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3日,伊斯兰国在巴黎制造恐怖袭击事件;昨晚,伊斯兰国宣布将之前绑架的中国人质残忍杀害。全世界的目光再一次聚焦在这一凶残的恐怖组织身上,也让我们回忆起了那些被伊斯兰国毁灭的文物古迹。
伊拉克、叙利亚作为中东新月沃地的东半部分,是人类文明最早的起源地,其内考古遗址和古建筑的数量和重要性,在全世界首屈一指;因此任何一位热爱文物、热爱文明的朋友,看到那些打砸文物,炸毁古遗址的视频时,内心应该都是崩溃的。
由于这些古物所在的大部分区域近40年来战乱频仍,图片资料非常稀少;加上大多数国人对西亚地区的考古遗址和考古史缺乏了解,各类新闻报道的错漏之处较多。因此,本文希望在介绍古迹遗存历史价值的基础上,基于现场遗存的文物和伊斯兰国的实际破坏情况,展示古迹真实的前后变化,让大家更清楚地认识到伊斯兰国组织是何等丧心病狂
图1 伊斯兰国控制区内的主要文物古迹(网络+作者绘制)
首先通过图片大略展示一下在伊斯兰国控制区内的主要文物古迹(图1)——实际远不止这些,这里选取了入选世界遗产和备选世界遗产的文物点,还有一些比较零散的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文物,在图中没有显示。
图中,黑色的部分是伊斯兰国在201511月的控制区;由于其在20146月曾一度控制到伊拉克萨迈拉,并且破坏了一些古迹,在这里也予以标出。图中涉及亚述城(Ashur,或翻译为阿淑尔城)、萨迈拉(Samarra)、哈特拉(Hatra)、帕尔米拉(Palmyra四处世界遗产,其中后三处已经有图像资料证明遭到破坏,亚述古城情况未知。其他地点中,尼尼微(Nineveh)、尼姆鲁德(Nimrud)、豪尔萨巴德(Khorsabad)、圣贝赫纳姆(Mar Behnam)修道院已经明确遭到破坏;马里(Mari),杜拉-欧罗普斯(Dura-europos)虽未报道,但可通过卫星图获知破坏情况;拉卡(Raqqa)、Qasr al-Hayr al-Sharqi堡垒、Ja'bar城堡、Najm城堡、塞尔吉波利斯(Sergiopolis)古城情况不明。
毁坏的文物古迹主要分四类:其一,前伊斯兰时代的古城遗址;其二,各类教堂、修道院等基督教相关古迹;其三,清真寺、伊斯兰墓地(你问伊斯兰国为啥还要毁掉伊斯兰教文物?其实这些往往是一个地区被占领后首当其冲的目标);其四,博物馆、图书馆
鉴于被摧毁的古迹基本涵盖了两河流域文明史的各个时期,本文希望通过历史脉络将它们串起来。然而在讲历史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一下这里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概况。
01
两河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概况
两河流域有一个神秘的名字叫美索不达米亚,这是希腊语,指两河(即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之间的土地,包括现在伊拉克大部,叙利亚东部和土耳其最东南部——在多山的西亚,这片小小的平原非常宝贵,而两河提供的丰富水源,是干旱地区更让人羡慕的东西。低平的一大弊端是极端炎热,伊拉克几乎是世界上最热的国家,巴格达夏天经常可以到50摄氏度以上,而南部城市巴士拉,更是测出过58度的高温。
这造就了两河文明独特的建筑材料——泥砖。因为缺乏石料,而两河带来的泥土非常丰富,所以当地古人只能将泥土成砖来盖建筑——非常炎热的气候,让砖很容易晒成。但泥砖建筑的寿命不长,两河城市经常塌毁重建,又因城市位置不轻易挪动,久而久之,地基越垒越高,废弃之后,成为一个个兀立在平原上的土丘,远看非常显眼(图2、3)。同时,宗教宫殿等重要建筑物常受到后世的维修,因而建筑的年代一般不太单纯,很难分离出一个具体时代建筑的原貌。
图2 人类连续居住时间最长的城市之一——伊拉克埃尔比勒Erbil,可以看出数千年来城市基础的增高
图3 两河宗教圣城尼普尔Nippur遗址
埃及建筑主要用石头建造,现存的壮观遗存很多,而两河现存建筑多数为考古发掘出的墙体下部和风化严重的塔庙,观感较差;直到新亚述时期,在泥砖建筑外大量使用雕刻精美的石质护墙板,才大大丰富了我们在现场能看到的细节,可惜尼姆鲁德、豪尔萨巴德、尼尼微三座新亚述城市均已被伊斯兰国摧毁。
希腊人以两河相距最近处为界(大约在现在伊拉克巴格达附近),将流域分成南北两个部分——南部称巴比伦尼亚,北部为亚述,这得名于两地最有名的帝国(图4)。
伊斯兰国目前占领了几乎全部亚述地区。我们先亚述地区历史最悠久的马里遗址开始讲起,由于两河流域的文明由巴比伦尼亚南部开始,文化序列主要由这一区域构建,所以在讲马里之前,有必要追溯下两河文明的真正源头。
图4 亚述与巴比伦尼亚最重要的城市遗址
02
亚述历史最悠久之城
