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做一些名词的区分:“太监”是中国古代一种内宫官名,明清后逐渐由阉人担当,因而成为了后宫阉人的通称;而另一个类似的名词“宦官”,也是一种官名,后来逐渐由阉人担当,从而成为了后宫阉人的代称。故而阉人、太监、宦官在当下语境成为了几乎通用的词汇。
影视作品中的“公公”
那么这个问题准确的提问应该是:用阉人充当官吏特别是后宫官吏是在什么时候开始的?世界上不同文明时间并不一致。
在古希腊人的记载中,大约公元前六世纪时波斯的东方专制君主就采用了阉人走位后宫官吏。希罗多德的《历史》中写道,波斯人认为太监比一般人更值得信赖,并大加赞扬。由于波斯人的需求量很大,古希腊人经常会诱骗长相清秀的男性少年,加以阉割再贩卖给波斯人。交易地点是小亚细亚的古都亚非沙斯,即《圣经》中记载的沙鲁德斯,所以沙鲁德斯以出产阉人闻名。人的阉割技术自此流传在地中海沿岸和中东地区。
罗马的帝国时期,皇帝也会选择宦官当差,克劳狄乌斯、尼禄的宫廷都有宦官的踪迹。直到帝国后期,戴克里先正式引入东方宫庭的礼仪,阉人作为后宫服务人员也正式得到制度确认。此后东罗马帝国延续了这一制度,阉人担任的宦官甚至成为皇帝不可或缺的政治助手。一定级别的宦官可以担任军队将领,此外一些宦官还担任了君士坦丁教会的主教。
在查士丁尼大帝手下担任将军的宦官纳尔塞斯,深得查士丁尼赏识,手握重权。一般认为图中人物即为纳尔塞斯
中东的阿拉伯帝国建立后,建立起完善的后宫闺房制度,阉人担任的宦官也成为必要。波斯和拜占庭的阉割技术无疑为阿拉伯帝国提供了数量充足的阉人担任宦官。阿拉伯帝国的后宫既有白人太监也有黑人太监,他们可以和后宫的嫔妃接触。七百年后同为伊斯兰世界的奥斯曼帝国继承了阿拉伯帝国的宦官体系,后宫用白人和黑人太监。同时奥斯曼苏丹还会专门在巴尔干半岛挑选清秀的基督教男童,强迫他们改宗伊斯兰教并阉割,留在后宫给予高质量的教育和军事训练,形成苏丹的禁卫军。
奥斯曼帝国后宫黑人太监
中国是有历史记载比较早的采用阉人充当后宫官吏的文明。早在《周礼》中,后宫官职即有“寺人”、“内竖”、“内小臣”等,后代注疏家均认为寺人实际上就是由阉人担任的职位。而“内小臣”条目直接写到:“内小臣奄(通‘阉’)上士四人。”经学家认为这一时期并不是制度化的专门阉割男性进入宫廷服务,而更多是战俘或者因犯罪而受宫刑的人,因为身后无养,而被收入宫中服役。现代历史学家也考证到这一时期后宫服务的人员并不都是阉人,有很多普通男性在后宫服务。
全面在后宫采用阉人服务充当宦官的是东汉。东汉开国时光武帝便全部选用宦官充当内廷郎官,而在西汉内廷郎官往往由世家子弟担任。这给宦官参与国家政治提供的道路,导致东汉末年的宦官专权和政治动荡。
《三国演义》中十常侍
中国的宦官制度还传播到了我们的近邻:朝鲜、越南。但有趣的是,学习中国最努力的日本并没有把中国的宦官制度引入,幕府将军的“大奥”由女官服役,而不是被阉割的男性。一种观点认为,日本缺乏宦官是因为没有成熟的阉割技术。一般来说,阉割技术最早运用于大型驮畜,保证这些牲畜性格温顺。而日本本身缺少牛马等牲畜,所以一直没有发展起来成熟的阉割技术,自然也无法阉割人。实际上直到十八世纪二十年代德川幕府时期,日本从中国和荷兰进口马匹,还需要中国马贩和荷兰兽医传授骟马技术。
日本后宫剧《大奥》剧照。江户时代,大奥一般指将军的后宫,是将军生母、子女、正室、侧室和各女官的住处
总之,用阉人做后宫官吏是世界文明普遍的现象,起源可追溯到公元前八到六世纪,此后在欧亚大陆传播。
孙悟空的金箍棒是什么来历?
吴承恩所著《西游记》中的“金箍棒”是大禹在治水后安放在东海龙宫的定海神针铁。但是这一传说在中国古代的典籍中并无记载。那么“金箍棒”的可能原型是什么呢?
中国邮政为纪念《大闹天宫》发行的特种邮票
如果从《西游记》的佛教背景来看,人们首先会想到佛教的“金刚棍”与“锡杖”,这是与金箍棒形象和功能最相近的器物。在宋代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猴行者就是借用唐僧的金环锡杖捉拿妖怪。但是二者在形象上仍有差距,锡杖的用法更类似有头的长兵器而不是一个棍子。
日本恐山地藏菩萨像,手持锡杖
在元代的《西游记杂剧》和《西游记平话》的本子中,升级为孙悟空的猴子终于有了自己的武器。《西游记杂剧》中的孙悟空使用的武器是“生金棍”,这可以被视作金箍棒的直系源头。“生金”就是一种金矿石,棍、棒互通,而且生金棍也能伸缩自如。
而《西游记平话》中的铁棍则直接被《西游记》继承。《西游记》中孙悟空兵器的正式定名是“如意金箍棒”。但在具体使用时,还用过七种名称,分别是: 金箍如意棒、金箍铁棒、如意棒、金箍棒、灵阳棒、铁棒、棒,“铁棒”则是其中采用频率最高的名称。铁棒与金棍尚有差距,而《西游记平话》中这根棍子已经是铁质的而不是生金。
大云院摩崖石刻造像上的孙悟空手持棒状物。其成型比《西游记》要早 200 多年
但是我们依然无法解决为什么孙悟空的武器是棍子的形状。
有学者根据人们口语中的对金箍棒的俗称——“金轱辘棒”,认为这个兵器实际上是“荆觚棱棒”,即“殳棒”。这是一种由荆条做成的八角棒,实战中用以隔绝人,人们也认为可以驱除妖魔鬼怪。
殳棒自诞生之初作为兵器就有某种神秘的力量。棍、棒是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兵器,诸般兵器之鼻祖,地位最为尊贵。中国先民认为它的威力最大,可以御恶除邪。
憎侯乙之殳头器(左)与战国至先秦时期殳(右)
最后,《西游记》关于“金箍棒”的介绍,除去变化自如以外,其自身重量也颇为引人瞩目,重达一万三千五百斤。关于这个数字有人认为和道家颇为相关:“人一昼夜 13500 息”,是为元气,故“以金箍箍其两头”,从而避免泄露元气。孙悟空在生死簿上列明 1350 魂字号,与金箍棒一样但少了一个零,丹道学上称之为“练精化气”和“练气还神”。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