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跟人性顶牛抬杠
文:雾满拦江
(01)
昨天上午,我们开课。讲办公室政治。
休息时,一个年轻人凑过来,告诉我说,他最近刚刚做了主管,问我需要注意些什么。
刚刚做了主管,该注意些什么?
我说:听我给你讲个故事,你就明白了。
(02)
孟尝君,战国四大公子之一。手下鸡鸣狗盗,门客数千。
门客太多了,不能全都大鱼大肉伺候着,养不起。于是孟尝君将门客分为三等:最有本事的,是上等,出有车,食有鱼。次一等的,虽然出无车,但是食有鱼。再往下,就是最差的了,出无车,食无鱼,让你吃饱就够意思了。
有个叫冯谖的,腰间挎柄宝剑来投奔。问他有什么本事,答曰无。
没本事就没得吃,于是冯谖被排为下等,伙食待遇最差的。
等到吃饭时,冯谖看到他的桌上没有鱼,顿时就怒了。拿出宝剑来,且弹且唱:啊,宝剑,你比贱货还要贱,人家不给你鱼吃,你何必留下来腼着大脸……
嘿,孟尝君一听乐了:这家伙伸手要待遇,那就给他上盘鱼。
鱼上来,冯谖吃饱了,一抹嘴,又弹着宝剑歌唱起来:啊,宝剑,你比贱货还要贱,人家不给你车坐,你何必留下厚着大脸……
孟尝群一听又乐了:这家伙,贪得无厌啊,那就给他辆车坐。
于是冯谖食有鱼,出有车,日子过得爽呆。
过了段时间,孟尝君问门客:哪个懂财务啊?我要找个人去封地收农业税。
冯谖急忙站出来:我懂我懂,我是财务专家……等我收了农业税,要不要买点什么回来?
孟尝君说:你自己看着办吧,家里缺什么,你就自己买点好了。
好嘞。冯谖出发了,他到达封地,聚集佃户,把每家的账目拿出来,说:你们的主人,怜惜你们一年辛苦,取消了今年的农业税,你看,咱们现在就把账目统统烧掉……
佃户们欣喜若狂,纵情欢呼。
然后冯谖回来,向孟尝君报告。孟尝君一听就火了:喂,我说你这是啥意思?谁允许你这么乱来的?
是你让我干的呀。冯谖理直气壮回答:我临走前,问你需要买些什么,你说家里缺什么,就买点回来。我看来看去,看你这里啥都不缺,就是缺少义。所以替你买了一大堆的义回来。
什么呀这都是……孟尝君沉下脸:先生下去吧,不要再让我看到你。
过了段时间,孟尝君失去国君欢心,灰溜溜返回封地。正行之间,就见封地的佃户们,已经扶老携幼,在路上迎接他。当时孟尝君就醒悟了,对冯谖说:先生,先生啊,我现在看到你为我买的义了。
03
讲完了这个故事,我对年轻人说:熊孩纸,你听明白了没有?这个做主管,你一定要有担当,敢于拿主意,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个没有担当,没有魄力的人,是干不来主管这种烂事的。你看冯谖没有,他不理会儿孟尝君的喜好,替孟尝君拿主意,而事实证明了他的工作价值。
做人就要学冯谖,敢拿主意敢翻天,遇事勇于担责任,无所畏惧迈向前。
年轻人听了,连声感谢。说:放心,我肯定敢于担当,有魄力敢负责的。
我说:敢负责就好,但是敢负责,只是主管能力的第一小步,你要做个称职的主管,还需要再听一个故事。
04
说,汉武帝年间,大将军卫青,率部出战匈奴。
卫青部下的两名将军,赵信和苏建,率了三千骑兵巡逻,不幸遭遇到匈奴人的伏击,苦战一昼夜,三千士兵全部战死,将军赵信投敌,只有苏建一个人,一路狂奔逃回来了。
按汉律,临阵失机,当斩。
于是卫青召集幕僚,商议如何处理逃回来的苏建。
有人建议:杀杀杀,咱们打不过匈奴,还宰不了一个苏建?他把三千骑兵都打光了,这罪名就可以了,赶紧杀了他过把瘾。
有人反对:别胡来,苏建誓死不降,虽然战败却能只身逃回,这是忠诚国士,如果杀了他,以后再有人打了败仗,还敢回来吗?
