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ecial Column
本文原为从事性别研究的哈佛大学心理学硕士张璐在阳光天女微课堂就《从性别平等的视角解读女性领导力》所做的分享实录(中)。从个人到社会,从文化建构到社会偏见,收入鸿沟到高管晋升的玻璃天花板,女性领导力发展面临或显或隐的障碍。张璐从社会学、心理学、性别理论等角度来解读这一话题。
在《哈佛商业评论》的女性领导力特辑里面,有一篇很著名的文章,叫做《为什么没能力的男人当了领导?》。
  文章分析道,对于领导层为何缺乏女性,市面上流行三种解释。第一种认为,女性的特质不适合当领导,刚才分析过了,这是典型的偏见。第二种认为女性更加母性,对家庭有爱心,所以她选择不当领导,对当领导不感兴趣。这也是一个常见的偏见。
但我们也可以反过来问,如果我们的公司结构和工作制度设计得让女性没有办法表达她对孩子和家人的爱,难道不是结构制度设计需要改变吗?
  所以就有了第三种观点,社会文化中的偏见和刻板印象,再加上公司结构和制度设计,阻碍了女性领导力的发展。这个应该说是现代西方性别和领导力研究普遍认同的观点,也是我们正在努力改进的方面。
  《哈佛商业评论》的观点就更有意思了,跟上面提到拉加德的观点很相似。直接问:我们是不是要检讨我们的社会和文化制度为什么让这么多没有能力,不够资格的男人站在了领导的岗位上?
  现在参加美国大选的特朗普就是一个例子。他是一个地产商,如果看他政治政策外交国务方面的履历背景,其实他真的不优秀,不够资格当总统,而且经常恶意攻击别人,口不择言。但是他的民意支持率一直在上升。因为这个人非常自恋,即使有的方面自己不行,他能把自己吹得很行。这种虚假的自信让大家反而更支持他。《哈佛商业评论》指出,我们经常把自信和能力搞混了,我们经常直接假设自信的人一定有能力。
  为什么我们的文化会捧这种有虚假自信的男人?为什么女人的谦虚和务实,没有在文化中得到尊重和重视?这个结论并不是因为我自己是女性而编出来的,这是有科学研究证明的。下面大家在图中看看女性明显比男性更擅长的领域有哪些。

图中左边一栏是男性,右边一栏是女性。所有的四颗星和五颗星,代表有五个不同的研究表明,女性在这方面比男性要强。这四点分别是:激励他人,促进沟通,高质量地完成工作,以及用心聆听。在这四个方面,女性领导人显著优于男性。在战略规划和最后分析问题上,两个研究表明男性更优,两个研究表明女性更优,没有明显的不同。
这张图也是左边男性,右边女性。拥有“主动积极“这项素质的女性领导人比男性领导人多8%。除了最后一个,拥有“制定战略远景”这项素质的男性领导人比女性领导人多2%之外,比例基本上都是女性更高。但也有其他的研究表明,女性的战略规划是不输于男性的。这一项研究表明,很多领导人的核心能力上,女性比男性有细微的优势。
传统观念对女性的偏见是认为女性并不想做领导,不感兴趣做领导。但这张图表明,女性对想要成为领导的愿望和动力、实际领导的能力、对领导角色的决心和投入、职业满意度,还有下属对这位领导的满意度,男女之间都是没有很大的区别的。

