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臧木铭(喜拉雅教育创始人)
中国留学生们普遍的短板
这些年在美国,我常常在四五月份的时候,收到朋友的微信。清一色都是求我帮他们的孩子或者朋友的孩子,找份暑期实习或者全职工作。这些孩子大部分都是在美国大学的本科留学生,不少的学校和专业以及个人成绩都还不错。
可是,我的第一个反应都是:怎么这会儿才来找我?暑假或者毕业典礼马上就要开始了啊?过去的一年,这孩子都在干什么呢?
一般我会问这位学生要 TA 的简历和 LinkedIn 的个人网页,同时安排半个小时的微信语音或者电话会议。电话会议开始的时候,我前十五分钟直接就根据他们提供的简历来进行标准的美国公司电话面试流程,来考察对方的英语表达能力和面试技巧。常常让我更吃惊的是,很多学生居然连基本的英语电话面试技巧都不具备,常常被问得支支吾吾或者答非所问。更有一些已经读到大三大四的孩子,完全无法用流利的美式英语沟通,很明显地有沟通上的硬伤。
我还在不少社交场合,碰到过在湾区的一线高科技公司里拿到了暑期实习以及全职工作的华人计算机研究生或者名校商学院 MBA 学生。应该说,大部分人的成绩和英语都很不错,否则他们也无法拿到这样好的工作机会。但是我也注意到,有些年轻人的一些小节,可能会影响他们在美国的职场真正地发展和提高。这些小节包括但不限于:参加会议不守时、不重视职场礼貌、很少热心参与社区活动、不知道如何社交性闲聊、networking 时过分功利和短视等等
不全是留学生的责任
以上观察并非只是我的个人观察。美国的不少顶尖媒体,包括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大西洋周刊,近年来都纷纷指出中国留学生这个群体对美国校园的各种挑战,也包括不少学术作弊、考试找枪手、大学校园出现暴力黑社会等等负面新闻。
平心而论,以上现象,不都全是这些学生自己的错,他们就读的那些美国大学该负很大一部分责任。学生们来美国受高等教育,除了获取学术知识,也应该得到职业和职场方面的训练。无论哪里的大学,最终教育的成功,是以毕业生走向职场并适应和贡献社会而衡量的,此所谓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作为伯克利毕业十几年的忠实校友,我和伯克利学生职业中心 (UC Berkeley Career Center) 以及伯克利商学院的职业管理中心 (Career Management Services, UC Berkeley-Haas) 都很熟悉,也都多次应邀给伯克利的本科生和商学院的学生以及校友们提供免费职业咨询。我也和国际留学生众多的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普度、乔治华盛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中国学生会等各种组织和机构进行过深度沟通,更好地从学生层面来了解他们的需求。
为什么留学生在美求职容易失败?
我发现几个重要的原因:
第一,美国的大学这几年国际留学生招生数量剧增,可是美国的大学对国际留学生的资源(无论是职业规划还是其他方面)并没有相应成比例的增加。
国际留学生付得起高昂的学费(每年至少五六万美金),这是美国大学乐于看见的。但是学费收入的增加,在很多学校只不过是一个填补学校被美国联邦或者州立预算的窟窿。美国大学的主体,依然是美国本国或者本州学生,他们的需求永远是第一位的。国际学生群体就这么付了最高的学费,并没有得到最重视的服务。
第二,美国对大学生的期望值和国际留学生的实际水平,有相当大的差距。而这个差距,是因为美国和中国的国情以及中美文化的巨大差异。
举例而言,美国大部分的高中生在高中阶段,都已经有驾照。不少有自己的车,在校外打工挣钱做义工,无论从个头或者谈吐举止都几乎和成年人无异。而中国的高中生,基本都以学习为唯一目的,父母包揽了一切的一切,进入美国的大学才真正开始脱离父母独立生活,从心理年龄来说比他们的美国同龄人要小了至少四五岁。
问题是:美国的大学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并不会因为某些国际学生们连洗衣机如何使用都不大懂,就过来手把手地呵护你。有句英语的谚语是 - "You can lead a horse to water, but you can't make it drink".  学校负责提供这些服务,用不用、怎么用,是每个学生自己的选择和努力。
第三,中国留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以及众多中国留学生来美国读书的潮流,客观上减低了中国留学生更好、更深、更主动了解美国社会和职场的动力,也增加了这些留学生在美国找暑期实习和全职工作的难度。
不少的中国留学生,不是和其他中国留学生合租,就是住在父母亲为他们专门买好的大学附近的公寓里。这些在几十年前完全不可想象的事情,当然和中国的整体经济情况有关。没有父母亲愿意让年轻的孩子在异国他乡受苦,但是这种安排完全是不必要的。
这种 “别让我的孩子在国外还吃苦” 的心态,和中国留学生扎堆住在一起的现象,直接导致了这些留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一塌糊涂,写作业作弊、找枪手、甚至暴力虐待其他同学。最可惜的是,他们错过了 18 - 22 岁这个黄金阶段,在一个很开放的大学校园里打造自己的个性,结交全世界各地的同学和朋友,并让自己的教育真正国际化。
有什么解决方案呢?
寻求专业的职业规划服务。除了大学里的 Career Center 帮着看看简历出出主意,最重要的是 1 对 1 的长期和专业的职业规划和指导服务
真正既全面了解美国的中国留学生背景和困难,又深度了解美国的职场文化和招聘机会,这样的职业规划公司很少。不少的针对留学生就业服务的公司,公司创始人和核心团队也不过是近两年刚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对美国、对职场、对人生理念都还在摸索阶段。这种情况下去服务别人,是拿年轻的孩子们在试错,某种程度来说很不负责任。
如果您关心您的孩子的职业发展规划,请关注本公众号并等待我们的下一篇专题文章


《不比哈佛大学职业规划逊色的喜拉雅服务》
#####
作者简介:
喜拉雅公司创始人臧木铭 1988 年考入上海交大少年班,在中国的外企和互联网界工作十年后, 2004 年获得伯克利商学院 MBA 并在北美工作多年,具有接近二十五年中美职场经历。
和绝大多数海外华人的工程师背景不同的是,他一直从事着市场营销、全球商务拓展、战略伙伴方面的管理工作,对美国的职场了解非常深刻,人际关系网也特别丰富。业余时间,他也多年应邀作为伯克利商学院 MBA 校友面试官,并为上百名美国留学生(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过成功的职业规划服务。
阅读其他相关文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