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对外企独有钟情,特别是对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有着近乎不可理解的向往。所以,大学四年,我的简历就是围绕着四大的标准去历练自己的,无论是创办社团,还是假期实习,甚至因为听说外企不偏好党员,我没有加入共产党。想起来,忽然有那么一些可笑。这里,就捡取一些印象比较深刻的笔试面试来探讨一下。


NO.1 DTT
德勤的笔试,就是性格测试。对于性格测试,我总是本着一种be myself的态度去做,因为觉得如果企业要的不是我的性格,那么大概我也很难喜欢它的企业文化。所幸,德勤给了我一面的机会。于是那一刻,我以为,自己想要的工作是顺手就可以捡来的。

一面,是小组面,有好几个其他学校的研究生,也有一个我们学校参加了境外实习的女生,整体实力很强。很可惜的是,作为我的第一次面试,我还是无可救药的开始紧张和不安,原来一直觉得英语是自己的强项,但是那次面试中,我的英语表述惨不忍睹,即使结束时,两个hr评价说:你们一组是上午面试中表现最出色的,即使是注册会计师考试已经过了两门,还有三门成绩没有出来,也没能把我带入PAR面。
两天后,一面成绩下来,我果然没有进入par面,有点小小的失望,但是却不难过,毕竟,E&Y才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况且,这次的一面机会来得太容易,让我以为所有的面试都可以这么简单就得到。


NO.2 E&Y、KPMG、PWC
 觉得可笑的是,毕马威和普华永道我甚至连笔试都没有通过,毕马威的笔试确实太难,即使准备再三,还是不能通过;至于普华永道,后来才知道我申请的苏州貌似没有招人;至于一直钟情的安永,甚至连笔试的机会都没有给我,尽管托业分数考了880分,依然不知道被拒绝的原因,也许也是和申请的地点有关。
当“四大皆空”的那刻,我清楚的记得自己的绝望和无助,梦里无数次泪流满面的醒来,觉得整个世界遗弃了自己和自己这三年多的努力。

然而,求职要继续,无论如何生活要继续流淌,而我只有更用心的去参加面试,才能在夜里累得不至于失眠。

NO.3 江森自控
是五百强之一的一个美国公司,英文名和强生超像,在重庆的分部招3个税务规划师,薪酬很丰厚。先是英文电话面试,不紧张,因为重庆不是我想去的地方,所以,发挥很好,英文本来就是我的强项之一,轻松的进入了二面。
二面依然是英文面,4个年轻的职员,在老校区的一个楼里。那个已经透着丝丝凉意的傍晚,我穿着短裙,冒着雨,赶到了面试地点。不是想进这个公司,只是为了有更多的锻炼机会来防止出现德勤一面时候的状况。依然状态很好,飙着英语聊天,从新会计准则聊到电影《通向幸福的大门》,也很坦诚的告诉他们自己只是来锻炼的,不用给我任何录取的机会。(老编弱弱的说一句,这样真的不会被打死吗?)



NO.4 爱默生网络能源
依然是五百强之一的美国公司,总部在深圳,做的是和华为差不多的业务,招7、8个财务。笔试题目很不正宗,或者说有几道题和书上的表述出入很大,不是不会做,而是根本读不懂(后来证实,笔试题目果然是随便出的,汗!)。
惊奇的是,和一个室友一起拿到了面试的机会,面试顺序是按笔试成绩排名的,她早晨,我下午。于是下午到了酒店,三轮面试放在一起。我的第一轮面试就是专业面,一个女的知道我考了注册会计师之后开始用专业知识对我狂轰乱炸,之前打听是问一到两个专业问题,结果她一下子问了我5,6个,经过了之前的很多面试之后,我终于在这次面试中忽然的学会了镇静,基本上是很流利的回答了她所有的问题,所以,如果你想卖弄自己某一个方面的话,一定要做足准备。末了,她让我随便说段英文,我颇有风度的说:还是您出题目吧,不然我肯定要做英文的自我介绍了。(后来知道,大部分人真的就说的是自我介绍。。。)她显然很赞赏我的这个举措,出了一个介绍自己家乡和家庭的题目,而这个题目的内容,我准备已久。。。


于是得到了见他们财务总监的机会,一个美籍华裔,进去的时候他正在看奥巴马的就职演讲,按了静音,他打开我带上来的资料,惊讶的说:JULY给了你一个好高的评价!显然,之前的那个专业面的女人平时一定是一个难缠的人。


