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华尔街占有一席之地想必是很金融人的梦想。那些年薪百万,光鲜亮丽望尘莫及的高逼格大牛们,是否正是你追逐的目标?来看他们的真实心声,看看传说中的华尔街是否真的适合你?
因此我们整理了知乎上热心网友的回答,感谢各位的诚意分享!
我们在美国华尔街工作是怎样的体验?
@ Emily
(1)光鲜的一面是有的。在我的公司里,来回机场都是Limo接送,超过四个小时以上的行程可以坐头等舱,出差可以自己选宾馆,所以公司的人都喜欢住Four Seasons。当然,投行们的同学出去路演经常坐私人飞机。
我们每天一起开会的都是公司高管,我们对这些CEO来说算是甲方,所以他们态度都很友善。一次,我跟一个CEO一起吃晚饭。他是七十多岁的德克萨斯人,倒是很喜欢真人秀。他把服务员叫过来,大声抱怨:“为什么电视上放的是垒球,不是America’s got talent!现在可是决赛!” 服务员小姐很抱歉地说:“不好意思先生,这是我们饭店的制度,不能换频道。” CEO说:“你知不知道我是谁!我可是xxx xxx !(已马赛克)我可以把你们的饭店买下来!” ……
还有一次在弗罗里达出差,一个大公司的CEO陪我去店里参观他们的商品。在去商店的车上,我说:“这次差点怕赶不过来了,这几天飞机一直延迟”。CEO评论说:“哦,我从来不坐商业飞机。” 他接着跟我详细地计算私人飞机的保险花费,抱怨:“这也太离谱了!我看我应该开个保险公司!”
(2)光鲜会慢慢褪色。在任何行业,日常事务都是不断的重复。最近在两周之内飞了美国东西南北以后,我终于在一个夜晚的十点降落在机场。飞机落地的时候,我想:我这辈子再也不坐飞机了…
(3)金融里,每个小决定都很重要,所以经常压力很大。最近,公司里一个基金经理路过我的办公桌,我正好抬起头,于是他问:Emily,你最近喜欢什么股票啊?我说xxx (已马赛克)。他说:哦!然后就回到办公室里,几天内买了这个公司的1%。资产实在太多,这个小公司的1%只用了不到1bps的钱,他也不费心思做研究。但是如果这个公司的股价一天跌了20%,我就给这个基金经理和整个公司一天内损失了10 Million USD!
这样不幸的事件英文叫blow up。在一个股票投资者的一生里,哪个没有经历过几次blow up,5%左右的波动更是数不胜数。给基金经理推荐的股票,哪怕跌了5%,都是很痛苦的一天。要是跌了20%,就担心会不会被开除了。
@ 匿名
* Since I have some time while waiting for my supervisor's feedback, I will add some more info. Unfortunately I cannot write Chinese here. Besides, my experience is not representative--most buy-side firms don't have the time/patience to train people, so they rarely consider fresh grads when they look for new analysts. Hence, I won't disclose my name.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在本科毕业后有了到一个纽约event driven HF的机会,主要做credit.
I look for opportunities across the capital structure. Given the market condition, you see more opportunities in equity, and I need to focus on the riskier part of credit, namely high-yield or stressed names in (mostly) declining industries.
虽然很多有交情的前辈劝我先去sellside卖几年命……好吧我希望能尽快弄清楚到底目前是适合什么样的工作,主要取决于risk tolerance
具体感受就是要学的东西非常多,特别是管我的人非常不赞同我在做研究之前看sellside的研究,而且我也没有特定的负责的行业。所以有自己的一套研究的流程和screen ideas的方法非常重要。common sense也很重要。
Unlike most sell-side analysts who just do what they are told, I need to justify every number in my models. Everyone is nice and approachable, but everyone is busy. So I need to find the appropriate timing/methods of communication if I want to ask questions. Besides, I need to show I have tried to solve those problems by myself (preferably using several methods) before asking questions, so people are more willing to help. 
每个fund的文化差别比sellside大得多,甚至每个组的差别都会蛮大的。trading背景和banking的确实有一些不同,还有组里女性比例的大小对工作环境也会有影响。
Personality fit is extremely important, since buy-side firms tend to be smaller and most people stay with one firm for a very long time. Don't pick a fund simply b/c of prestige. 
