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是微臣线上11月月卡的学员杨梦涛,月卡刚刚结束,12月6日的考试中取得了V160+Q167+AW3.0的分数,算是给自己的拖延症狠狠的一巴掌,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拖延癌不是没得救。
先看一看他的小情绪
12月6日中午,当我在考场做完全部题目后,备考这一个多月以来内心深处的那种焦虑彷徨似乎已经离我而去了。很奇怪,当时并没有一种急着点击“continue”去查看成绩的念头,而是隐隐约约感到那个时间点会是我整个备考过程中最有感触、最放松也是最圆满的时刻——下一个环节里点开成绩,无论是个令我惊喜的成绩或是个令我遗憾的成绩,对这个成绩的直观感受都将或多或少地掩盖掉这一个月以来我自己的真情实感。
所以我当时望着面前的墙恍惚了好一会,脑海里闪过了很多自己孤独备考的画面,生怕以后的自己会再也想不起它们。直到邻座的女生起身走了,我才猛然想起自己还在考场里,连忙按下鼠标来看分数。得到的是一个有瑕疵但整体令我满意的分数。我开心地填完送分的学校,走出考场,兴奋和喜悦的心情真的让我再也记不清过去的那一个多月里的很多细微感触。
十多天后,正式的成绩单出来,我的分数是V160+Q167+AW3.0。其实在考试中,Verbal部分做起来感觉比平时练习还糟糕不少,最后能有这个成绩真的是万幸;Quantities部分遇到了加试,前两个section感觉都很好,做完还有时间检查了两遍,但最后一个section感觉题型挺奇怪,而且考了很多冷门的知识点,很多题都没把握,最后这个成绩倒是和考试时的直观感受非常一致;AW只有3.0倒是让我始料未及,但仔细想想也在意料之中。之前听过王耕伟老师的作文课,我发现原来自己一直在犯GRE作文中常见的小错误,这让我对自己的作文很有信心,以为只要避开就可以拿一个理想的分数,但正是因为虚假的自信,缺乏练习,最终万年3分。
自述
我其实一直都知道自己是个有很严重的拖延症的人,很多事情其实不是没能力做好,就是缺乏毅力,总是拖到最后一刻才草草应付,因此结果也经常不尽如人意。我想像我一样年末还来报微臣月卡班的同学中应该也不会只有我一个曾经是拖延症患者。
每个拖延症患者都有自己拖延作死的故事,但应该都有着同样的毛病。我的故事概括起来就是:
  1. 年初考完托福时想着剩下时间还长可以慢慢准备GRE,结果在学校上课以及课余做点项目丰富下背景,一学期就晃晃悠悠地过去了;
  2. 暑假去外地实习了,在体验到从象牙塔里直接走进社会的诱惑后,一开始我连出国的念头都动摇了;
  3. 在反复思考未来人生后终于确定了目标,在九月底我请假打算脱产复习GRE;
  4. 结果自己在家复习太过悠闲,效率低下,眨眼间一个月过去了考试将至却没啥进展只能半裸考。那次考试是在十月底,考出来只有V152+Q167+AW3.0。
  5. 我知道这样拿去申请肯定不行,但再让我自己准备一个月又担心自己没有动力又荒废了时间。

开始
刚好这时在微信的“琦叔GRE”这个公众号上看到了微臣月卡班的推送。看完感觉微臣的老师也是熟知我们这些学生的秉性,这月卡班除了每天都有GRE的提高课程外,还要押保证金和每天高强度的任务,算是直指我的痛点。想到从小到大似乎都是这样不紧不慢拖拖拉拉地跨过了每一次考验,从来没有为一门考试很有毅力地仔细准备过,很想尝试一下那种感觉。又联想到随着自己年纪渐长,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喜欢拖延的性格给我带来了不利,如果能够借着备考GRE这个契机改掉,那将是比获得一个好成绩更大的收获。自己胡思乱想中,渐渐感觉到豪情万丈,按耐不住还在计程车上就用手机报了名。
GRE痛苦的标配
