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家好,
今天想分享的是我最近的一件心事。
小时候被爸妈教导,要当一个为别人着想的人;长大后,在社交生活了也时刻提醒自己去做一个能赋予具有同理心的人。
别人都夸我,这是我的一大优点。
是啊,我一直在提醒自己,每个人都有不能角度看待事物,所以我会换位思考;每个人的背景和性格不一样,所以我能很容易理解别人的出发点;每个人都希望开心,所以我会很想满足他人。
写到这里,我甚至想,自己是否活的太累了。
一大优点,也变成了一大泪点。
最近舞团里发生了很多不如意的事,都是因为我的这颗同理心。
2
曾经有一次,临时接到了学校邀请的一个表演,但是由于通知时间较晚,如果我接了这个表演,我得额外多加三个小时的排练。
接,还是不接?这个问题我考虑了很久,因为我犹豫的不是表演本身,而是多加的排练时间,以及唐突地通知,
如果我突然加长排练时间,万一很多团员已经安排了自己的事情,那怎么办?
表演也是突然被邀请的,即使团员能参加排练,表演那天他们会不会已经安排了事情,
如果他们推掉了自己的事情,他们练习的时候会不会有怨言,不开心?
我是不是不该接这个表演?
这些想法我考虑了好久,也试着问了好多部下的意见。有的说接,因为机会难得;有的说不接,因为时间太仓促,他也无法参加排练。反反复复,来来往往,最后因为我的拖延,学校说这个表演机会给其他团拿了。
我很难过,更难过的还是事后有团员对我说,
“都是你的错,你为什么不早点接了这个表演呢?”
明明就是为了你们!
过分的同理心,所以让我的决断力变弱,性格越来越柔和。身为带领舞团的团长,决策会考虑过多,变得优柔寡断。
3
后来想起了几年前听到了一个故事,似乎已经为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答案。
说一个小孩看到了一个跷跷板,就跑过去坐在一边,结果这边被他压下去,另一边升高了。
小孩很不忿,他想坐在一个高的那一边。他离开原本的位置,跑到了另一边坐了下去。结果,坐下来的那边变成了最低点,原来的位置又升高了。
小孩很生气,他真的很想达到一个最高的位置,于是他来回走动,不停换座,最高的位置始终在他的对面。
不过最后,他终于找到了跷跷板的最高点,其实就在跷跷板中间, 也是跷跷板最平衡的状态。
拥有一颗同理心,也需要保持平衡。一味地想让别人开心,为别人着想,只会让自己更累,好比跷跷板,一边的升起会导致另一边的下降。
4
然而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活得会相对轻松,因为他们会很少去在乎别人的感受。
我的副团长是一个很强硬的人。这个优点在他身上也变成个挺烦人的事情。
表演的一周前,我们感觉到了压力,必须在有限的时间把舞练好。
排练的那天,一个女生迟到了,而且在排练的过程中,她出错了几遍。
我的副团长又爆发了,
“都这个时候了,所有人都应该记住舞步里,为什么你还会忘记?”
从一开始我就发现这个女生练习的时候很刻苦,似乎已经感觉到自己在大家的后腿,如今副团长的一声吼,她眉头紧锁,一副很难堪的样子。于是我马上上去阻止我的副团长,
“别骂,没关系的,现在马上帮她一下吧。”
狗咬吕洞宾,副团长马上向我爆发,
“你是团长,到了这个时候你为什么还不严厉起来?”
我瞬间莫名其妙,我这样做,本意是想让大家没有压力,开心地练舞。你倒好,不懂得去理解别人,当着大家的面指责我。
在我即将要爆发的时候,瞬间一想,算了,副团长也是因为着急才会这么说,况且强硬是他的性格,不跟他吵了。
我把话又咽回了肚子里,结果后来几次,我听到了不少小道消息,说副团长和好多人都说,觉得我不是一个当领导者的料。
挺委屈的,明明是为了大家能开心地训练,面对别人的过失给予宽容,这么大的一颗同理心装着你们,换来的却是各种的不理解。这是为什么呢?
我一味地想找出各种原因去理解别人的出发点,却因为没得到同样的理解而感到失望。社交上找到平衡,才能让别人,和自己处于一个相等的位置。
思考过后,我能改善的方法很多,和我的副团长单聊,告诉我不支持严厉;单独和那个女生聊,表明自己对她的顾虑,鼓励她要好好练习;做决策时,不忘以舞团大局为首。
5
写了这么多,我还是很希望大家都多去运用自己的同理心,但是和其他社交心态一样,切记保持平衡,这样双方才能收获对等的价值。
社交就是一副跷跷板,和别人处在同一个高度上,没有俯视和仰视,享受着社交的快乐。
我们下周见。
或许你还想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