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陈婉文
【文字整理】麦妈【校对】清风霁月
【语音整理】Sang
【公众号编辑】Shirley Liu
1
嘉宾介绍
陈婉文,来美国之前是广州市的小学音乐教师,曾被评为1989年广州市优秀教师,育有二儿。大儿子在哈佛读四年级,小儿子在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UIUC)读二年级,93年移民来美国后经营餐馆23年。
2
讲座内容
        大家好!我叫陈婉文,谢谢群主李磐博士和张湘雯女士(flower land)的邀请,跟大家分享一些自己培养孩子的心得。先介绍一下我的家庭:我家有我先生和两个儿子,大儿子在哈佛读四年级,明年将要毕业了。小儿子在UIUC读二年级。我的家庭是一个很普通的家庭,群里有很多家长都是各方面的精英和专业人士,而且很多家长都是从顶尖的名校毕业的。而我们是亲属移民来到美国,英文也不大好,也不可能从事我们以前的职业。
        在来美国之前我是一名教师,我老公是一位电气工程师。我们也很想去读书,充实自己,但是为了生计,这个梦想一直都没有实现。我们只能够自己经营餐馆,边做工边学习英文。我们的两个儿子都是在美国出生的。
        老大从小就是一个非常安静、爱读书、爱思考,自己去寻找答案的一个孩子。在他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参加了一个数学奥林匹克的比赛,拿到了highest individual score,而且他的名字也因此刻在了学校的墙壁上。六年级就去了UMTYMP 就是University of Minnesota Talented Youth Mathematics Program上数学课。在初中高中参加学校的多种多样的活动,比如数学队、辩论队、模拟联合国会议、学校的管乐队,还有社区活动。他在高中只上了10年级和11年级,最后一年12年级到了明州大学上课,Post-Secondary Enrollment Options,简称PSEO。
        老二从小就是比较好动,对什么事情都有兴趣。喜欢动手,喜欢拆东西,把东西拆开来看看里面究竟是什么。也因为如此,家里很多东西都给他拆烂了。比如小时候的玩具,家里的音响、录音机,只要是他能够拆下来的东西他都会去拆,看看里面是什么,对什么都很好奇。遇到什么事情他都会问这是什么?为什么?等等。但是有时候我发现他并不是先自己去动脑筋就去问,我就告诉他遇到问题先自己动动脑筋,寻找答案,如果真的找不着才去问人,从小培养他思考能力和独立能力。在高中期间也参加学校的模拟联合国会议,机器人组,还有学校的弦乐队。
        尽管我们非常忙,但是我们还是比较重视对小孩子的培养,其中陪伴、引导、支持和沟通这几点,我感觉是最重要的。先说说我们对孩子兴趣的培养。就比如学中文,我们家是说广州话,所以对他们学普通话来讲,好像是另外一种语言。当初我带他们去中文学校,真的是有点担心他们因为听不懂老师所说的普通话而没有兴趣学,因为孩子如果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的动力。我就跟班里的老师说了我们家的情况,我要求在旁边陪读,跟他们一起学拼音。回到家里陪他们一起做功课,如果不明白我再用广州话跟他们解释一下,从而提高他们学中文的兴趣。
        其中老大在2009年写了一篇《我的名字》的小作文,老二在2011年写了一篇《美丽的冰川》的小作文,分别刊登在我们地区报纸《华新报》的中文学习园地里。这对他们坚持学习中文是一个很大的鼓舞,因为在中文学校里低年级的学生是挺多的,但是能够坚持到中文学校毕业的学生只有十个八个。他们能够在中文学校坚持到毕业,我也为他们感到高兴。
        还有就是他们从四、五岁开始,我就分别尝试着各种各样不同的活动,从活动中寻找他们的爱好和兴趣。比如带他们去学游泳,学体操,打网球,学功夫,跳舞,还有弹钢琴。然后看看他们对哪方面有兴趣,再做培养。老大对音乐颇有兴趣,从五岁开始,我就教他弹钢琴。一年后,我又找到另外一名钢琴老师。而老二看不出他对什么特别有兴趣。当时我也尝试着教他弹琴,他爸爸也尝试买一些他喜欢玩的玩具来吸引他,叫他学钢琴,但是他还是很有性格地说:No,我不想学!如果他不想学,我一定要他学,他可能会跟着我的意愿去学,但是所得到的结果大家也会想象出来。做家长的辛苦,小孩子也辛苦,我就放弃了。哥哥上钢琴课时,我会带他一起去。也许在一起听课给他带来一点兴趣。两年以后,当他7岁的时候,有一天哥哥刚上完课,他突然对我说:妈妈,我想学钢琴。当时我还以为自己听错了,问他:什么?结果他重复了一句:我想学钢琴。当时我真的很高兴,然后对他说:如果你要学的话,一定要坚持,不能怕苦,不能半途而废,而且弹钢琴真的是要花很多时间去练习。他说:我知道,我会的。