于是又开始飙英语,很放松,尽管他只有十分钟的时间给我,想起来,我还是算把握得不错。下来,又被踢到人事部去,我是那天最后一个面人事部的人,那位HR姐姐显然已经过度劳累,三下两下就被打发了。
之后不久,接到了他们的offer,不错的薪酬,不错的单位,只是地理位置的原因被家人坚决的反对。自己也觉得时间才到10月份,没有必要这么早签,于是委婉的拒绝了。

NO.5 建设银行
然后
11月份的时候,我终于感觉到了金融危机的到来,很多外企出现了裁员的风波,我一度陷入了迷茫无助的状态
,机械的在应届生上不断的网申,不断的搜寻可能的目标。


某晚,同寝室的一个同学说,她正在申请中国人民银行的成都机关,于是也跟着机械的申请了家乡所在的人行中支机构,不久通过了资格审核,拿到笔试资格,然而在我心里对这类机关单位总是有点小小的反感,没有去特别的准备,只是想,既然拿到笔试资格了,那么就去试一下吧。


人行笔试的前一天下午,忽然收到南京建设银行的电话,一天后在南京举行笔试,笔试有200人,招50个左右,一个算是很大的比例了。于是开始犹豫起来,自己还在成都,第二天还要笔试人行,踌躇间给母亲去了个电话,竟然意外的得到了她坚定的支持:买飞机票,第二天上午笔试人行,下午飞到南京,第三天笔试南京建行。


当天吃晚饭的时候,竟然又收到中信银行的在线测试邀请,而我完全不记得自己曾经申请过这样一个银行,于是扒完了饭回寝室就赶紧做了,不外乎是行政能力测试和性格测试,不难。

这样,第二天早上拖着行李笔试人行,幸亏,自己参加过整个注册会计师五门的考试,人行的笔试难度显然低了很多,提前了40分钟就结束了考试,拖着行李箱打的去了双流机场。
一个人来到南京,受到了同校一个朋友和她家人的帮忙,找到了预定的酒店住下。第二天笔试,题目很简单,不外乎是一些行政能力测试和几篇英文阅读。虽然笔试很简单,但是心里压力却异常的重,毕竟飞机票很贵,一起笔试的人又大多是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在西部畅行无阻的大学到了东部竟然就变得默默无闻起来。

回到离南京不远的家里,当天竟又收到了中信银行第二天的一面邀请,不经感叹,
有的时候,人是要一点运气的。
至于中信银行的面试,缓缓再说。

在家呆了两天,忐忑不安中终于等来了建设银行的面试。而在面试前一个晚上,查出了自己注册会计师考试已经一共过了4门,显然这是一个很重的砝码。建行一共只有一次面试,进了面试室,三个人,一个问专业问题,一个问人事问题,还有中间一个主管的样子。在门口定了定心,走进去,一边打招呼,一边把手伸出去一一握了一下,显然他们对我的开场有些讶异,但也不反感。坐下了,专业问题虽然有些出乎意料,但是也不难,最主要的是人事部的问:你过完注会5门后会跳槽吗?然后我意识到,这个砝码有点过于的重,赶紧辩解自己对建行的忠诚。

最后,收到了建设银行的offer,只是最后由于中信银行的邀请而放弃了。


NO.6 中信银行
 前文提到,在参加建设银行面试之前,先去参加了中信银行的面试,而这场面试,更让我意识到了东部地区竞争的激烈。面试一共200个人,录取20个(事实是,最后只签了10来个人),去得比较早,看到了面试的名单,200个人来自各个大学,但是无一例外,都是东部出名的学校:上海财经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清华,英国爱丁堡大学,法国***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苏州大学,而我,是唯一一个来自西部大学的人,或者是因为西部申请这边的人比较少,抑或者是中信更喜欢东部的人,但是我依然几乎觉得我代表了自己的整个学校,这个我连什么时候申请的都不记得的银行忽然就激起了我的斗志,而事后也发现,这确实是一个值得很多人才留下的地方。
第一轮只是自我介绍,一组10个人,每个人三分钟,然后会随便问一些问题。自我介绍有时候会是一个被大家忽略的地方,但其实是一个大家一定要准备,而且要准备得能给面试官留下深刻印象的东西。三分钟,当我坐下的时候,全组都鼓起了掌,我从对面那位人力资源部经理的眼中看到了我进入下一轮的门票。
中午,安排了在银行里的餐厅用餐,自助餐,环境很好,有人说,商业银行怎么装修都不为过,反正用的是自己的钱,正大光明,事实是,确实很靓丽。下午又进行了一轮书面的笔试,可能是为了防止在线测试找别人替写的可能性。