文明的诞生,最关键的证据是文字的出现:位于伊拉克南部的乌鲁克遗址伊南娜圣区的第四层(图5),出土了世界上公认最早的文字(大约在前3300到3100年),被称为原始楔形文字(Proto-Cuneiform),这种文字不完全表达语言,只表达语言中的主要成分,具有助记性质(图6)。同层位出土的现藏伊拉克国家博物馆乌鲁克女神像,是苏美尔早期高度文明最著名的一件器物(图7)。
图5 乌鲁克遗址伊南娜圣区俯瞰
图6 原始楔形文字
图7 乌鲁克女神像
苏美尔的光芒压住了周边地区的光辉,其实当时苏美尔以外的人群并非蛮夷,伊朗西南部的埃兰、叙利亚的马里、埃布拉(Ebla),也几乎同时或稍晚产生了类似的文明形态。这种多点开花的状态,正是孕育两河独特的城邦文明的土壤。在苏美尔早王朝阶段,神灵的栖居、王权的转移,不和疆域而直接和城市相关。
马里位于叙利亚同伊拉克交界处的幼发拉底河右岸,距边界仅数公里。大约在公元前2900年的第一王朝时期,这里就形成了现在大约一公里直径的圆形城市(图8),并在前2500年开始的第二王朝中,建立起城内现在发掘出的大部分建筑(图8中蓝色部分,图9,嗯两河的很多遗址观感就是这么让人遗憾)。马里是亚述地区最早进入文明阶段的城市之一
图8 马里城
图9 马里遗址发掘出的建筑
马里第二王朝在前2265年被阿卡德帝国著名的萨尔贡大帝Sargon。前2316-2261)很快建立起Shakkanakkus王朝,在城中新建了图5深红色表示的建筑。前2000年后,两河遭到来自西部的闪族阿摩利人的冲击,接替阿卡德帝国的乌尔第三王朝(前2113-2006)被拉尔萨和伊辛两城的争霸而取代,马里也在前1830年,由阿摩利人入主,建立了Lim王朝。
Lim王朝的末代君主齐姆里利姆(Zimri-Lim)在前1776年即位,结束了古亚述在马里十几年的统治,在原先王宫基础上修建了齐姆里利姆王宫。由于古巴比伦城被深埋在新巴比伦地下未被发现,这是现在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巴比伦时期世俗宫殿建筑(图5最大的蓝色框,图10)。宫殿大部分墙体仍在地面以上,可以看做几个大院和围绕大院的结构复杂的厅堂组成,其后亚述时期的建筑,基本也保持了这样的布局。尤为引人注意的是其内保存了两河文明最早的壁画(图11,现藏巴黎卢浮宫)。前1761年,马里城被古巴比伦汉谟拉比王摧毁,从此失去重要地位。
图10 齐姆里利姆王宫

图11 两河文明最早的壁画
目前马里城的壁画已经都揭取到博物馆,原地现存的都是土墙而已,于是伊斯兰国应该不会破坏这里吧?Naive,没有偶像砸可以盗掘啊。12和图13对比了20129月和20143月的卫星图,可以看到新增加的触目惊心的盗洞,很多盗洞直接打在建筑物内部。又一年多过去,相信在这种持续的无组织盗掘的情况下,遗址的价值已经丧失殆尽。
图12 2012年9月马里城卫星图
图13 2014年3月马里城卫星图
03
亚述文明龙兴之地
讲完了比较孤立的马里,接下来谈谈属于亚述的另外四个遗址:
亚述城、尼姆鲁德、豪尔萨巴德、尼尼微
。可以说
本轮文物破坏行动,将亚述帝国所有残存在原位的石刻类遗迹破坏殆尽
,从此要观赏那巨大的拉马苏和精致的战争场面雕刻,只能到各大博物馆看那些脱离了环境背景的展品了。

亚述和尼尼微城在苏美尔早王朝时期均已建立,尼尼微的年代可能更早一点,它们开始只是普通的苏美尔城邦,古亚述文献亚述王表将这一时期的帝王记为“住在帐篷中的国王”,暗示了其相对落后的生活方式。尼尼微此时已成为了爱与生育之神伊什塔尔的崇拜中心,亚述城内也建立了伊什塔尔神庙,这是亚述城内最早的建筑物。
从公元前24世纪到前21世纪,亚述和尼尼微被阿卡德帝国和苏美尔人的乌尔第三王朝控制,至乌尔第三王朝式微,亚述地区才宣告独立,进入古亚述时期。在尼尼微城,曾出土阿卡德帝国最著名的艺术品——萨尔贡大帝的青铜头像(图14)。这一头像2003年美国劫掠伊拉克国家博物馆时不翼而飞
图14 萨尔贡大帝的青铜头像
从古亚述开始,亚述城作为阿淑尔神的驻地,成为了亚述王国的宗教中心,并在此后一千年的大多数时期都是亚述的首都;而尼尼微城直到新亚述时期西拿基立迁都于此,才显示了重要地位。前1809年,阿摩利人沙姆希阿达德一世(Shamshi-Adad I)篡取王位,并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攻陷马里和埃什嫩那(Eshnunna),第一次统一了亚述地区。现在亚述城的规模和主要建筑,都是这一时期奠定的。
亚述城位于巴格达以北300公里左右的底格里斯河西岸,城市宽约1.6公里,面积约2平方公里,在一条支流和主河道交界处高耸的岩石岬角上,形势十分壮观(图15)。其中位于城区东北角的阿淑尔神庙、塔庙、老皇宫都修建于沙姆希阿达德一世时期(图16,深绿色部分),而阿淑尔塔庙,也是城内屹立至今的最壮观的建筑(图17)。
图15 亚述城
图16 亚述城
图17 阿淑尔塔庙
这位伟大君王缔造的古亚述巅峰,很快被更伟大的巴比伦汉谟拉比取代。古亚述在臣属于古巴比伦多年后虽然独立,却也难以再现昔日的荣光。古巴比伦在前1595年被赫梯灭亡,东来的加喜特人夺取了政权,建立了孱弱的加喜特巴比伦。大约在前十四和十五世纪之交,古亚述也沦为东面印欧人的米坦尼王国的属国,历史进入中亚述时期