两派意见争执不下,就请卫青裁决。
卫青说:你们双方的建议,都好,都有道理。唯一的缺憾,就是你们的心眼不是太够用。你们要记住,我卫青虽然出征在外,却是奉了陛下的方略征战。打仗的是咱们,英明神武的是陛下,苏建该杀还是该宰,那是陛下才有权力决定的事儿,咱们做员工的,就是个强化执行力,凡事听老板的就对了,可千万别替老板瞎拿主意。
于是卫青把苏建打入囚车,押送回长安。汉武帝龙颜大悦,特批了一个赦字,没有杀苏建。
(05)
讲完了卫青的故事,我对年轻人说:熊孩纸,听明白了没有?这个做主管,你一定不能乱担当,别瞎拿主意,凡事躲则立不躲则闪。一个乱担当,瞎负责的人,是干不来主管这烂事的。你看卫青没有?他就坚决不替汉武帝拿主意,而事实证明了卫青是正确的。
做人不要学冯谖,卫青教导记心间。遇事别乱担责任,小心驶得万年船。
年轻人听了,连声感谢。说:放心,我肯定……那啥……不是,怎么你这回说的,跟刚才说的满拧,完全是矛盾的呀。
我说:矛盾就对了,事物都是在矛盾中发展的,有矛必有盾,出盾必见矛。要知道管理学的法则,都是前后不搭自说自话,完全是矛盾的,你就悟得了管理学的初始境界。
然后我又给他,讲了第三个故事。
(06)
说,隋唐略早一点点,有个南梁,南梁有个安昌公主,生了个儿子,叫徐文远。
这个徐文远,生下来就满地乱爬找书看,是个一目十行聪明颖悟的小神童。
徐文远长大了,就靠教书吃饭。开班办学的头一天,来了俩学生报名。
这两个人,一个叫李密。
另一个叫王世充。
这俩学生在徐文远这里,学到了一身的本事,就开始大闹起来。李密上了瓦岗寨,王世充则自割据称王,同门师兄弟,每天争逐天下打成一团。把个大隋天下,打得稀哩哗啦乌烟瘴气。
李密的瓦岗寨,势力坐大,就把老师徐文远,请了过去。
到了瓦岚寨,徐文远天天端架子耍脾气,李密侍候的稍有不周,徐文远就指他鼻头大骂。骂得李密唯唯诺诺,不敢吭气。
虽然徐文远骂得爽,但李密的瓦岗寨,很快就落了下风。王世充杀来,打得李密撒丫子狂奔。扔下老师徐文远,也顾不上了。
于是徐文远,就跟了另一个学生王世充。
到了王世充这里,徐老师的风格,突然间大变。他在王世充面前,唯唯诺诺点头哈腰,完全是副没骨气的标准样。
有人看得奇怪,就问他:喂,老徐,李密和王世充,可都是你的学生呀。何以你在李密那里趾高气昂,到了王世充这里,就全无气骨了呢?
徐文远悄声回答:你晓得个蛋蛋?李密,那孩子生性忠厚,是个君子。他尊重老师,所以在他面前端端架子,他是买账的。而王世充这娃,却是个十足十的小人,你不端架子,他还要灭了你呢。在他眼里,老师算个蛋?
