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参考:SocialTimes, By Kimberlee Morrison)
在这个强调“个性”的时代,广告投放早就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黄金法则了。由于年龄、性别、收入、受教育程度等诸多差异,广告的效果也会不尽相同。
选择目标人群最待见的广告形式, 才能带来最高的转换率。  
最近,数字营销公司eZanga发布的一份报告中,详细揭示了美国不同人群对不同广告形式的偏好:
就接受度而言,消费者的年龄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28%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对社交广告的接受度最高。但是细看不同年龄的人群,在14-17岁的用户中,接受度最高的是视频植入广告(23%)。相比之下,更年长的消费者往往能更好地鉴别出视频植入广告,并把它们自动屏蔽。
随着年龄的增长,消费者对广告愈发冷淡。在35岁以上的消费者中,31%的人表示自己会无视广告内容。而在45岁以上的人群中,多达60%的消费者认为广告对他们而言,无非就是重复冗余的信息。在所有受访者中,7%的人会使用屏蔽广告的软件或浏览器插件,而这部分人当中有17%都在54岁以上。
可能大家看到这里会有点伤感。
嗨姐提醒大家切点参片含在嘴里,因为会心一击还在后面:
大部分用户并不会和广告进行有意义的互动。75%的用户表示,如果他们点到了广告,往往是不小心手残了。根据eZanga的报告,54%的Baby Boomers (指在二战后1946-1964年期间出生的人)表示,他们每次点到广告都会被跳转到完全不感兴趣的网站。 
相比之下,原生广告(native ads,在很多平台上以sponsored content的形式呈现)的情况倒还比较乐观。

37%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很可能会去点击这些原生广告。尤其是14-34岁的人群,他们中的大多数甚至很喜欢这些广告的内容,因为它们往往与自己相关,很可能对自己的胃口;同时也因为它们排列在别人发布的非广告内容之中,看起来比较顺眼,不会干扰自己使用社交平台的体验。
不过也正因为原生广告更加防不胜防,原本就喜欢屏蔽广告的用户中,多达83%的受访者表示对这种“抖机灵”的做法一点也不感冒。
视频广告依然强势。

33%的受访者表示自己还是会把手机视频广告看完(一周多达5次),而且有30%的人表示他们不会跳过内容欢快有趣的视频。即便是保守的Baby Boomers,也对明星和网络红人发布的视频广告喜闻乐见。
总之,广告的“魔弹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想要触及你的核心用户,必须要深入了解他们,为其量身定做高质量的广告内容,精准投放,才能一发入魂。
呐,我们就是专门做这种事的呀 =w=

靠大数据匹配最合适的红人,用高质量原创内容进行病毒传播,在各大社交平台引爆眼球,说的就是我们Boostinsider啊!想来美国做推广,就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给嗨姐留言吧!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