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Alice G. Walton


向神经科学致敬:一项新研究利用磁共振(MRI)扫描解开了一个谜团,即如何从神经学方面解释为什么有些人能够非常融入节日气氛,而另一些人则似乎完全不感冒。
在一向鬼马的《英国医学杂志》(BMJ)圣诞特刊中,一项新研究报告称,喜欢过圣诞节的人,大脑特定区域的活跃度明显不同。
另一方面, “圣诞节神经网”这一区域的沉寂可能与倔强的史高哲(Scrooge,狄更斯笔下有名的吝啬鬼——译注)做派有关,至于这种吝啬能否加以治疗尚不清楚。
但研究人员们希望将来某天能有一种治疗手段,帮助那些每年圣诞季都满腹牢骚的可怜人,在他们眼中圣诞节“不过是骗小孩的把戏”。


“准确定位大脑中负责感知圣诞气氛的区域是设法帮助该患者群体所迈出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作者们在其研究中半开玩笑地写道,该研究是关于偏头痛与大脑的一项严肃研究的副产品,属于意外所获。


该团队对10名自称过圣诞节和10名不过该节日的受访者进行了研究。
他们让受访者分别看与圣诞有关的图片和日常物品的图片,并对其大脑进行磁共振扫描。
他们发现,两组受访者的大脑存在一些差异。


过圣诞节的那组受访者,其脑部颅顶小叶、运动前区皮质、以及躯体感觉皮质区域更为活跃。
如大家所知,颅顶小叶区域与自我超越有关,是精神性的一个重要部分。
对感受到圣诞快乐的人来说,其运动前区皮质更为活跃,当我们通过模仿他人的肢体动作分享一种情感体验时,该区域也处于活跃状态。
而躯体感觉皮质区域则是与在交流中从对方脸上感知到社交相关信息同时活跃。


作者们暗示,该研究可能也对受到其他“季节性忧虑”(与其他重大节日有关)的人有意义。


他们也承认,如“圣诞怪杰”格林奇(Grinch)和同行等批评者可能不希望向大脑的特定区域注入任何行为类型,而这个话题从来都充满争议。
他们说,“秉持这一观点者已经为该做法起了各种嘲讽的名字,如‘blobology’(胡作非为学)、‘neo-phrenology’(新-颅相学)、‘neuro-essentialism’(神经-本质论)和‘neuro-bollocks’(神经-胡说)等。为了与圣诞节的欢乐氛围保持一致,我们自然不认同这些负面看法。”

不过,该研究团队的确承认,试图将圣诞节的魔力仅仅归结为神经活动,这样做有些危险——“尽管这些发现欢乐而有趣,但应当慎重解读”。
他们还补充说,盯着该研究的局限性不放“真的会扫了节日兴致。
因此我们决定不要让这影响到我们对该研究的解读,不要毁了大家欢快的圣诞气氛,这当然也是为读者利益着想。”


该团队下一步有何打算?
显然,一种临床应用是:开发并推广一种圣诞帽,在不知不觉中激活格林奇们和史高哲们脑中有缺陷的那些区域——能感知圣诞气氛的区域。“
针对‘不过是骗小孩的把戏’这类综合征的任何非侵入式甚或侵入式盈利性疗法,我们都将为此收取一定的‘版税’。
我们目前正准备为圣诞帽申请专利,你可以为对过节提不起兴趣的家人们买上一顶。
当他们开始在圣诞晚餐上抱怨时,只需轻触按钮,就可以给他们大脑中负责感受圣诞节气氛的那些区域进行电疗刺激。”


现在,这个科学机制正在起作用。圣诞快乐!
译 | 徐笑音 校 | 李其奇
本文为福布斯中文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