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执行长伊隆·马斯克(Elon Musk)于个人Twitter分享了两支自动驾驶的最新示范影片,透过自动驾驶眼中的世界,我们可以看到自动驾驶的世界已经不是遥不可及的未来了!
今年十月,特斯拉(Tesla)在发表会中宣布目前所生产的所有车款,全数都具备自动驾驶(Autopilot)硬体。美国时间上周六,特斯拉执行长伊隆·马斯克(Elon Musk)于个人Twitter分享了两支自动驾驶的最新示范影片,比起十月份的示范影片技术又更向前了一步,或许汽车全面自动驾驶化还有一段时间才会实现,但可以从这两段影片中,看出日益成熟的自动驾驶科技。

最新视觉处理技术,能同步处理更多道路状况
影片中可以看到一名驾驶坐在车中(根据相关法规,使用自动驾驶模式,驾驶仍必须坐在驾驶座上),画面右方有三块切割画面,显示新版Model S 自动驾驶系统所监控的行车状况,画面中可以清楚看到方格状的颜色跳动区块,就是车子正在「看」的范围,配备在车上的感测器及摄影机,能够同时侦测到路上出现的车辆、行人、路灯及道路状况,分析检测后立即做出应有的反应。

画面中心的颜色跳动区块,就是车子正在「看」的范围。
根据特斯拉的说法,新一代车款,将会配备比前一代运算能力强40倍的电脑。示范的影片中,自动驾驶在复杂拥挤的道路中顺畅的完成多个转向,驾轻就熟的避开行人,在每一个红灯稳定的停下,车流较少的路段,最高时速达到35英里(约为56公里),到达目的地驾驶下车后,特斯拉也透过自动泊车功能,顺利停入停车格中。
特斯拉在Autopilot 2.0的硬体设备中,加入了一套自行研发的视觉处理工具「Tesla Vision」,镜头的性能提升。 Tesla Vision背后的原理是利用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on Networks),让电脑对行车环境进行更细致的分析,能够在最短时间同时针对路线、道路号志、对向来车、路灯位置等做出分析判断,比起传统视觉处理技术可靠度更高。
影片所展示的最新自动驾驶,智慧程度已经可以让驾驶完全不需要碰触方向盘,马克斯也谈到「新系统将一个摄影镜头增至八个,覆盖360度可视范围,对周围环境的监控距离最远可达250公尺。」配有多个超声波感测器,在侦测车辆周围硬、软物体的表现,都是上一代的两倍,改版后的雷达波可以轻松穿透大雨、浓雾甚至前方车辆,大大提升行车安全。
根据美国家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最新制定的标准,驾驶不必操作的情况下,汽车能在动态环境中行驶,就达到四级自动驾驶功能;驾驶系统能在恶劣气候下驶往任何目的地,就达到五级自动驾驶功能。特斯拉最新的系统将成为首套达到5级(Level 5)的自动驾驶系统。
但在影片中也可以窥见自动驾驶仍有不完美之处,在影片54秒可以看到,自动驾驶因为在路旁安全范围的行人而出现不必要的急停,另外,这两段示范影片的道路状况相对稳定,并没有在浓雾、暴雨等极端天气中示范,是否真的达到五级自动驾驶系统的标准,恐怕还需要更多的测试影像才能说服更多民众。

在影片54秒时,自动驾驶因为在路旁安全范围的行人而出现不必要的急停。
“最迟在明年底,特斯拉自动驾驶汽车就可以把你从洛杉矶的家一路送到时代广场,并自己泊车,车主在途中甚至不需要操作任何东西- Elon Musk”
两段影片中分别使使用了The Benny Hill Show(不文山鬼马表演)及滚石乐队的《Paint it Black》做为背景配乐,可以看出特斯拉和SpaceX一贯的流行文化风格,根据统计,美国死于车祸的人数,是越战时的数倍,在《Paint it Black》这首歌曲中有一段歌词唱到「我看见车子的队伍,而他们全部被漆成黑色,伴随花朵及我的爱皆逝去不再回来」,也许在未来特斯拉的自动驾驶可以终结人们死于车祸意外的悲剧。
虽然这已经不是第一次马克斯释出自动驾驶的测式影片,但这一次的内容及呈现的水准比起过去更为提升,自动驾驶仿佛就是驾驶的眼,顾前顾后比人类更细致。过去在科幻电影中的自动驾驶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马克斯日前接受英国《金融时报》访问时信誓旦旦的表示「最慢在明年底,特斯拉的自动汽车就能从美国西岸自动行驶到东岸了。」


转载:爱范儿
SVACE硅谷创业者联盟
硅谷创业者联盟是硅谷第一创业社区,从2014年成立以来共组织超过百余场创业活动,类型包括创业讲堂、细分领域专场、大型路演大赛和创始人俱乐部小型聚会等。与会人员多为知名投资人、初创公司创始人、硅谷各大互联网及科技公司在职人员以及资深创业服务机构。 目前社区内已拥有上万的硅谷精英会员, 400家以上一流天使机构投资机构汇集于此。

硅谷创业者联盟利用自身资源,嫁接优质项目和投资人,通过闭门路演等线上线下方式, 帮助创业团队寻求融资以及开拓市场。目前 ,已有众多初创企业通过联盟的融资平台获得天使融资,最高融资额达百万美元级别。被硅谷创业者誉为“最勤奋,最靠谱,最有情怀的创业组织”。
微信ID: Svace-org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