从前十四世纪中叶开始,中亚述开始缓慢复国,在一次又一次击退米坦尼的战斗中,逐渐恢复了失地。至图库勒提尼努尔塔一世(Tukulti-Ninurta I1244–1207 BC),中亚述达到极盛,在以往最大版图的基础上,更攻破巴比伦城,活捉加喜特巴比伦王。为了宣扬自己的文治武功,图库勒提尼努尔塔一世重修了阿淑尔神庙,并制作了著名的楔形文字金版记载这一事件(图18)。他还在西南城墙外修建了宽阔的护城河,至今仍清晰可见。
图18 楔形文字金版
至新亚述前859年,阿淑尔纳西尔帕二世(Ashurnasirpal II)迁都卡拉赫(今名尼姆鲁德),亚述城失去了首都地位,但仍是宗教中心。其后撒缦以色三世(ShalmaneserIII858–823 BC)为此城修建了外城墙,城西北的Tabira也是现存最明显的建筑之一(图19)。
图19 Tabira门
亚述城在前612年巴比伦灭亡亚述的战争中被摧毁,其后在帕提亚安息王朝再次成为地区中心,兴建了许多建筑,最终在14世纪帖木儿攻取两河的时期才彻底废弃。
亚述城的发掘和巴比伦同时,都在20世纪初叶由德国人主持,这是两河科学考古的开始。由于发掘时间不长,只有城市北半部的遗迹揭示了出来,而如今被伊斯兰国占领,进一步的发掘也是不可能了。可能由于其位置距离库尔德人控制的埃尔比勒省边界较近,目前尚未传出被破坏的消息,让我们祈祷这个亚述文明的龙兴之地,在被收复时依然保存完好。
04
曾经亚述保存最完整之城
紧接着亚述城地位的,就是尼姆鲁德新亚述前859年阿淑尔纳西尔帕二世从亚述城迁都于此,是亚述从地区国家迈向大帝国的第一步。
尼姆鲁德(图20位于摩苏尔以南30余公里,底格里斯河西岸。外城周长约8公里;城市西南角的高台是宫殿区,南北长约500米;阿淑尔纳西尔帕二世建立的宫殿位于宫殿区西北角,称“西北宫”,在被破坏前是亚述诸城中保存最完好、在原址剩余石雕最多的建筑(图21)。西北宫1845为英国著名探险家,年仅28岁的莱亚德所发掘,仅晚于法国人发掘豪尔萨巴德城3年。那时的发掘多以寻找泥版和石雕为目的,对建筑的结构不太重视,导致很多信息受到了破坏。
城市东南角在一个世纪后,又发现了撒缦以色三世建造的军械库。军械库和宫殿区的组合,也是后来豪尔萨巴德和尼尼微城的标配,而军械库有着和宫殿区差不多的规模,也昭示了亚述这一战争疯子对于军备的重视。
图20 尼姆鲁德
图21 西北宫
尼姆鲁德作为亚述首都接近150,直到萨尔贡二世(SargonII722–705 BC)迁都豪尔萨巴德。尼姆鲁德见证了新亚述早期的地区称霸,更见证了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Tiglath-Pileser III745–727 BC)的政治军事改革,正是这些改革,引领亚述走向了辉煌的顶峰。这一君王在西北宫的南侧修建了“中央宫”,也出土了大量的浮雕。除此之外,在宫殿区的东南角前798年建立的那布(Nabu)神庙(智慧与书写之神),也保存了非常完好的地面部分(图22)。
图22 那布神庙
西北宫同马里皇宫结构类似,也是由大院和复杂的厅堂构成,图21AB处的大门各保存了三件极具亚述特色的拉马苏Lamassu),这是一种长着人头、狮身、鸟翼的守护神,在尼姆鲁德和豪尔萨巴德出土了大量此类作品,在西方各大博物馆的西亚展区,都是最为显眼的杰作(图23、图24)。
图23 西北宫西北门
图24 西北宫东北门
西北宫宫殿内部(25,即图21的C区景象)的墙上,现存大量雕刻有真人大小人物的护墙板,人物腰部多有楔形文字带装饰(图26)。尼姆鲁德的文物,散落在全世界70多个博物馆,尤以大英和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为多,在这么多博物馆瓜分的情况下,原址还能残存这么多东西,可见当年的奢靡(图27)
图25 西北宫内
图26 西北宫西北门旁边的人物雕刻护墙板
图27 西北宫御座厅复原图
对尼姆鲁德的破坏,无疑是极端分子破坏帕尔米拉城之前最令人痛心的一幕2015年四月发布的视频中,极端分子挥舞大锤,将精美的护墙板尽数砸烂(图28);之后挖掘机将护墙板举向高空,往地上摔碎(图29);最后在巨大的爆炸中,整个西北宫化为灰烬(图30、图31)。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亚述古城,从此不复存在
图28 极端分子将精美的护墙板砸烂
图29 挖掘机将护墙板往地上摔碎
图30 爆炸将整个西北宫化为灰烬
图31 爆炸将整个西北宫化为灰烬
05
见证西亚考古史开端的古城
718年,亚述最能征善战的君主之一——萨尔贡二世将亚述国都迁到了摩苏尔北约10公里的豪尔萨巴德,当时称杜尔舍鲁金。新城的修建长达十年,这也是亚述开疆拓土的十年,萨尔贡二世向西灭掉今叙利亚的诸多小王国,向北攻灭乌拉尔图,向南迫使巴比伦俯首称臣,版图达到空前的规模。伴随国力的强盛,新都也修建得精美异常。古城为边长1.5公里的正方形,宽达700多米的的宫殿区位于城市西北侧,军械库在西南侧(图32)。