Why experience matters?
1. Develop/maintain your own network, so you can have a better access to ideas/rumors. This is extremely relevant in less liquid market. So don't be a jerk.
2. Know what's "reasonable", after seeing several market cycles (e.g. price level, credit cycle).
至于怎么拿到这个机会的,我只能说you make your own luck. Don't let self fulfilling prophecy trap you (e.g. Chinese people are not good at networking/shy) 我做的strategy并非外国人很多的数理比重很大的,因为我真心喜欢credit也并没觉得中国人一定要做quant或者电脑。
@ 逆魂笑笑生
首先,千万不要过度强化“华尔街”三个字给你带来的冲击,“先入为主”会让人很容易偏离方向。我曾经写过大量关于华尔街量化分析技术贴和金融方面的文章,都是以一个金融学习者的身份平实阐述,并没有故意夸大华尔街的成分,因为没有任何必要。因下文需要,在此截取其中简要介绍自己工作情况的一段,供大家参考(帖子中有部分中英夹杂,并不是鄙人秀英文,而是一些地方中文翻译的意思并不妥当,故用英文单词代替,见谅!)在此明确几点:
一,WALL实习,只要是Entry-Level,只要是实习量化分析岗和相关数据岗,都是对各位的脑力,体力的极限考验。
二,几乎每位WALL实习的同学都在攻读自己的学位,PART-TIME是绝大多数,所以合理安排工作和学习,是个巨大的考验和锻炼。
三,牛人满地都是,但是不是每一点都值得你学习。
一、一周工作接近100小时,这在华尔街不是神话,这是事实。至少我呆的项目组是这样,而且,我的项目组中,人人都这样,很多人甚至在这样的工作强度中,工作了10年甚至更长时间。当然,例如风控(Risk)岗位,资管(Asset Management)的一些岗位还是存在正常上下班的情况,一些岗位也存在所谓淡季和旺季,但是项目组的工作强度和职位关系非常大,也和公司文化,和一些Peer Pressure有很大关系。比如高盛的Peer Pressure就很崇尚加班,很多时候项目组提前完成项目后会提前开始下一个项目的进度输出,每个人都上紧发条,公司也强行摊派高效率,这对人是很大的锻炼,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不可否认,这样的工作很难保证身体,但在WALL呆过的人都知道,其实很多大牛在同岗位和同工作时间中,既保证了工作效率,也保证了身体健康,有些更牛的高管,甚至还出畅销书,兼职做体育记者,其生活之琳琅满目,效率之惊人,让人惊叹。
中国同学的时间规划能力,鄙人认为和WALL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究其原因,并不在于中国同学勤奋程度和努力程度,而是没有养成时间管理的习惯,以及欠缺多程序操纵工作生活的能力培养。在WALL高压的环境中,特别身处实习岗位,一方面,你是否能压缩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工作时间,尽量为自己的休息时间腾出空间?这个极其重要;另一方面,你是否在这样超强的工作强度中,仍然留有自己的余地和空间?这个同样也非常重要。
压缩学习时间,必须有更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手段。学会怎样高效率的听课,记笔记,学会控制自己参与学校课程中,团队沟通的效率和时间(这个看似天方夜谭,但仔细琢磨,如何引导大家按照你的高效率进行思考,如何统一团队进度,其实有很多地方可以突破和提高。)学会利用美国大学的资源,增加与授课教授沟通的频率,利用教授特定课程的学习方法,针对性的调整自己对于此门课程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模式 —— 美国大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模式与国内大学大相径庭,每门课都有不同的高效学习模式,你会从每门课中,挤出大量的空余时间。