哦,原来是这样……
(07)
讲了徐文远对李密据而对王世充恭的故事,我对年轻人说道:
管理的工作,和员工是不同的。员工主要做的是事务性工作。事务性工作,是标准化的,固定的。是有一个可以量化的衡量体系的。这个体系是客观的,不会因人而变化。
管理的工作,部分是管事,更多是人的管理。而人是非标准的,个性的,特立独行的,顶牛抬杠的,惹毛扎刺的。所以事务性工作可以标准化,但人的管理,却永远是个性化的,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事而异。
比如在孟尝君手下做事的冯谖,他研究发现,咿,这是个皮蛋老板,稀哩糊涂的那种,脾气好,特感性,吃软又吃硬。这种老板好,好就好在孟尝君自己从来没主意。你没主意我来替你拿。所以冯谖自做主张,虽然孟尝君不开心,但也不计较,时日推移,验证了冯谖工作的价值,就让冯谖获得了充足的成就感。
而卫青遇到的老板,和孟尝君完全相反,汉武帝个性强,超敏感,最恨别人跟他抢镜头,只要他出现的地方,甭管是婚礼还是葬礼,主角必须是他。这种老板地盘意识特强烈,狗一样的走到哪儿都嗤泡尿。视手下员工为无生命的执行单元,所谓授权不过是说说而已。卫青知道他是这样一个人,所以决不担责任拿主意,而是把拍板的快感,让汉武帝来享受。
冯谖和卫青,他们的做法截然相反,但都是对的。只是因为,他们跟的老板,是完全相反的两个极端。
而在隋唐时期的徐文远这里,他虽然跟的是自己的学生,但此时学生已经成了老板。李密的个性接近于孟尝君,憨厚而朴拙,所以徐文远拥有冯谖般的权力,可以为所欲为。
等到了王世充处,王世充这个人,有汉武帝所有的毛病,却没学到汉武帝的本事。所以徐文远才会小心翼翼,恭恭敬敬。
就是因为两个学生的秉性不同,气质不同,个性相反。所以徐文远才顺应每个学生的个性,采取不同的态度选择。
这就是人际管理。
(08)
管理学上有一条铁律:
最好的管理,是恰到好处的管理。
什么叫恰到好处的管理?
没有标准,也没有定义。
为什么没标准也没定义?
——因为,管理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人性的管理。人性既无标准也没有定义,管理也必须应情而变。必须要根据不同个性的人,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
(09)
人的天性追求自由,对管理学有着一种本能的对抗。这种对抗,表现在要求于自己的,是个性与独特,要求于别人的却是共性与标准。
——哪怕你去问一个学习成绩最差劲的孩子,他也是力挺个性化教育,认为必须要依据自己的独特性,为自己制订与众不同的教育方法。但如果,你要求他把同样的要求,也放到别人身上,他马上疯癫起来,不乐意了。因为他要坚持自我,不为环境所左右。
许多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刻骨憎恨职场与交际场上言不由衷的虚伪气氛,认为人应该公开敞亮,所有人都要接受他那自我臆想的规范模式,并将这种不顾他人个性的冥顽,称为正直——而当别人以同样的模式,对待他时,他就不乐意了。
——职场上的固执,只有两种:一是要求别人必须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待自己。二是要用别人不喜欢的方式,对待他们,而别人还得接受。
说到底,就是一种无法理解的偏执,要求自己固化不变,拒绝满足别人。却要求别人必须要为自己而变,必须满足自己。
只有绕过这个坎,年轻人才算进入成熟阶段。
(10)
管理不只限于职场,它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们要学会自我管理,友情管理,爱情管理与家庭婚姻管理。在这所有的管理之中,需要把握的要点,只有两个:
第一:每个人都有自我独特的个性,你必须因应而变。
第二,最好的人生,就是以最小的成本付出,获得他人的合作与支持。
想明白了这两条,你的人生就豁然开朗了。无论是做主管还是被猪管,对你来说都不存在什么问题。徜若你不愿意接受现实,拒绝思考,一味的坚持固化的模式待人,那你的人生肯定会很不爽,超郁闷。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