图32 豪尔萨巴德
豪尔萨巴德的发掘是西亚考古史乃至世界考古大发现的开端1842年,法国驻摩苏尔总领事保罗-埃米尔·博塔(Paul-Emile Botta)怀着寻找《圣经》中尼尼微的信念,误打误撞来到这里。稍经发掘,他就被城北萨尔贡二世王宫的景象震惊了。1700多米长的浮雕护墙板,安然排列在原位,他立刻以为自己找到了尼尼微,于是投入到夜以继日的挖宝中——虽然他找错了,但不妨碍这座宫殿出土文物的精彩(图33)。
可惜在十多年后将文物装船运往法国的途中,发生了翻船事故,损失惨重——在这里,想打打某些宣称中国文物在国内没好好保护,还不如早些给西方发达国家偷走的人的脸。19281935年,美国芝加哥大学又一次在豪尔萨巴德发掘,所以这里的文物目前在法国和美国居多。
图33 萨尔贡二世王宫大门,1852年发掘实况
萨尔贡二世王宫的结构,是新亚述诸宫殿中搞得最为清楚的,从复原图中,可以依稀看出当年的壮观场面(图34)。宫殿内三四米高的浮雕护墙板,多展现侧身缓步行走的人物造型,现在在伊拉克国家博物馆中,还能显示出当年的规模,其威严肃穆的阵仗,压迫得人喘不过气来(图35)。芝加哥大学在上世纪30年代发掘时,在图32的城门A处发现了一对保存完整的拉马苏,也存放在伊拉克国家博物馆,成为这里最引人注目的文物之一(图36、图37)。
图34 萨尔贡二世王宫复原图
图35 萨尔贡二世王宫的浮雕护墙板
图36 萨尔贡二世王宫的拉马苏
图37 萨尔贡二世王宫的拉马苏
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这一遗址的全部石刻护墙板和拉马苏,在伊斯兰国破坏之前都已经搬到了世界各大博物馆中,在原址残存的,只有一些石刻地基和小件的祭台石刻(图38)。虽然该组织号称破坏了这座城市,但至今没有图像资料证明具体情况。不过如果大家使用google卫星图查看,触目惊心的盗洞确已出现在萨尔贡二世王宫周围。
图38 豪尔萨巴德原址残存文物
06
《圣经》中的伟大城市
接下来要讲的,就是大家最为熟悉和期待的尼尼微了。相信每一位读过《圣经》的人,都会记住这座触怒了上帝的穷兵黩武的城市。前705年,萨尔贡二世阵亡军中,西拿基立Sennacherib705–681 BC)即位,迁都并扩建尼尼微,扩建后,城市周长12.8公里(图39),这接近于我国现在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城墙——西安城墙的周长。《圣经·约拿书》里讲先知约拿进入尼尼微城劝人从善,言道“这尼尼微是极大的城,有三日的路程”。在约拿懊恼自己帮助了以色列族的敌人时,上帝劝说他“何况这尼尼微大城,其中不能分辨左手右手的有十二万多人,并有许多牲畜;我岂能不爱惜呢?”这时的尼尼微无论规模还是人口,都堪称西亚第一大城
图39 尼尼微
尼尼微的遗址与现代摩苏尔隔河相望,巨大的城墙轮廓仍清晰可见。它城防是两河历史上最为坚固的:共15个城门,城墙使用重城,外面一层较矮的石墙,里面一层较高的土墙,在萨达姆时期,部分石墙予以复建(图40)。城市西侧有两个土丘,北侧称库云吉克(Kuyunjik),为宫殿所在地。南侧为奈比尤努斯(Nebi Yunus),为军械库,后来为了纪念先知约拿,在军械库的遗址上修建了约拿墓。此墓原本是当地穆斯林和基督徒的共同圣地,于2014年被伊斯兰国炸毁(图41、图42)。
图40 尼尼微的风暴之门Adad
图41 被炸毁前的约拿墓
图42 被炸毁后的约拿墓
发掘了尼姆鲁德的英国人莱亚德,于1847年来到库云吉克丘发掘,一举在土丘西南角发现了大量石雕护墙板,后来证明,这就是西拿基立建立的“无双殿”(即西拿基立宫)。发掘报告记载,仅在他探查的那部分,就发现了几乎两英里长的浮雕和27个拉马苏形成的门廊。然而,这还是一次以寻宝为目的的发掘,由于记录不够充分,西南宫的结构到现在也不甚清楚。
浮雕的内容比前两个都城更加丰富,其中最具表现力的就是战争场面。西拿基立是战争狂人,在任时四征埃兰,三平巴比伦,最终在公元前689年,将一千多年历史的古巴比伦城夷为平地。图43显示了其征讨埃兰时著名的蒂尔之战。
图43 西拿基立宫的浮雕护墙板
西拿基立被其子谋杀,阿萨尔哈东(Esarhaddon 680–669 BC)即位,抚平了伊朗北部新兴起的米底王国,向南将触角伸到了埃及。及至阿淑尔巴尼拔(Ashurbanipal669–627BC)即位,新亚述的辉煌达到顶峰。他征服埃及,毁灭底比斯城,最远深入努比亚地区,东征埃兰,将其彻底灭亡,向南再次征服了巴比伦。从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算起,到此时刚好六代,亚述崛起的过程,和我国的秦国非常相似,而巴尼拔恰如《过秦论》对秦始皇的描述那样“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亚述版图达到空前绝后的规模(图44)。
图44 极盛时期的亚述版图