这张图显示了有160个对男女之间领导风格差异的研究,我们把这些研究综合起来看,发现女性和男性唯一的区别只有一点:女性和男性相比,更倾向于采用民主决策和鼓励参与的方式,而不是用独裁和命令的方式。其他方面的领导素质,可能有的人好一点,有的人差一点,都是差不多的。
大家注意这个“但是”,这点非常重要:在男性占有绝对数量的机构,或者极度男权的文化里,也就是男人说了算的地方,她们就会减少这种倾向。也就是说因为她们要融入一群男人创造的文化,她们则会采用更多独裁和命令式的沟通方式。
在这种环境的压力下,女性会变得不那么倾向于民主决策和鼓励参与,因为她要去和男人竞争,就会变得更加独裁和命令式。讽刺的是,这个时候大家就会觉得这个女人不女人,就不喜欢她。但这是因为这个女性她本身喜欢用独裁和命令的方式去领导别人吗?不是,她是被环境所迫的。
从这个分析我们得出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在极端男权文化的环境里面变得杰出的女性领导人物,并不能代表当女性占一定的数量的时候,女性作为领导的表现。因为人类的有书写记录的历史,大多数的文明都是男权文化,所以在历史上的这些女性领导人,并不能代表女性领导力的未来一定会是这个样子。
说到女性领导人,大家经常会想到中国的慈禧、武则天,外国的埃及艳后、撒切尔。甚至现在有人指责希拉里,说她不够女人,太男人了,所以不喜欢她。但是我们必须考虑到,她们所处的政治环境,是一个完全由男性主宰的世界,当她们想要在这里成功的话,她们是被迫不得不变成和男人一样的方式,但是她们会在一个完全是男性主宰的环境里面,会变成这样。不代表当这个环境里面有多数女性的时候,会变成这样。
即使是现在的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只有大概不到百分之二十的女性,她们的工作方式都已经不一样了。只要有一小部分女性,她们就会团结在一起产生更强大的力量。2013年美国国会因为民主党和共和党两边的男人因为明年的预算吵得不可开交,都放不下自己的成见,就把政府非紧急部门全部关闭长达十五天,对民生影响很大。参众两院的男人觉得自己的自尊更重要,而不是民生更重要。
最后事情是怎么解决的呢?参众两院的几十位女性走到一起,不管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让大家放下党派之间的成见。她们劝大家现在不是拼自尊心的时候,民生更重要,我们要合作而不是对抗。她们成立了一个小组,研究怎么样把政府的职能恢复,让大家的生活可以继续。在这些女性的影响下,有更多更多的男性参与进来,最终让美国的政府恢复了运转。
这个例子告诉大家,在一个组织里面,当女性达到一定数量的时候,如果她们能真正用好自己女性的特点,会形成一股凝聚力,这力量是非常强大和不容忽视的。我们不能看到撒切尔夫人,武则天,埃及艳后这些例子,就认为自己如果成为领导,就一定会变成她们那样。她们那样的方式,有她们的迫不得已,因为在男权文化下生存需要对自身进行适应和改变。所以每一代的女性领导人都会有不同的特质,最重要的是做好你自己。
刚刚讲到制度设计不合理的问题,接下来我会举一些例子。
首先说一个很有意思的小细节。网上大家在讨论,就连办公室的空调这个小的设计上,都没有考虑到女性的需求。大家有在写字楼办公的经历的话就知道,办公室空调特别冷。有的女性甚至在夏天都会在办公室准备毛衣,袜子等衣物。这个不是中国人身体弱,因为美国女性也有相似的体验。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大家发现,办公楼在如何设计房间的散热和制冷的问题上,调节温度的公式在计算的时候,就是以一个成年男性的身体散热的速度为标准计算的。大家知道男性产生的热量会多一些。再加上男性在我们职业文化里面穿三件套的西装,所以他需要一个更低温的环境让他舒适。在设计的时候,就是以成年男性穿着西装三件套会感到舒适的温度去设计的。难怪女性穿的单薄的小西装小裙子上班会觉得冷了。
在日本,为了省钱省电,会让男性上班不穿西装外套,穿的随意一些。那样就可以不用把空调开得那么低,节省能源。但这并不是出于关怀女性,希望让办公室的女同事不要那么冷而考虑空调的温度的。这是没有考虑到女性的需求的制度设计的其中一点。

接下来这个拓展阅读是讲女性如何真诚地社交。这里面也提到很多的所谓的“社交活动”只限于男性的问题。比如高尔夫,在美国被戏称为:“老男孩俱乐部”。如果打高尔夫,都是男人去的话,在高尔夫场上谈的生意女性就接触不到,她们也无法和喜欢打高尔夫的领导建立关系,形成圈子。在社交场上被排除也是女性发展领导力的重大障碍之一。
最近加利福尼亚有一个著名的关于性别歧视的诉讼案。原告有一个诉讼点就是,这个公司的男性管理人员出去滑雪,她是少数的女性之一,没有让她去。男性人员辩解,男人在一起有男人的事情,女人要是在的话不方便。但是她觉得这就是性别歧视。去滑雪是公司管理层的活动,你们不能因为我是女性就不邀请我。明明可以多给我们开一个房间,让我和其他女同事住一个房间。但不邀请我们,就等于是把我们隔绝在社交圈子外面。男性在想自己的活动的时候,可能会有意或无意地忽略女性的参与。
甚至有时候,男性选择的娱乐消遣会让女性感觉到不舒服。在美国也有这种情况,男性去看脱衣舞表演,他们的女同事不愿意去看,但是男人在看表演的过程中就建立了更深的关系。在中国也有相似的情况,去KTV包房,女性有的时候感觉到不舒服,这种社交的方式对女性是有歧视的。
中国的酒桌文化也是相似的,我相信大家深有体会。在喝酒的时候,女性有的时候是有优势,可以用女性作为挡箭牌而不喝酒。但有的时候如果不喝酒,也会有没办法融入文化,没办法让对方觉得自己是自己人,造成社交上问题。
和脱衣舞店的例子相似,很多时候在只有男性的时候他们会肆意评论女性的身体和外表,开一些黄色笑话,令女性感觉不适。这样的文化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我记得小时候跟父母出去旅游,在大巴上导游和乘客都会讲一些关于找小姐,包二奶之类的笑话。这样的笑话,我觉得我在今天是没有办法容忍的。
我曾经去过一个餐馆,墙上贴着很多含有找小姐,包二奶内容的笑话。我就问他们,你们把这些笑话贴在墙上,有没有考虑过你们的客户看到是什么感觉?其实可能大多数的中国人包括女性都没有感觉,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这才是可怕的地方,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所以觉得这是正常的。我们也不愿意去挑战常规,不愿意去得罪别人,不愿意去打破既有的成规。
但身为女性也有自己的优势,可以借此保护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其实女性也有在领导力方面的优势。之前说的真诚的社交,就是指社交的时候,怎么样把真实的自己展现出来。展现出真实的自我,有的时候更能打动别人。
刚才讲到在一些集权制、男性主宰的企业文化里面,女性会被迫做出一些领导风格上的调整。所以独裁、不民主、等级制度很强的企业文化,对女性都是不利的。
接下来还要讲一些概念,男式打断,男式剽窃,男式解读。