其次,人在任何工作和学习情况下,其实都还留有余地。所谓余地,并不是完成工作的难易程度,时间开销和其他,最重要的,是寻找日常工作和学习低效率的点,并且将其集中分配,将这些精力和时间,留给自己休息,放松,保持状态。只有在超强的工作强度和超快的生活节奏中,才会凸显出休息的重要性,充分休息,尽最大可能分配睡眠时间,是一门技术活儿。
二、牛人满地都是,但是不是每一点都值得你学习。
这个话题,我曾经非常认真的跟很多朋友交流过。很多人都习惯于学习自己身边牛人的生活习惯,工作习惯,学习习惯,但是大家很容易忽略掉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展开说,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即使到华尔街,当牛人满天飞的时候,都需要冷静思考自己,不能因为身边牛人的生活工作方式,改变自己的本质。当然,很多WALL同事的确拥有超人的工作方法和思考方法,这些是在WALL实习期间,你必须吸取和提高自己的方面,但是另一方面,每个牛人的个性,生活习惯也大相径庭,不是每个个性都可以无缝对接到你的生活当中。
举个例子,我的老大是在摩根斯坦利拥有超过30年行研经验的老分析师,犹太人,今年66岁,女性,姑且称为M女士。M女士是超级工作狂,工作效率之高,工作时间之长,睡眠时间之短,都超乎我的认知范围。她所带团队,方案几乎都是提前完成,一天睡眠3-4小时,35-50杯黑咖啡,每天,对,每天。
我们姑且不论一个超过60岁的人是否应该这样工作,但其为了保持精力和旺盛斗志,用大量的咖啡刺激自己,在团队内持续保持高压状态,个人私以为并不是长久之计,并且这样的方式也并非适合所有人。M女士在公司一手遮天,强行要求员工参与到自己的生活节奏中,很多时候不得不面临半夜审计方案,与其邮件沟通,头晕脑胀的面对第二天工作等等各种挑战。当然,M女士对于项目考核的严谨,竞争力的高要求,深入理解客户并给出解决方案的思维模式,让我受益匪浅,但其用个人意志带动的公司文化,却并非适合每个人,无论在任何地方实习,都面临学习自己需要,摒弃不需要的甄别过程,这其中,认识自己非常重要。
所以,在实习的过程中,完成自己分内的工作是必然。但是,在实习过程中,调整自己适应高压环境,并且能够在这样的高压环境中贡献高效率和高产出,是非常有益的锻炼。与各位大牛同事,大牛BOSS的相处中,尽可能的把真实的自己展现出来,尽可能的暴露自己的问题,实习本身就是一个学习和成长的过程。所以,尽可能的让同事和领导认识到真实的自己,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你才会更高效的学习和成长。
总 结
华尔街的确是很多人,特别是金融专业的同学向往的圣地,但正如前文所述,即使华尔街身处神坛,但也千万不要轻易幻化任何自己不了解,没有仔细走近观察的人和事。
任何工作的本质都是靠专业能力,个人综合能力混饭吃,后者尤甚。特别在如今竞争如此激烈的金融领域,华尔街的确是磨练专业能力,培养高压工作,金融精英文化的沃土,但怎样利用它的养分,却需要重新分析。每个人对于华尔街的诉求都不相同,在进入华尔街前,必须要明确自己的位置,自己所需要学习的部分,以及对于自己未来发展的目标,对自己的分析越完善,在华尔街的成长也会越突出。所以,并不是所有学习金融的同学,都适合来华尔街,个人成长并不能捆绑到社会广泛认可的层面,分析自己,远比跟风重要。

最后,说几句良心话:
小tips
1 BUYSIDE不好做,美国又不是咱家后花园。
2 WALL的牛度自经济危机后就大幅下滑了,跟客户随意聊聊随吃随喝的日子是过去了,进华尔街要以WOLF OF WALL的姿态去,应该死相不好看。
3 到哪都是裙带,讲关系。WALL更是如此。你要问WALL和中南海哪里更讲背景,我会告诉你都差不多。
4 你的脑子对于数量的细化和敏感化会超过你的想象。1bps的波动也会给你带来心中巨大的波澜。哪行都不容易,出入阿玛尼,出行头等舱不是谁都能享受的,先问问自己的脑袋,看看自己的干活,再问问自己的小心脏。
5 能在华尔街做好的人,心中都住着一个赌鬼。
本文由金融求职根据知乎网友整理。
感谢作者知乎@Emily,@逆魂笑笑生以及匿名网友,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欢迎更多个人、媒体与企业与我们展开内容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注明“金融求职编辑部”
@金融求职 保留所有权利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