巴尼拔在库云吉克丘为修建了自己的皇宫,其中最有名的浮雕之一就是猎狮图,其对狮子神态的刻画,达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图45)。他修建的图书馆内出土二万多件泥版,保存了两河历史上许多重要文献,其中最有名的当属记载了苏美尔时期大洪水的神话《吉尔伽美什史诗》(图46)。这一区域于1852年发掘,目前宫殿区大部分浮雕,都藏在大英博物馆。
图45 猎狮图
图46 《吉尔伽美什史诗》
亚述的辉煌转瞬即逝,巴尼拔死后没过几年,前612年,巴比伦联合米底,踏平尼尼微城,及至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200年后重访时,此地已是一片废墟。正应了《圣经·西番雅书》所说“耶和华必伸手攻击北方,毁灭亚述,使尼尼微荒凉,又干旱如旷野。”然而变成了旷野还不够,伊斯兰国在2015227日,又毁灭了尼尼微仅存的一些遗迹。昔日的战争疯子被如今的恐怖组织毁灭,冥冥中似乎有种天意。
尼尼微在原址的遗迹除了城墙外,所存不多(然而城墙本体也据称遭到了破坏)。在冥神之门(Nergal)的内外门(图47),存在两对原位的拉马苏,尤其以外门西侧一只保存最为完好(图48)。在公布的破坏视频中,恐怖分子使用电钻,凿毁了拉马苏的脸部(图49)。内门拉马苏相对保存较差,视频中极端分子也破坏了脸部和腰部(图50、图51)。
除此之外,在西拿基立宫原址,尚存一些石质基址和浮雕护墙板(图52、图53),未知其破坏情况,估计也凶多吉少。
图47 冥神之门外门
图48 冥神之门外门西侧拉马苏
图49 极端分子破坏拉马苏
图50 极端分子破坏拉马苏
图51 极端分子破坏拉马苏
图52 西拿基立宫的石质基址
图53 西拿基立宫原位的石质护墙板
亚述被踏平之后,两河历史进入了最后的辉煌——新巴比伦王朝。尼布甲尼撒二世将巴比伦建设成为尼尼微之后两河最为壮观的城市,城北的伊什塔尔门,直到现在仍伫立在原址,堪称泥砖建筑的巅峰(图54)。之后,居鲁士领导的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兴起,灭伊朗北部的米底和小亚细亚的吕底亚,最终于公元前539年占领巴比伦。两河流域的独立发展历史自此终结
图54 巴比伦的伊什塔尔门
07
东西文化的十字路口
330年,亚历山大大帝从西向东席卷西亚,攻陷波斯波利斯,阿契美尼德王朝灭亡。其后至前305年,亚历山大部将塞琉古自立为王,在帝国的亚洲部分建立希腊化的塞琉古王朝。塞琉古王朝在今巴格达东南的底格里斯河右岸建立新都塞琉西亚,此城目前还残存着一个几乎看不出形状的剧场(图55)。
图55 塞琉西亚的剧场
303年,塞琉古王朝在今天叙利亚境内幼发拉底河右岸建立杜拉-欧罗普斯城此城为长约1公里的椭圆形,城防极为坚固,至今城墙上的一个个堡垒仍清晰可见(图56)。该城被废弃之后,被数米深的泥土覆盖,直到1885年,美国探险队才发现了城西高耸于地面的帕尔米拉门(图57),确定了古城的位置。
图56 杜拉-欧罗普斯2012年6月28日卫星图
图57 杜拉-欧罗普斯的帕尔米拉门
127年,东面兴起的帕提亚帝国向西进攻塞琉古,攻占塞琉西亚,并于前113年攻下杜拉-欧罗普斯,这一时期,帕提亚帝国在城内修建了很多希腊风格的神庙(图5859)。
图58 杜拉-欧罗普斯的希腊风格神庙
图59 杜拉-欧罗普斯的民居建筑
公元114年,罗马皇帝图拉真攻取杜拉-欧罗普斯,并把领土延伸到整个两河流域,罗马帝国达到了历史上最大的版图。但之后的哈德良皇帝放弃了东部领土,直到165年,此城被维鲁斯(Verus)再次占领,自此为罗马控制
西方的罗马和东方的帕提亚反复的碰撞,使此城成为文化上的十字路口,两河、波斯、希腊、罗马的神祇,都能在城里找到相应的庙堂。到了基督教兴起之时,这里也成为很好的避难所。城内最负盛名的两座建筑,就是城西的犹太会堂和基督教堂,它们建立于公元3世纪上半叶,是同类建筑中最早的
19221923年,法国和美国的考古队在此发掘,1986年以后,当地考古部门恢复了工作。其中名为synagogue的犹太会堂,出土了保存非常完整的壁画,现藏大马士革博物馆(图6061)。基督教在当时还是处在家庭教会下的地下组织,壁画也较为粗糙。(图62
图60 杜拉-欧罗普斯synagogue犹太会堂壁画
图61 杜拉-欧罗普斯synagogue犹太会堂壁画
图62 杜拉-欧罗普斯基督教堂壁画
公元256年,新兴的萨珊波斯君主沙普尔一世(Shapur I)远征罗马,攻陷并摧毁此城。考古发掘中,在犹太会堂附近的堡垒中发现大量没有伤口的罗马士兵遗骸,推测萨珊大军使用了毒气攻城,这是历史上最早的化学战。经此一役,杜拉-欧罗普斯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遗址目前保留在原地的主要是土墙和石柱,目前没有报道声称伊斯兰国破坏了这一遗址,但卫星图显而易见地展示出,此城遭受了最为严重的盗掘,城内的所有角落都被坑洞布满(图63),基本也失去了继续发掘的价值。
