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美国(微信号:we-America
你想了解美国的方方面面吗?你想及时追踪美国的风土人情、文化教育、留学生活、科技创新等领域的信息吗?

敬请关注“微美国”,Ta会告诉你有关美国的一切,精彩内容,等着您来发现!
新朋友点击标题下面微美国直接关注
Facebook CEO马克·扎克伯格2015年的定下的新年挑战是每隔两周读一本书。为此,他还特地在Facebook上创建了名为“A Year of Books”的主页,与网友分享和讨论读后感。

10月21日,扎克伯格在自己的个人主页上更新了阅读状态——最近看的都是经济和社会科学类相关的严肃书籍,现在想轻松一下,“我书单上的下一本书是刘慈欣的《三体》。”这是扎克伯格第一次推荐中国作家的书籍。短短几句话,在不到24小时内,超38000名粉丝的点赞。《三体》英文译者刘宇昆也给他留言,“希望你享受这本书,相信读完以后,你一定想看续集。”

事实上,《三体》不仅在中国俘获万千科技迷的心。冲出国门后,更是大放异彩,英文翻译版在2015年获得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在国外也掀起一波“三体热”。是惊鸿一瞥还是越品越有味,到底老外眼中的三体长什么样?

《三体》内外 都在探索

《三体》的故事讲述的是,从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一处秘密的军事基地向太空发射了信号寻找外星人,一个处于灭亡边缘的外星文明捕捉到了这个信号,并计划入侵地球。与此同时,在地球上,形成了不同派别,有的派别列队欢迎,做好迎接这些外星人接管腐败堕落的地球的准备,也有的阵营在筹谋抵抗外星人入侵的计划……妥协与反妥协,对峙与冲突一触即发。

探索未来是《三体》的主题。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认为,《三体》对于人类命运的探索,是科幻小说的追问之源。“如果人类和地球外智慧生命接触,会发生什么?”这是科幻小说最亘古不变的问题之一,也正是贯穿《三体》的探索。
《纽约时报》在评论说,本质上科幻描绘未来的不确定性,来激发读者的想象。于是,在当今瞬息万变的中国,这些探索未来的小说,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尽管表面上,在Facebook CEO 扎克伯格看来,最初吸引他的是因为这本书在中国大受欢迎,他想从沉重的社科类书籍中暂时逃离,放松一下。但有分析说,尽管《三体》是一部轻松的科幻小说,但扎克伯格阅读此书的目的是了解在中国发生的文化现象,并希望探索未来他的社交网络最终进入中国之路。无论扎克伯格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他的推荐让这本脑洞大开的中国小说再火了一把。

洞察人性留下无尽深思

目前,在美国著名的网购网站亚马逊上,《三体》英文版在全部畅销书中排名1,345,在亚洲文学分类中排名第二,在科技小说类别中排名43,读者评分达到四星半(五分满分)。《三体》在美国市场迅速爆红,除了对未来探索激发读者无极限的想象,还有什么“涨粉”的秘诀?
美国涅狄格大学政治学副教授斯蒂芬·戴森在为《三体》撰写的书评《你为什么应该读刘慈欣——中国最热门的科幻作家》中写道,在《三体》里,看到刘慈欣“对人类的政治头脑,仇恨的力量,人性中的荒谬和卓越具有敏锐的洞察。”他特别欣赏刘慈欣“跳跃的想象力与惊人的定位叙事”能力。
而书中的核心思想“黑暗森林理论”:在宇宙这座黑暗森林里,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小心翼翼探索外界的同时竭力隐藏行踪。因为“只有先下手为强的不变思维才能抵消未来潜在风险,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将很快被消灭”,更是给读者留下回味无穷的思考。

依托科学推演 还原普通人视觉

美国著名的科幻小说杂志《轨迹》(Locus)
认为,《三体》不是纯粹的“脑洞大开”,它是依托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科学,以严谨的技术推演和发展道路预测,描写极其可能实现的新技术新发明给人类社会带来影响的科幻作品。

美国读者Kilgore Gagarin看来,《三体》读起来不似译本,刘宇昆通贯全书的大量注脚给予读者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文革”以及数学和物理学的有用背景知识。“文革”的背景设定让人难忘。刘慈欣身为中国人的个人经历,保证了书中这方面一定程度的真实性。

亦真亦假的背景设置诱使读者在真实与虚幻间穿越,而美国读书频道Let's Read频道主播Brock最欣赏的是,《三体》打破了超级偶像的神话模式,还原普通人视角。主角不是拥有超能力的超级英雄,他们就像身边的人,身边每天完成日常工作的普通人,这点在主角汪淼身上体现得特别明显。而Books and Pieces的主播同样表示赞同:“主角汪淼他没有想着要拯救世界,他只是像许许多多的普通人一样,遇到奇怪的事情,不断地追问,‘这到底怎么了?’
亲爱的朋友,衷心感谢您的关注和推荐!欢迎您投稿和提供各种宝贵建议!联系我们:[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