刚开始上月卡班的头一个星期还挺惬意的,每天的任务量不大。白天背背单词做做练习,晚上听微臣的老师们讲讲课,每天做题时都能明显地感觉到自己的进步。可惜到了第二周就没有这么舒服了,课程的任务量逐渐变大了,又赶上留学文书和学校的毕业论文的开工,每天都总感觉时间不够用,向助教打卡每天的任务时经常得赶到最后十分钟才能完成。时间一紧做很多事情感觉都是以追求量为目标,也难以察觉到自己每天的进步。结果单词越记越多,做题的正确率却还在原地挣扎。种种不顺让我有些焦虑,思想上的分心也导致了学习效率的降低,继而恶性循环。
找到方法
这样浑浑噩噩地填鸭式学了两三天后,有天晚上在上琦叔的填空课时听他说了一个观点:关键不在于要做多少题,而是要保证从每题中都有所收获。这观点让我很受启发,我也自行发挥了一下,将它运用到了背单词、上课以及做练习等一切与备考相关的事情上。我开始不再追求短时间完成大量的内容,而是秉持着“慢慢学,仔细看,不管学了多少,只要能从中有所收获就好”的原则来应对助教每天布置的任务。诚然,转变心态之后我每天花在这上面的时间一下子增加了很多,压缩了很多原本吃饭、运动的时间,也经常需要晚上熬夜到挺晚,但我做题时却能明显地感觉到自己的进步。
开始改变
刚开始时,GRE备考确实还是一件挺枯燥的事情,但如果所花的精力每天都能得到积极的反馈,学习的兴趣应该会强不少
这样坚持学了一周多,可能因为每天不同方面的学习也会互相刺激、相辅相成。比如说有时做练习里反复出现的词在单词书里面背到时往往背一遍后便牢牢记住了,我发现背单词与做练习的速度都逐渐变快了,慢慢地也不用像之前那样用大量的时间来弥补效率的不足了。“开始不盲目追求速度,接受自己效率上的不足,用更多的时间去弥补,再在自己的进步中自然而然地提速,这是在我看来对备考前期找状态阶段非常有效的一个方法。
正如前面所言,GRE备考表面上看起来确实挺枯燥的:短期内强行记下大量的单词,然后去读那些句式繁杂的填空和阅读题。我一开始也是把它视作一项艰巨的任务,只求将之克服,每天在做题时想的都是应试的思路,比如怎么在这道填空题里找出所谓的“方程等号”、怎么利用这段阅读里面的句间关系来快速略读,都还是回到从小到大中国学生最熟悉的老套路:识记背诵再到反复刷题。
一直这样学着,直到有一天我在等餐时,手边刚好有一份刚打印出来的阅读讲义,我没事干就把它当做科普小故事来看了一遍。那是我第一次在读的时候没有去想着做题技巧什么的,而是就很自然地像平时读中文杂志一样。我记得那篇文章挺长,讲的是对雄性灵长类动物照顾自己的后代的这种现象的分析。我边看就边联想到当下社会有些爸爸全职在家照顾孩子的故事。其实我的这个联想很奇葩,逻辑也挺扯的,但就是这一次让我意识到似乎自己原来光顾着做题,很多时候反而忽略了文章本身。我以前对它的关注仅仅止于怎么把它的内容照应到我的题目上,而没有把它当做真真正正的知识。曾经很叛逆地觉得GRE的阅读文章、填空题干全是些ETS为了考倒我们摘出来的一些奇葩的只言片语,到后来却坚信ETS之所以会选这些材料,不但是为了考察我们的阅读水平、语言功底和逻辑,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向我们普及他们推崇的一种价值观、丰富我们对于自然和人文方面的知识储备,也算是对我们这些外国留学生的一种培养,希望我们今后能更好地适应他们那的学习生活。我后来一直报着这种丰富知识面的心态来做填空和阅读,自娱自乐之余,也因为每句话、每篇文章读得更加仔细了,水平有所改善。
又后来在堂上,琦叔的一句话也暗合了我的这一观点,我一直都拿它自我鼓励,在此也借用一下来做文章结尾:“理工科的学生大学四年要是没读过GRE,那该少了多少乐趣啊!”
月卡计划暂时没有了

但咱还有更猛的药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