图63 杜拉-欧罗普斯2014年4月2日卫星图
同杜拉-欧罗普斯一样,伊拉克境内的哈特拉也建立于塞琉古时期,但在帕提亚王朝,才在城内建起了主要建筑。作为当时的宗教中心,此城尤为引人注意的是城市中央的壮观的神庙群,这是帕提亚帝国在全世界保存最完好的建筑物,凭此哈特拉在1985年成为了伊拉克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
哈特拉位于亚述城西50公里的沙漠之内,目前此地的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城市当年是抗击罗马侵略的前哨站,城防十分坚固,由内外两层城墙组成,内城墙直径约2公里,外城墙约3公里。内城内的建筑基址保存十分完好(图64)。
图64 哈特拉平面图
神庙群坐西向东,使用石材建造,包含了希腊、两河、阿拉米、迦南等多地的神祇,也是文化融合的代表,由东西两层建筑组成(图65)。东端的神庙具有明显的希腊风格,但是也融入了两河和波斯的因素(图66)。西部的神庙以巨大的拱门为特色(图67),拱门上装饰有大量人物头像(图6869),这种拱门开创了其后萨珊王朝乃至伊斯兰时期类似建筑的先河。
图65 哈特拉神庙群
图66 哈特拉东部神庙
图67 哈特拉西部神庙
图68 哈特拉西部神庙装饰头像
图69 哈特拉西部神庙装饰头像
在东排建筑的背后,有一尊保存极为完好的面朝西女神圆雕塑像,堪称哈特拉的象征(图70),在巴格达火车站的大厅中央,放置有此尊雕像的复制品,可见其地位之重要(图71)。
图70 哈特拉的女神圆雕塑像
图71 巴格达火车站的女神塑像复制品
伊斯兰国于201537日破坏了这座古城,在四月份发布的视频中,可以看到恐怖分子用大锤砸毁拱门上方和两侧装饰的人物头像(图72、图73),用机关枪扫射神庙侧面的雕刻(图74),并且摧毁了很多神庙内部的圆雕人像。有报道声称,之后他们炸毁了建筑结构,用推土机推平了整个古城,但目前从卫星图上看不到相关证据。
图72 极端分子用大锤砸毁人物头像
图73 极端分子用大锤砸毁人物头像
图74 极端分子用机关枪扫射雕刻
值得注意的是,在摩苏尔博物馆的破坏视频中被摧毁的绝大多数文物,都属于哈特拉遗址。由于这一遗址发掘年代较晚,绝大多数文物还在本国,目前多保存在巴格达国家博物馆内;据现场参观,馆藏主要是建筑构件和大量人物雕像。国家博物馆官员称,摩苏尔博物馆的文物基本都为真品,但数量并不太多。图75的这种比较呆板的类似佛教施无畏印的雕像,是哈特拉的典型风格,在视频中被砸得粉碎(图76)。图77的这种人物头像,显然与遗存原位装饰在拱门下面的头像类似。
图75 摩苏尔博物馆的哈特拉的雕像
图76 极端分子破坏摩苏尔博物馆的哈特拉的雕像
图77 极端分子破坏摩苏尔博物馆的哈特拉的雕像
公元241年,哈特拉被萨珊波斯的沙普尔一世摧毁,一代名城就此荒芜。帕提亚灭亡后,萨珊沿用了其在塞琉西亚对岸修建的新都泰西封,并于六世纪中叶(这是最流行的说法)修建了一座巨大的砖质拱门(其实是宫殿的大门)。这是世界上现存最为壮观的萨珊建筑,也是古建筑中跨度最大的砖拱(图78)。
图78 萨珊泰西封砖拱
萨珊时期,伊拉克、叙利亚北部地区是萨珊和罗马交锋的前线,长达四百年持续不断的拉锯战消耗了两国的国力,也客观上促进了文化的交流。萨珊的国教祆教,在这一地区已几乎没有信徒,也没有明显的地面遗迹,而基督教313年米兰敕令颁布,在罗马成为合法组织后,慢慢东传这一地区,一直传承至今。伊斯兰国进入之前,伊拉克、叙利亚北部拥有中东除黎巴嫩以外的大部分基督徒,大多数属于亚述和库尔德人。目前东方亚述教会、叙利亚东正教、天主教会和亚美尼亚教会各占一定比例。
自伊拉克、叙利亚北部地区20147月被极端分子占领,各类基督教堂被大肆破坏,摩苏尔、拉卡、克拉克斯等地的基督徒大量逃亡。图像资料显示,恐怖分子主要拆毁教堂的宗教标志物,如十字架、圣像等,建筑结构一般没有遭到破坏(图79、图80)。
图79 极端分子在摩苏尔破坏教堂十字架
图80 极端分子在摩苏尔破坏教堂圣象
被破坏的教堂中,最具文物价值的应该算是摩苏尔西南35公里的圣贝赫纳姆修道院。修道院的建立来自四世纪的宗教殉难故事。
当时萨珊波斯下统治尼尼微地区的Sinharib国王的女儿Mart Sarah患有麻风病。一日,Mart Sarah的哥哥Mar Behnam40个随从在郊外打猎时钻入山洞,遇到基督徒Mart SarahMart Sarah劝其皈依,哥哥说,如果你能把我妹妹的病治好就可以。当然,妹妹的病被治好了,大家伙都加入了基督教。父亲知道此事勃然大怒,让他们放弃信仰,否则就要处死,但兄妹俩毅然赴死。其后,父亲也得了麻风病,觉得受到了报应,于是给兄妹修建了坟墓。坟墓在六世纪时,被萨珊人扩建(图81),并很快在旁边形成了修道院(图82)。
图81 圣贝赫纳姆修道院兄妹坟墓
图82 圣贝赫纳姆修道院