在面完建设银行后,顺利进入中信的二面,是与十多个行里的领导见面,仍然是自我介绍,加几个简单的问题。我的位子坐得相当的不好,在一排的最后一个,属于人类眼睛视觉的盲点,所幸,在自由回答环节,尽管我是最后一个举手的,一面时候那个人力资源部的经理偏心的给了我一个机会,而此时,我注会的成绩显然又成了一个砝码,商业银行与国有四大银行的不同地方是,它不怕留不住人才,所以你的砝码越重越好。

 最后一面,是小组面,一组7个人左右,一道关于过期面包的处理的讨论,15分钟讨论,包括推选一个陈述人,然后3分钟陈述。显然德勤失败的群面是我的一个心里阴影,而我一定要战胜它。拿起了笔,在白纸上画了大纲,最后顺理成章的被推选做了陈述者。当走出面试室,我觉得大致是有希望了,我赌中信银行里那么多年轻的领导人会喜欢一个active的面试者,而我确实又赢了。

 然后,权衡了建行和中信,我签下了中信,签约前,我对那位人事部经理坦白道:我还参加了人民银行的笔试,只是成绩还没有出来。言下之意,如果你们仍然愿意签我,而我如果今后有进人行的机会,我会存在违约的风险,回首看来,最终的成功是来源于当时的自信,而显然,那位经理对我没有抱那么高的信任,所以仍然要了我。


NO.7 人民银行
终于说到了最后一个单位——人行。笔试虽然分数不高,但是进入了面试,我讶异于那么低的分数,后来经过向一位人事科长求证,人行的确是按一定的比例压低的分数,不管如何,我进入了人行的面试。面试前,在应届生上看到不少类似于:恭喜各位陪人行子弟一起面试的同学。。这样让人难受的言辞,虽然或者有那么一些真实性,但是并不是每个位子都已经坐满了人的,大概,这个无可奈何的是要看运气的了。

人行的面试为了显示公平,都集中在每个大区的分行处。面试的时候,发现虽然报考要求是本科及以上,但是来的人里竟然鲜有本科生,而我显然属于幸运中的幸运儿,又或者说,4门注会的通过再次显示了它的分量。进入面试室,一排坐着10多个各个地区的人行领导,我自然的朝一排桌椅走去,结果忽然听到几个人喊到:哎,走错了,坐前面!定睛一看,才发现在那排桌椅的前面还有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而那才是我应该坐的位置。抱歉的对十多个面试人员笑了笑,尽量显得镇静些的坐了下去。最中间的一个人解释说:你前面有一张白纸,上面有三道题,你在十分钟之内答完,开始!然后我看到旁边有人按下了计时器。第一题是人行最经典的问题:自我介绍和为什么进人行(个人觉得要答得光面堂皇些,但是也要有些实在的东西);第二题是同学的相处之道;第三题是对“多做多错”的看法。

我一边答一边想,这三道题都不难,很难让他们记住我,所以很用心的去和他们做眼神的交流,不断的用眼神告诉他们,我就是你们要的那个人!另外,在最后结束的时候,当时临近年关,我站起来,顿了顿说:快过年了,在此预祝各位新年快乐,牛年吉祥!显然这是在答题的中庸之道中出现的一个亮点,我看到了几位面试官的笑容。


又等了很久,终于收到了体检的通知,然后在这里告诉大家一个诀窍:一定要从通知的人的口中尽可能多的探听出更多的信息,比如体检和录取的比例(人行是1:2,体检结束后还有其他安排吗?其实是有的,当时写了一篇作文,虽然当时通知的hr姐姐不肯告诉我具体是什么笔试,但是我问:是心理测试吗?她说:不是的,不是的;我问:是专业测试?她说:你们笔试已经把专业知识笔试过了。然后她说:你不用特别准备的就是了。然后我开始猜,估计是热点问题写作,最后也是八九不离十。而当时一起体检的同学有的连笔都没带,以为体检完就结束了。 最后,颇为坎坷的又放弃了中信银行,签下了人民银行。


后记:从一个非外企不进的人,变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国有机关单位员工,其中的心理历程大概也只有自己知道了。只是告诉大家,
有时候一个准备了3年多,期盼了3年多的决定,求职的时候,一秒钟的时间就全部推翻了。
但是,我始终认为,只有准备了,才能有收获。即使当初的初衷是为了进四大,才参加了注会的考试,才费尽艰辛的创办社团,才放弃假期去参加实习,但是这一切都成为了我进入人行的砝码。最后,为仍然奋斗在求职一线的朋友们祈福。    
本文来源于应届生求职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你曾错过这些内容
-点击阅读-
欢迎更多个人、媒体与企业与我们展开内容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注明“老编辑部”
@金融老编辑 保留所有权利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