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一个实习机会打了29个电话

许多人会问,如何挖掘认识自己,这里给大家举个例子。
我那时候大三的时候就特别想去500强外企实习,但苦于没有门路。很偶然的机会从室友那里获得一条联合利华想招实习生的消息,但没有任何具体的联系方式,只知道负责招人的HR叫Jack。
那时候的我刚诊断出得肺炎低烧发了好几周正要去医院打点滴,于是我就在医院里一边打点滴一边给联合利华打电话找寻Jack,就为了那个也不知道是否还存在的实习机会。一共打了29个电话之后,终于连线到了我要找的Jack中,我妈都觉得我疯了。
联系之后,Jack说那天是最后截止日期,我需要在1小时内把简历给到他。但那时候我还在医院,并且还没有写过任何简历。还没绝望之前,我想到以前有把自己的个人介绍发给到朋友,然后又开始疯狂电话联系朋友远程遥控他凑了份简历寄送到。幸运的得到了面试机会,第二天低烧面试并拿到了最后的实习机会。
这个故事的重点不是拿到联合利华实习机会,而是我如何从这件事中反思自己的。你可以问的一系列问题:为什么我会去争取而我室友没有?其他人能坚持打29个电话?其他人是不是又会因为没有简历就放弃了呢?这一系列的反问就是我写文书的逻辑。


世界上好多人比你聪明,却还比你勤奋!
前几天,有个同事说我是个工作狂,我内心一怔,因为一直觉得自己是懒惰的那类人,甚至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我是以勤奋“为耻”的,觉得不聪明所以才勤奋。(当时真是too young too naïve)。
过去在四大工作三年,加班超过晚上10点不超过10次,周末加班不超过5次,这也算咱们做四大这行的奇迹了。所以,当时我在大家心中就是那种生活工作比较平衡又比较贪玩的。
很少有人会相信在我申请两年的生日都是独自一个人在图书馆度过的。是申请让我意识到自己的不勤奋是那么糟糕。记得那时候每天白天上班回家写文书写到凌晨3点,有时觉得很晚差不多该睡了,但看大家msn头像还亮着就想再撑会,直到脑子不会运转。
整个申请过程中,我学会了喝浓茶黑咖,还有边思考边喝王老吉,每天睡前都会发现不知不觉已满垃圾桶的王老吉空瓶。但即使这样,我仍然不如许多人。我朋友的托福是在连续每天通宵工作情况下挤时间考出来的,有朋友每天早上5点起来复习GMAT,还有朋友的文书全部都是在出差途中的飞机上写出来的。
我遇到过许多人会跟我抱怨时间不够,平时学习工作就很辛苦,没时间复习考试写文书。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回应,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好吗!没有一个顶级学校的学生是仅凭天赋就进去的,连时间管理这最简单的一道坎都过不过去,那还是不要申请好学校。因为没办法,这个世界就是好多人比你聪明,却还比你勤奋拼命!


我人生最幸运的事情是高考失利
虽然从小读书没有太用心,但凭着小聪明也在上海某市重点混混前几十名,想着复旦交大肯定稳进。但谁知在高考前夜家里的屋顶突然坍塌砸到了我床上,导致我整个高考三天就像梦游一样,不知道在写什么,最后与交大失之交臂,去了上海大学。
上海大学就像个高考失利人大本营,我们系几乎一半都从复旦交大掉下来的,但是大部分可能都觉得掉进上大是人生一大污点,但我却觉得上大的经历教会了我一件其他名校很难学到的事情 —— 用客观和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不同的人和事。
刚入学的时候,我还是那种简单用成绩评价好坏学生,却没想到最后我最敬佩的是一个GPA只有1.5分,英语四级四次没考过的人。他是我们文艺部副部长,我们组织了一个个几千人的文艺活动,从他那我学会了如何用最少成本做最酷炫的校园推广;学会如何在千人大礼堂排一场晚会;学会如何用三寸不烂之舌让个临时想要退赛的选手回心转意;学会如何与团委周旋争取更多的活动经费。大学四年中,我认识了许多不同系的朋友,学会用一种开放的心态去聆听每个人,感受不同的人生态度和梦想,从让自己也变得富足。
进入沃顿后,我觉得最棒的一次学习经历是去智利的Patagonia的领导力探险,我们6个人一组每天负重25多斤爬山10个小时,经历过风暴、大雪、狂风、暴雨,气温低到过零下20度,还要去结冰的水里洗碗,有一瞬间真的有生命迹象消失的感觉。我们组的6个人,其他五个人一个是做技术的伊朗女生,一个是做建筑管理的葡萄牙男生,一个是ABC学医的,一个是在伦敦做金融的俄罗斯女生,一个是后来去拉斯维加斯赌场做战略的印度女生。我们从第一天就一路大吵,互相抱怨以至于最后一名到露营地,到第六天一路唱着歌下山成为第二名,整个过程体现了站在不同人角度看问题,包容不同文化经历是有多重要。最后一天我被推选出做结营演讲,看到35岁葡萄牙大叔被我讲哭,那一刻觉得我们是那么不完美,却幸运的碰到那么多可爱的人。
两年的申请真的教会我很多事情,这些感悟可能很零碎却是自己一步步经历着失败挫折困惑得到的,我很感激这两年遇到的人,感谢你们的坦诚、信任和包容,能让我看到光鲜外表下的胆怯自卑,看到失败迷茫下的善良坚强,看到现实和理想的无奈,你们让我看到每个人都是那么不同独特,都有自己的精彩,要勇敢的写出一个真实的自己。
希望通过这些分享,大家能把申请本身也当做一种历练和成长,作为早几年赴美留学的学姐,我真心很希望更多中国学子圆留学梦,接受到最好的国际教育,但国际教育绝不等于一个名校录取通知书,它更是让一种独立的人格,对世界探索的好奇与勇气以及包容不同文化人的胸襟和豁达。
希望我们未来中国因为拥有越来越多优秀的国际化人才,在世界舞台上越来越强大。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