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早就在用选育的方式来塑造宠物的外形了,我们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培育出了大丹犬、腊肠犬和哈巴狗。但是,与传统育种相比,现代基因工程技术可以让科学家花远远更少的时间,以远远更高的精准性来塑造宠物的外形。
基因修改技术其实已经改变了家养动物的外形。自2003年以来一直在美国宠物商店热销的萤光鱼,就是通过修改基因具有了荧光色彩。2009年,韩国研究人员克隆的4只比格犬可以发出紫外光。近来,深圳华大公司的基因组研究所(BGI)的科学家培育出了一种适合在公寓里喂养的微型小猪。其体重在15千克左右。
为了获得微型版本的巴马猪,研究者培育出生长受干扰的雄性克隆猪,再将其与正常的雌猪交配。为了干扰雄猪的生长,研究者采用了TALEN(即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nuclease,意为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物核酸酶)技术,将小猪胚胎细胞中生长激素受体基因(GHR)的两个拷贝中的一个敲除,从而使细胞在发育过程中不能接受“生长”信号,导致发育迟缓,最终得到微型的变异小猪。9月时,BGI宣布计划出售这种宠物小猪。
还有一种基因组修改技术称为CRISPR,科学家可以精确地修改DNA,剪切出不需要的基因,粘贴上新的基因。 CRISPR成本低廉,不仅可以用来培育动物,还有可能造福医学和农业。科学家们已经使用这项技术把合成的猛犸象基因植入到大象细胞中(第一个混合胚胎可能最早在2018年成功,但目前还不清楚它们是否会能发育成真正的象),而且还用来增加比格犬的肌肉量,让它们具有施瓦辛格般的体格。
复古外形或许会成为一种时尚。古生物学家杰克·霍纳(Jack Horner)正在尝试利用基因反向工程,让鸡看起来更像其侏罗纪时期的祖先——尾巴长长、有爪子和牙齿的恐龙鸡。霍纳表示,有一天,这些人造的恐龙鸡可能会在我们的后院漫步,就像狗狗和小猫一样。
(本文转载自网络)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