仅有自由可以站在大厅里面对无数扇门,你还有自由去选择走进他们中的任何一个。而当你走进的时候,你不会为没有进入另一道门而患得患失。因为你只知道这扇门才是我想要的。

机会的奴隶 v.s. 自己的主人
很不幸的是,很多人会停滞在第二个阶段。他们所成长的文化会强调消极自由作为人生的终点,作为生活的全部意义,以及认为幸福就是你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
所以,当面对无限的机会时,他们会贪婪的说 I want to have it all,会想要抓住一切的可能。但这样并不会让他们更满意自己的人生。因为当他们发现想要的东西被锁在了门后,不是去想办法克服那道锁住的门,而是会耸耸肩说反正这也不是我最想要的,继而转向下一道门试运气
“没事,我还有机会”,他们会说。
但最终,你打开的可能是只是一扇比较容易的门,未必是你最想要的门。
所以那些困在第二个阶段,被动等待外界给予更多机会的人在人生中不会有太大的成就,也无法最终实现自己的全部潜能,因为他们无法认识到有些限制来自于外界,而有些限制来自于自己的内心。只有去了解自己,认清自身的局限性,才能学会在茫茫机会中挑选出符合自己真正需求的,才能主动去寻求符合自己理想的机会。

一九四六年,胡适在北大的演讲中说:“你们要争独立,不要争自由。你们说要争自由,自由是针对外面束缚而言的,独立是你们自己的事,给你自由而不独立,仍是奴隶。
可能这句话就很好的解释了这两种自由的区别:消极自由是“不做别人奴隶”的自由,而积极自由是“成为自己主人”的自由。
很多人都以为当迷茫的时候需要尽可能的抓住眼前所有的机会,这样才可能找到方向。但是如果一味的追随外界给予的机会,会是一种非常被动的方式,因为它可能会淹没你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让你逐渐丧失人生的掌控感。
就好比每个人都可以找到一份工作,但是只有一部分人能找到真正梦想的工作。
当明明眼前有很多选择,但还是迟迟下不了决定的时候,只有主动的了解自己的需求和局限性,理解为了更高需求的目标需要适当的放弃一些轻松的选择,这样才可能在外界的嘈杂中不做机会的“奴隶”,重新获得掌控感和幸福感。
所以,并不是机会越多,就越有益于你的选择。要小心被外界的机会“绑架”,忽视你内心真正的需求。
部分观点和图片来源于文章 
Freedom to...Freedom from, by Brett & Kate McKay
 http://www.artofmanliness.com/2012/02/21/freedom-from-freedom-to/
END
今日话题
总是会有学生说自己对前途很迷茫,不知道该怎么选择。很多人以为是自己还不够努力,所以无法争取到外界更多的机会。但事实上,你纠结的不是没有更多机会,而是没有想要的那个机会。如果你现在也遇到了选择困难,欢迎来后台勾搭理程君聊一聊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