修道院于1164年进行了大规模重修,并在13世纪中叶添加了大量塑像,如Mar Behnam骑马的雕像(图83)、Mart Sarah的立像(图84),以及很多精美的建筑装饰品(图85)。从1415年开始,这里成为叙利亚东正教的座堂。但1782年,座堂迁至今土耳其的马尔丁,此处从此荒废。1839年,被天主教会接管,在上世纪进行了翻建,所以目前看到的外观是比较新的
图83 圣贝赫纳姆修道院的Mar Behnam雕像
图84 圣贝赫纳姆修道院的Mart Sarah的立像
图84 圣贝赫纳姆修道院的建筑装饰品
伊斯兰国攻占该教堂后,驱赶走了所有神职人员,并不允许他们带走任何一件圣物。2015319日,兄妹俩的陵墓被完全炸毁(图86、图87)。目前教堂本身的结构尚未受到损坏,但按该组织通常做法,其内部具有重要价值的人物雕像和建筑装饰,应已不复存在。
图86 极端分子炸毁兄妹坟墓
图87 极端分子炸毁兄妹坟墓
除此之外,在叙利亚境内还有另一个罗马时期的古城塞尔吉波利斯,拥有重要的早期基督教堂。此城位于拉卡市西南40公里的沙漠中,是一个周长不到2公里的长方形堡垒,在两河文明时期就已经存在,在罗马帝国时形成了现在的外观(图88、图89、90)。
图88 塞尔吉波利斯
图89 塞尔吉波利斯
图90 塞尔吉波利斯
公元303年,一位罗马士兵SaintSergius在戴克里先皇帝迫害基督徒的运动中被杀害,葬于此城。基督教合法化后,这里很快成为圣地,城市名称因为这位士兵而更改,城市东南角还建起了大教堂(图91)。这一教堂的礼拜空间目前保存完好(图92),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教堂建筑之一
图91 塞尔吉波利斯的大教堂
图92 塞尔吉波利斯的大教堂
目前此城尚无任何图像和文字资料证明其受到破坏,卫星图也看不出其受到结构性损伤,但是宛如密集恐惧的盗掘显然已经发生图89。鉴于这里曾经是基督教的圣地,且位于伊斯兰国统治区腹地,我对它的未来不报乐观态度。
除此之外,伊斯兰国破坏的最重要罗马遗迹当属帕尔米拉,因为其新闻报道较多,相关介绍也较为准确,在这篇文章里就不细讲了。各位读者可以参考“挖啥呢”之前的推送:《考古学家被斩首——战火所能与不能摧毁的》。
08
伊斯兰国破坏的伊斯兰文物
正当萨珊波斯如日中天之时,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创立伊斯兰教。穆圣去世后,第二任哈里发欧麦尔在公元637年攻占萨珊首都泰西封,占领两河流域,并以此为基地继续扩张领土。公元661年,第四任哈里发阿里被刺,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在大马士革建立倭马亚王朝。目前在帕尔米拉东北约80公里处,有一座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倭马亚时期城堡
此城堡位于帕尔米拉东北60公里的沙漠深处,由哈里发希沙姆(Hisham ibn Abd al-Malik,724~743)建立于公元728年。它由东西两个正方形城堡组成(图93),东面的小城堡,边长约100米,保存非常完好(图94),西面的大城堡,边长约300米,保存状况较差,其大门被迁移,充当了大马士革的国家博物馆的主入口(图95)。目前尚无证据证明此城堡被破坏
图93 希沙姆建立的城堡
图94 希沙姆建立的城堡
图95 拉卡的城墙
至公元750年,阿拔斯王朝取代倭马亚王朝,第二任哈里发曼苏尔于公元762年迁都于新建的城市巴格达。伊拉克作为阿拔斯王朝的中心地区,保留了很多这一时期的建筑,其中有很多已被伊斯兰国破坏
为什么伊斯兰国还要破坏伊斯兰建筑呢?首先在教派上,什叶派的思想是异端,一切有关建筑都需清除——事实上当伊斯兰国占领一个地区之后,首先摧毁的不是前伊斯兰的古迹,而是教内异端,其在20146月占领北部之后,7月和8月就消灭了区域内大部分异端建筑,而尼尼微、尼姆鲁德等城市,都在半年后才受到破坏。另外,逊尼派中的苏菲信仰及建造和崇拜圣墓的传统也被看做异端,目前被明确破坏的价值较高的伊斯兰建筑,主要是一些早期圣墓。最后,正统的清真寺内,一些过于繁缛的花纹也要清除,他们认为这会导致礼拜时不够专心
首先要介绍的是阿拔斯城市拉卡。拉卡是伊斯兰国现在的“首都”,可谓是全世界最让人闻之色变的城市。它建立于亚历山大东征的时期,后被罗马占领,在杜拉-欧普罗斯沦陷后,成为了罗马抵抗萨珊的要塞。阿拔斯王朝建立后,曼苏尔在此地建立了坚固的城防,至第五任哈里发哈伦·拉希德Harun Rashid786809AD)时,拉卡更成为了帝国的第二首都。目前拉卡保存了中东最完整的阿拔斯时期城墙(图96)。其中的大马士革门也是现存最精美的阿拔斯时期城门之一(图97)。
图96 拉卡的城墙
图97 拉卡的大马士革门
目前没有证据证明此座古城受到结构性破坏,但由于伊斯兰教史上著名的隋芬之战(阿里讨伐穆阿维叶的战争)发生在此城附近,城内有许多什叶派纪念物,据称已被全部破坏。如从卫星图上看,位于城中心旧宫殿内的一座纪念物已被摧毁(图98)。
图98 拉卡城中心旧宫殿内的一座纪念物已被摧毁
