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大多数留学生的经历没有那么励志激昂,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学霸、进500强、拿到绿卡、变身社交女王。
平淡的留学生活中总会有点小烦恼,对于未来也会有点小迷茫,对自己有点小憧憬。
在本期的《逼格Talk》中,正在哥伦比亚大学就读的Cinthia和我们分享了她的留学心路,一起聊聊留学生常见的适应问题。

点击观看视频

怀疑四年的文理学院是一种浪费。
为了『逼迫』自己去更多接触美国的当地文化,Cinthia选择了一个小城市里的文理学院(liberal arts college)。这样的学校不同于知名度高的综合性大学(university),强调通识教育,不注重知识技能的培养,在小班化的环境中,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和教授交流、做科研 。
但是这样『小而美』的学习环境并没有如她所愿的带来就业上的优势。她说刚到纽约找工作时觉得很受挫,因为缺乏专业技能的锻炼,在找工作上不容易定位。Cinthia甚至一度自我怀疑之前选择文理学院是否是一个错误。
还是需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可能文理学院的教育没法给你一个专业的技能,但是在真正工作之后,学校里所培养出的价值观以及思维方式会帮助你更好的胜任。
毕竟职场和大学不同,有太多东西需要学习,要与时俱进。专业技能或许是一个入口,但是之后路想要越走越宽,需要有高效的学习能力和积极的心态。
读研不是目标,而是有了目标再去读研。
不要指望一个名校的研究生文凭能给你职场竞争上带来更多的竞争力,因为太多的人在读研之前没有想清楚自己到底想要做什么。而这个问题是不可能在你研究生毕业以后就能一下子想通了解决的。事实上,很多学生正是因为找不到工作(或者找不到自己『理想』的工作)而选择读研逃避的
美国本科的课程是基础而又多元的,在各种选择和尝试中,你可以慢慢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如果还是迷茫,可以gap几年,多做一些尝试。看起来花费了一些时间,但是在各种碰壁与磨砺中,能慢慢找到自己喜欢的或者不喜欢的方向。
现在的社会已经不可能再是一份工作做到退休了。跳槽,甚至更换职业方向都是很常见的。所以,作为提高职场技能以及人脉的研究生是等你真正需要的时候再去读,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因为那时候你会更有针对性的利用资源。
其实,我们都寂寞。
虽然留学生活中会结交很多朋友,但是真正志同道合,能够一路相伴的好友确实不多。因为很多人都极度关注自己的前途,他们大多会把自己的日程安排的非常紧凑,拼命想要抓住一切机会丰富自己的履历,所以他们很少会停下脚步和你花一个下午的时间喝咖啡聊人生。
如果自己很空闲的话会显得格格不入,因为所有人都在忙碌。
而当你找到一个可以聊得来的朋友时,会发现大家竟是如此的相似:一方面十分渴望独立,追求自我的发展;但同时也十分孤独,想多交朋友,需要有人陪伴和倾诉。
与外国人,还是走不了心。
不想在中国圈子里扎堆的人也会选择主动靠近外国人的圈子。但是,即便英语再流利,在交往中还是会发现,因为文化,甚至是阶级的差异,很多的友好只停留在表面,当深入的交谈或者经常的往来后,会发现很多习惯和爱好是长期文化熏陶的产物,短期之内可能真的无法轻易扭转
即便是外国人之间也会有亲疏,会有自己的小圈子。差异是始终存在的,所以没有必要刻意的融入某一个圈子。
对于未来,充满信心。
今后是回国还是留在美国,很多人都无法现在就给出答案。虽然美国有很多有利的条件,但美国也不是一个完美的社会,也有各种尖锐的社会矛盾。
对于20出头的留学生来说,似乎发展前景是更为重要的,治安隐患、环境污染 、情感羁绊都不是在哪里就业的决定性因素。可能现在的我们还是年轻,觉得自己有无限的潜能,只要给我一个平台和机会,我就可以克服一切的阻力,哪怕再辛苦,也要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
◆ ◆ ◆  ◆ ◆ 
这可能是一个过于普通的留学故事
但也是大多数人正经历的留学故事

就算有着不同的背景
我们有着相似的心境
如果你感到寂寞、迷茫、找不到目标,
欢迎来和我们聊聊
  更 多 精 彩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