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寻匠之美
只想做好包子,
管他美国还是中国
……
甘其食
2016年7月13日,
美国波士顿哈佛广场沸腾了。

一个个金发碧眼的美国人,
在一家名为,
“Tom's BaoBao”的店门口,
排起了长龙。

隔壁门可罗雀的汉堡店,
此时略显窘迫。

有凑趣的人上前打听:
“Tom's BaoBao是什么?”
“中国包子!”

猪肉包、咖喱牛肉包、
酱烧鸡丁包、香菇青菜包、
鲜橙红薯包、龙虾包……

嗅到这些美妙香气,
凑趣的人也加入长龙,
迫不及待要尝一尝,
这种中国的经典食物。

Tom's BaoBao,
创始人叫童启华,
浙江温岭人,
Tom是他的英文名。

他毕业于同济大学,

是工科男,
却一直爱折腾商业的事。

从大一开始,
卖过衣服鞋子,
开过美发店、网吧,
也涉足过餐饮业。
在2005年人生低谷的时候,
他决定去做一个温暖的事情。
于是想到了小时候,

爷爷经常作为奖赏,
带着他上街去吃的包子。

开头那几年,
朋友们都觉得他疯了,
提起他都称,
“一个做包子的。”

他也大方地,
在所有重要场合,
自我介绍第一句话就是,
“我叫童启华,
一个做包子的。”

经过四年的试验和研究,
2009年7月,
第一家“甘其食”在杭州开业。

甘其食,源于于道德经,
意为要百姓吃的好。

从开业第一天到现在,
童启华一直未停止探索,
更好食材的脚步。

从金锣到雏牧香,

力求与全中国最好的肉源合作。

建立自己的青菜生产基地。

设计出一套冰水杀青系统,
即使经过高温水绰的青菜
也能长久保持翠绿。

他还和师傅们一道,

制定了严格的生产标准:
生包子60克皮、40克馅料,
误差控制在2克以内。

褶子要捏出16~22道,
且必须均匀。

出锅后,
如果包子质量不达标,
或者2小时没卖出,
必须全部销毁。

即便送给乞讨者,

童启华希望提供的,
也是符合,
甘其食品质要求的包子。
除去食材的严格挑选,

制作工艺的精细。
他还从许多易被忽视的细节上,
严格提升和保证包子质量。

专门成立包子学校,
即使已经有多年经验的师傅,
也必须先到学校进行培训,
再经过门店3个月的实习观察。

不仅是要使其技艺标准化,更重要的是确保他们能改掉,包包子过程中“挠头发、摸鼻子”等不经意的习惯。
童启华还亲自到福建宁德的深山里,
找到制作了60年竹笼的匠人,
长期定制旧时蒸包子的蒸笼。

在安徽找到一种,
独特编织的,
能让包子迅速均匀受热的,
龙须草草垫。

大面积、密集地铺设门店,让想买的顾客,无论往哪个方向,走15分钟都可以买到包子,以此保证它被带回家时的最好状态。

在每个门店步行距离15分钟以内,为员工提供舒适的公寓式住宿,配煮饭打扫卫生的阿姨,以便员工每天凌晨3点去上班都有最好的状态,能用心做最好的包子。
新开业的一批3.0门店,
不仅装修风格独特,
像令人舒心的咖啡馆。
更是在选材上煞费苦心,除瓷砖以外所有墙面都用能够抑制细菌、吸收蒸汽的特殊材料,以便包子在室内更安全的蒸制。
但不管怎样探索和尝试,
对童启华来说,
他最终的目的都是,
“把包子做得,
跟小时候吃的一样美好。”

所以,他积极开拓市场,
却坚决不实行加盟方式;
偌大的门店,
除去豆浆之类的饮品,
坚持只卖包子和少量的馒头。
装修风格几经变化,
包子的本质,
也不能有丝毫影响。

即使进驻哈佛广场,即使员工全是老外,他也严谨着包子特有的中国文化,力求中国同胞吃过后的那句“一模一样”的评价!


不可否认,
童启华是一个,
商业天才。

但是他一丝不苟,追求每一个细节都完美的认真态度,和手工制作者对工艺品的精致追求,又极其相似。
他时刻在维护着,
一个包子的尊严。
如同小时候,
爷爷牵着他上街时,
手心里呵护的温暖。

猜你喜欢,回复哈佛获取文章:
他们在哈佛,他们没你幸运但是他们比你强大
倡导理性阅读,离美帝更近一步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