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见到饿了么创始人张旭豪是在2013年初。那时候,饿了么还在上海闵行区莘庄地铁站附近办公,当时的人员规模大概200多人。自2008年创业以来,这家公司很长一段时间在100人以下,突然增多的人手,让办公室略有些拥挤。
谁也没想到,这家创立于校园的公司,经过两年多时间,员工人数扩充到了1.2万人,包括3,000名地推人员,5,000名自有配送人员。惹人注目的还有对融资节奏的把握:2,500万美元(2013年)、8,000万美元(2014年)、3.5亿美元(2015年)、6.3亿美元(2015年)。不断飙升的数字,表明饿了么将来一定不只是一家送外卖的公司。
后来,我和张旭豪在上海新天地一间咖啡馆又见了一次。他没吃早饭就过来了,先点了一盘东西,边吃边聊。具体聊了什么,已经记不太清了。只有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如果可能,应该更早一点出来创业(他是在上海交通大学读研究生时出来创业的)。”
再后来,我见到他,是在一档视频节目上。在北京,他与潘石屹对谈,现场用饿了么的手机应用点了一份外卖。江山代有才人出,新旧企业家的交替在悄无声息进行着。
洋码头创始人曾碧波同样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他比张旭豪大4岁,上的是交大少年班。毕业找工作,别人不是嫌他年纪小,就是嫌他没有社会经验。他找了份销售工作,干了一年,跳槽到了易趣。
在易趣工作几年,去美国读MBA,后来留在美国硅谷工作。
中美之间的商品存在巨大价差,他知道其中有商业机会,按捺不住冲动,2009年回到中国创业。“创业者一开始都比较冲动,有可能低估困难,觉得行业有空间,自己可以试试看。不会想有多么艰难,想的最多的是,行业缺陷在哪里,我们需要做些什么。最后做了也就做了。”他这样说起最初的选择。
他所在的行业,现在叫跨境电商,当初可没有这么高大上的名词,只有“代购、走私、水货、人肉、空姐”这样的称谓。洋码头的货物是通过航空物流进入中国的,为了把货物及时送到洛杉矶机场,他曾经开着货车,冲过洛杉矶的车流高峰期。“同行可能永远体会不到自建物流的辛酸,因为时间节点都是按小时计算的。”
为了融资,他见过各种投资人,屡遭拒绝。到2015年年初,洋码头完成1亿美元B轮融资,他写了一封内部邮件, 历数被各路资本拒绝的经历。邮件流出,在资本圈与创业圈引发热烈讨论。到这个时候,洋码头的独立电商平台自成体系,“跨境电商”也成为资本竞相追逐的概念。
小站教育的3位创始人也是同学创业。这家公司用纯互联网方式,连接教师与学生,在出国英语培训这一市场,不断冲击传统线下培训机构的基石。目前,小站教育的员工已经达1,500人,其中全职老师超过1,000人。谁又能想到2009年一个分发出国英语考试资料的淘宝C店,竟然有实力改变出国英语培训的市场格局。小站教育的创始人,是新的“中国合伙人”。
在针眼捅破天的时代,历经两次危机、多年积累,着迷WIKI已经是互联网上内容的集大成者,其将移动互联网时代各种碎片化的内容聚合在一起,经过内容运营的协同创作, 生长出独特的酷东西,形成一个个极有生命力的社区聚落,也带来商业想象力。最近,这家公司宣布完成由优酷土豆领投、掌趣科技跟投的C轮融资。
值得一提的是,着迷的创始人陈阳,做过将近4年的烧伤外科手术医生。外科医生强调严谨细致,同时必须敢于冒险。“我在急诊科值班的时候,经常处理车祸等交通事故,人一进来首先叫你,这种时候你不能手忙脚乱的,所以决断特别重要。前期的医生经历,对我后来做事的帮助比较大,比如会把事情考虑得更严谨一些,但是光想是没有用的,果断的行动力特别重要。”他说。
以上公司都是中国成长最快的科技公司,它们的创始人,是这个时代的创业英雄。但需要指出的是,在O2O、跨境电商、在线教育等概念大热之前,这些公司一直在默默坚持。
风口等不来,必须跳进时代洪流,脚踏实地去做。 经历过龟速爬行,才会有光速前进。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完整榜单
本文为福布斯中文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