什么叫男式打断?我不知道女性会不会感觉到,不管是在工作场合,还是在生活社交场合,如果你在说一件事,男人以为他知道你要说什么,或者他认为自己的观点更正确,他就打断你开始自说自话,不管话题是有关还是无关。
什么是男式剽窃?在开会的时候,本来有个意见是你说的,但潜意识中大家觉得女性说得不算,没有肯定你的观点就让下一个人说了。过了一会儿,另外一个男性说了跟你差不多的观点,但他却得到赞扬和认可。你觉得:“嘿!那不正是我刚才说的吗?”
还有男式解释,当你和一位男性探讨一个你很熟悉的领域的时候,他觉得他比你更了解这个领域,或者不了解也要装得比你更了解,就开始向你解释,你所擅长的领域是怎么回事。发明这个词的女性,就是有一次和一位男性提到她工作的领域的时候,对方滔滔不绝地开始炫耀他刚读过这个领域的一本新书,完全不知道和他谈话的女性正是这本书的作者。
男式打断,男式剽窃,男式解读,这都是国外的年轻的女性她为了对抗在文化上、在社交和工作中的男权习惯,而发明的一些词汇。我们可以把这些概念用起来。
最后一点,是文化给我们的潜意识影响。学校和企业对人的培养,尤其是对女孩的教导,不能启发她们的自主能力(agency)。我在哈佛选修《从传说故事里看女性性别角色》这门课的时候,我们经常讨论这个问题。大家有没有想过给小女孩看《灰姑娘》,和给小女孩看《冰雪奇缘》有什么区别?如果你希望女儿有性别平等的观念,为什么要让她看《冰雪奇缘》而不是看《灰姑娘》?
因为在《灰姑娘》、《白雪公主》这样的传说故事里面,女孩的自主能力是有限的。她就是躺在那儿,男人来对她进行迫害或解救,而她只是被迫害,被解救的对象。而在《冰雪奇缘》里的女孩是有自主能力的,她可以建一个城堡,可以解救家人,可以战斗。
分析发现,童话故事里面,小男孩的角色会被赋予很强的自主性。他们去冒险、挑战,打败一只妖怪,或者是杀死一条龙。但是小女孩的角色通常都没有什么自主性,她通常不用做什么事情,结局就自然发生了。这样的童话故事给小女孩灌输的潜意识就是:我是没有自主性的人,我不需要去做什么事情,我只要去等它的结果就好了。
缺乏自主能力的培养,会让人觉得自己没有能力改变现状,不相信自己。这时候她就会寻求别的看起来自信的人去依附。当她自己觉得不能主宰自己生活的时候,就需要一个强大的主宰来带领她。即使这个主宰过分的自信甚至自恋,没有真实的领导能力。
可能大家会归因为中国学校的填鸭式的教育造成人没有自主性,但这只是一方面。其实美国也有这样的情况。为什么特朗普在美国这么受欢迎,美国心理学家是这样分析美国民众的心理的:因为他自恋的自我吹嘘,让美国人觉得他像一个很强大如天神一样的人,不自觉地依赖他跟随他。普通民众对移民有怨言,但意识到自己不能肆意歧视他人,于是就用特朗普来代替自己攻击移民,认为特朗普“真实”,“敢说话”,其实是找一个偶像替身来表达自己的自恋。
这种想要跟随一个神人领导的这种欲望,导致了这些没有真实能力,但是却自我吹嘘,很自恋的男性,能够上到领导的位置,最后给人类带来灾难。如果大家去翻历史教科书,一定能找到很多这样的例子。所以说,人缺乏自主能力,想要依赖外界的领导,是一个人与人之间的通病。这也是女性发展领导力的障碍之一。

作者简介
张璐:哈佛大学心理学硕士,剑桥学院心理咨询硕士,关注个人成长与亲密关系的个人心理咨询顾问。性别平等的倡导者与人本主义的拥护者。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阳光天女教育微信平台]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相关文章《张璐:女性领导力发展的障碍(上)》
Lean In Beijing 鼓舞中国大学女生及职业女性追求自我定义的目标与理想; 我们通过在全国建立活跃社区支持女性的成长与发展,推广导师及互助文化,培养发展女性领导力。
Lean In Beijing官方网站:leaninbeijing.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leaninforchina
合作及咨询邮箱:[email protected]
微信号:leaninbeijing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