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里,
总有不能完全陈情的前因后果
现实中,
往往又透露着千丝万缕的纠葛
反 思 别 人 的 故 事
每期一个真实的案例。让故事里的温存和智慧,带我们共同思考,一路同行~
正如两人之间的关系,
第三人很难真正理解。
独在异乡的五味陈杂,
别人也无法看得透彻。

如果说一切,都因为案主太美
会不会太龌龊,
自行拍块砖,也许一切都好了。
当人生第一次遇到渣男和绿婊,竟然就撞在自己房东的枪口上。这样的经历也确实大大丰富了人生。本来选择和当地人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就是留学生们接触本地文化最直接的愿望。与你吃住同行,你说说你当地人的生活准则,我聊聊我国家的文化态度。租房不是收养,房租的每一分都换来的应该是一个海外息身的安全空间,一个临时的家。
理解自己的生活与别人的不同,对很多人来说是异常困难的事情。就比如,留学生对于车的需求在网上经常是不可理喻的纨绔子行径:国内享受着发达健全的公交轨交系统的人们可能很难想象,大部分留学生处于怎样一种没有车就寸步难行的环境里。因此,留学生是个孤独的,卡在中间的群体。周围的人与自己来自不同的文化,很多时候难以触及心灵,倾诉衷肠。
类似的例子其实有很多,有人因为一些生活习惯不能和房东磨合,最终生病的时候大雪天被房东赶出家门。先不考虑客观原因的对错,当时的无助感一定是最直接震撼的。房东接纳了你,本应该是个最包容最安全的所在,却因为无端的误会和猜忌反目成仇,成了危机四伏的战场
圈 子
不能否认的是,一代移民和本地人永远存在融合的问题,这种显现在华人越多的海外城市越明显。比如悉尼纽约渥太华这样华人街动辄充斥着百万中国人的城市,如果真的在理念上和本地人格格不入,大可一扭身来到异国自己的小社区,中文把吃喝拉撒全都能搞定。特别是在大学里有些中国留学生的比例占到45%,教授会幽默的说,今天那个印度人没来,我们可以用中文上课了。这时候租房选择性丰富了很多。很多人直接跳过了融合的问题,不选择homestay,直接找中国人合租。地域华人广泛集中性的特点,会带来习惯性向同族靠拢的特点。但留学生更加希望能做一个鲜活生存在本地文化中的歪果仁,找当地房东入住,融合的问题就迫在眉睫,碰到大爱包容的当然万幸,可不是每个房主都是圣贤,一个外国孩子对他们来说也是个异类。
磨 合
房东和留学生的关系都是建立在互相试探的基础上,这个时候温和但坚定的表达自己的界限十分重要。卫生间该怎么用,什么时候是自己在房间不被人打扰的私人空间,怎么样建立共同的社会活动,大家明确喜欢愿意尝试的东西有哪些,不能接受抗拒的又是什么。就像刚才说的,付费住宿,本来不存在亏欠,合理的使用自己的权利,表达清晰的界限,会轻松很多。
重 心
心理学中有个理论叫做群体极化,简单的说负面的情绪和事件往往比正面的更容易得到扩散和宣扬。如果恶性事件发生了,比如被骚扰、争吵、被偷窃等等,除了运用正当法律手段之外,这个时候的自我调理尤为重要。首先从自己出发,矛盾的产生也许混杂了一些自己的因素,比如干扰他人的行为、不清晰的界限、或者更大一些是类似于民族结,这个时候做出自己能调整的部分、合理的让步。如果通过这一步,仍然有不可调和的盾,那冷静其实是必要的选择。处理事件本身,加上处理自己激动的情绪,给所有的问题找到一个出口,当然前提是冷静,走近真相,看到本质
吸 收
苦不是白吃的,从之前的房东中积累下来些什么,无论如何都会对以后的选择有影响的因素。我们的美好愿望是,学会选择和把握。但事实上房东的矛盾事件也可能建立起一个间歇性的阴影。总有一些元素留在了心底,不管是对骚扰的恐惧还是对本地人由此建立起的刻板印象。阴影是一片没有光的地方。有可能是一个人做出下一个决定的隐形因素。但好处是阴影也是可以被运用的。之后的文章里我们会好好聊。
面临什么样问题不是我们自己能选择的,但事后的心态却是可以习得和调整的。夏青无疑在那个特定的阶段,遭受了特殊原因带给她的生活压力,但时过境迁之后回看的角度更加重要,更加能体现自我建立的优势。当时的伤害在如果增添的是日后面对事情的坦然和勇气,那也许是更加值得思考的东西。
◆ ◆ ◆  ◆ ◆ 
你与房东发生过哪些故事?
回想当时的情景,觉得自己处理的好吗?
不管是曾经的矛盾,还是现在的困扰,
如果你有任何想说的,
欢迎来里程君这里吐槽求抱抱~
更 多 精 彩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