        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得出,小孩子到了某一个阶段,你不用去强迫他,他的兴趣要来就来,并不一定按照做父母的要求和想法去做。孩子有了动力,你在旁边多加鼓励一定会事半功倍。最开心的是2009年,他们俩一起参加MMTA,是Minnesota Musical Teacher Association举办的钢琴比赛,这个比赛是我们州里一个很大型的比赛,从初赛开始就有好几千人参加。他们俩经过初赛以后,同时都进入了决赛。老大进入Senior组的总决赛,老二进入Junior组的总决赛,最后哥哥还拿了Senior组的第二名。
        他们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他们自己的努力,特别是对老二来讲,他刚开始学琴的时候总是感觉自己比不上哥哥。我经常跟他说:每个人的能力不同。也经常鼓励他,跟他说,you can do it, try your best!爸爸妈妈会看到你的努力。在我们心里,你也赢得了比赛,我们会为你自豪,从而增加他的自信心。
        在培养孩子方面,回想起来离不开从小跟他们的沟通。很多家长都会感到和孩子沟通上很难,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什么话题来跟孩子沟通。其实我们做家长的可以通过很多在生活上的细节和所遇到的事情一起参与他们的活动,那就很容易打开小孩子的话题。
        在这方面,我们是充分利用饭桌上的时间,每天晚餐都固定在餐馆里吃,不管当时有多忙,我都会把孩子接到餐馆,全家聚在一起吃晚饭。一边吃饭一边说说学校有趣的事情、餐馆的事情,家长里短,包罗万象。我们明州的冬天是很冷的,有时候还有大风雪。孩子放学回家有时候也不想动,但我也要保证每一天我们一家人相聚的时间。十多年来,坚持一定把孩子晚餐时间带到餐馆里去,因为这是我们一家人唯一每天相聚的时间。在这个时间里,我们会了解很多他们在学校里的情况,今天发生了什么事,有什么比较难解决的问题等等。还可以聊聊他们读了什么书,或者看了什么电影。我们也会说说今天餐馆里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引导他们说出他们的看法。在餐桌上打开了很多话题,他们也就不停地跟你聊。相反,如果我们家长听了孩子的想法,毫无疑问去否决他,这不是那不是,这不对那不对,所得的结果就是没得说,就形成了沟通上的障碍。我们当家长的也不能用我们几十年的人生经验,和自己的要求、想法来要求孩子,共享他们的未来。
        在这个方面我和我老公都是比较放手的,如果大家有不同的意见,不是在原则上错误的前提下,我们都会有一个共识,所有的决定都会让他们去选择。也因为如此,他们俩从小也习惯了和我们沟通,一直延伸到现在,他们俩在大学期间也每个星期跟我们做视频交流,并不会因为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现在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从儿子不同年龄阶段,我们是怎样参与他们的活动,跟他们一起玩。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找到不同的话题。比如大概在他们读小学的时候,当时很多小朋友都喜欢玩Pokemon卡片,他们也挺喜欢玩。我们也会参与一起,问他们是怎么样的玩法,怎么样才能玩得最好?他们也就滔滔不绝地告诉我们怎么样玩儿,告诉我们要去搜集卡片,收集一些比较罕见的卡片。为了这样,我们也试过一天之内带着他们俩去不同的商店里寻找,参加不同的Pokemon活动,跟其他不认识的小朋友交换卡片,还鼓励他们去问店员怎么样去寻找一些比较难找的卡片。店员告诉他们哪里有,我们就毫无怨言地开车带着他们去找。我还记得那天我们为了帮他们找卡片,开车去了好几个城市。当他们找到合适的卡片,他们会高兴得跳起来。对我们父母来讲,虽然花了很多的时间,但是也同样的高兴,因为看到他们是经过自己的努力,而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当然,也会有失落的时候。有时候找不到他们想要的卡片,我们也会跟他们说:你所付出的并不一定能有回报。让他们明白,对什么事情,只要坚持,努力才能成功。
        他们再大一点,大概初中阶段,我们也玩一个叫做“大富翁”的游戏,这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游戏,是模仿真实的商业社会运营法则。玩这个游戏我们也会问他们怎么样玩得好去赢得更多的财富。
        我们就是通过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形式,来找不同的话题,也给我们的家庭带来很多的亲子乐。还有,我们每年都会去旅行,我们虽然做餐馆,仍然把家庭放在第一。那我们做餐馆怎么样能够去旅行呢?我就每年都关门两个礼拜,一家人一起去玩,也增加了家庭的感情。
下面我跟在大家分享一个我们老大参加钢琴比赛的小故事吧。
(To Be Continue)
长按获取二维码,关注我们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