伊斯兰国本次破坏的一个比较有价值的建筑位于萨迈拉。公元836年,哈里发受突厥将领的胁迫,迁都至巴格达北部约100公里的萨迈拉,建立了蔚为壮观的城市,直到9世纪末才迁回巴格达。这里于2007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最有名的建筑就是城北的螺旋宣礼塔了(图99)。
2006年,伊斯兰国的前身就炸毁了位于萨迈拉中心的阿里哈迪清真寺(图100、图101),这座清真寺埋葬了什叶派的第十和第十一位伊玛目,是重要的朝拜圣地之一。此举引起了长达数年的教派战争,死伤人数数以万计。
图99 萨迈拉的螺旋宣礼塔
图100 被毁前的萨迈拉的阿里哈迪清真寺
图101 被毁后的萨迈拉的阿里哈迪清真寺
伊斯兰国在2014年末短暂逼近萨迈拉期间,摧毁了城北建立于1085年的伊玛目Dur陵墓。这本是伊拉克现存最早的一座外露拱脊的陵墓(图102103),内部装饰极为华丽,具有鲜明的阿拔斯特色(图104)。从描绘阿拔斯时期巴格达的绘画上可以看出,当时巴格达城内有大量这类建筑(图105),但现存者寥寥无几。
图102 萨迈达的伊玛目Dur陵墓
图103 极端分子摧毁萨迈达的伊玛目Dur陵墓
图104 萨迈达的伊玛目Dur陵墓的内部装饰
图105 阿拔斯时期巴格达的绘画
10世纪开始,巴格达哈里发日渐式微,沦为傀儡,1055年,塞尔柱突厥人进入巴格达,完全凌驾于哈里发之上。1127年,在伊拉克北部分裂出赞吉王朝,定都摩苏尔。至1146年努尔丁即位,在摩苏尔城内修建了极为华丽的努尔丁大清真寺(图106)。此清真寺的宣礼塔极为精美,印在了伊拉克10000第纳尔的纸币上(图107)。
图106 摩苏尔的努尔丁大清真寺
图107 10000第纳尔货币
伊斯兰国占领后,巴格达迪最著名的演讲视频,就是在这座清真寺内拍摄,可以看到内部精美的花纹装饰(图105)。据称,由于宣礼塔和清真寺内部的花纹太过繁缛,该组织已经将其大规模铲除
图108 摩苏尔的努尔丁大清真寺的内部装饰
努尔丁还在幼发拉底河沿岸修筑了两座保存至今的城堡,其中Jabar堡在拉卡城西40公里(图109),Najm堡在拉卡西北100公里(图110),叙利亚和土耳其交界处。目前尚无证据表明它们受到了破坏,就其建筑形式来看,我对其最终幸存持乐观态度。
图109 Jabar堡
图110 Najm堡
1171年,伊斯兰历史上著名的抗击十字军英雄萨拉丁,废除了埃及什叶派的法蒂玛王朝,建立逊尼的阿尤布王朝,奉巴格达哈里发为正朔,并于1183年灭亡赞吉王朝。成为傀儡将近三个世纪的哈里发重新获得了一定权力。这一时期在摩苏尔城内修建的两座陵墓,同样受到了破坏
位于底格里斯河岸边的伊玛目Yahya陵墓,建于1229年,拥有四方形上接八边形,再向上接十六边棱锥的奇特造型(图111)。伊玛目Awn al-Din陵,建于13世纪中叶,内部装饰极为精美(图112、图113)。它们均于2014年下半年被摧毁(图114)。
图111 伊玛目Yahya陵墓
图112 伊玛目Awn al-Din陵
图113 伊玛目Awn al-Din陵的内部装饰
图114 被摧毁的伊玛目Awn al-Din陵
公元1258年,蒙古大军攻入巴格达,末代哈里发被裹入毯内,被马踏死。伊斯兰中心位于伊拉克的时代结束。自此,这一地区在经过了四千年之后,退出了地区文明的中心舞台。其后的古建筑,虽然也有被摧毁者,价值远不如前,在本文中就不再介绍了。
这篇文章断断续续写了好多天,好几度都写不下去,因为心情实在过于沉痛。当然,任何一个有最起码良知的人,看到伊斯兰国的所作所为,都不能不觉得沉痛——我们无法理解世界上为什么有这样一群丧尽天良的人,我们无法理解他们想从这些毁灭中得到什么。但是更加令人心痛的是,在伊斯兰国治下的人们中,这种罪恶就是在那么顺理成章地蔓延,所谓从善如登、从恶如崩,人的心里都埋着恶的种子,社会一旦可以让人放心大胆地作恶,恶真的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势不可挡:伊斯兰国让人特别绝望的一点,就在于此
中东这片土地,几千年来几乎从未和平,其实也没有理由奢望,在我们活着的时候能见到它不再有一丝血滴的一天。但是希望是一定要有,善恶也是一定要分清,不管时间多长、路途多艰险,我们终应相信正义战胜邪恶,和平永存地球,到那时,人们能够穿越巴比伦和亚述、穿越安息和萨珊、穿越那恢弘的伊斯兰王朝,在欢声笑语中,饱览这片人类文明的起源之地
作者:刘拓
(文中图片来自:图3、7、9、35、37、54、78来自作者;图11、21、32、34来自《世界建筑史西亚古代卷》;图81、82来自@自由飞翔的鹌鹑;图25、26、83、84、85来自网友顾剑;图58、59、91来自网友卡丹;其于来自网络
挖啥呢
当考古、文物、遗产、博物馆、
古代建筑、文物保护
成为社会热点,生活方式
"你们挖啥呢?"
别急,您的疑惑,我们回答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热情欢迎建议合作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