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在大学里,都曾令无数的人揪心过。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所秉持的“教育无目的论”也许最能够解释为什么美国的大学生不需要一进大学就早早地选定自己的专业了。所以中国高校必须在大一前确定专业,甚至被学校安排专业的做法,在我们已司空见惯,但在习惯美国大学做法的人看来,却是一种“不合逻辑”的做法。
这篇文章代表作者自己的立场,但有些评论的确有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与大家分享。
几乎半数刚进入美国的大学的学生都不知道他们未来的专业会是什么。
正如学者Eric St. John说的那样,“在大学所要做的决定中没有哪一个比选专业更令人深思、揪心,而且还能够决定一个人下半生的重心是什么的了。”
然而今日的这些还未下定决心的学生们却绝不会认为进大学不定专业是选在头顶的“红字”了;相反这被视为年轻人特有的天马行空、自我发掘的精神,这是托尔金式的探索渴望,因为“不是所有徘徊着的人们都在迷失……”。
在现实中,也许对于那些申请大学时还什么都没决定的学生来说多少表现出不稳定、漠不关心甚至经验不足的样子。
但重点是,至少在美国这个“机会之国”,那些还未早早决定自己终身的学生是无处不在的,他们在各种课程的课堂上,他们在食堂,当然他们也会偶尔陷入小型赌博或是糟糕的寝室性生活之中。
许多学者认为大学不定专业正是杜威教育理念的象征,是美国曾经的人文科学灵敏性的最后残余。确实,一份20世纪60年代的研究发现不定专业比所谓的职业训练“更强调大学目标中关于智力发展的部分”。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据估计在4个大学生里有3个都至少换过一次专业。
不过如果大学选不选专业或选什么专业都根本不由学生自己来决定的话,整个讨论似乎也并没有什么意义。
而这就是如今发生在南华大学几百名学生身上的情况,前不久的一些新闻报道称该校禁止土木工程项目的大二学生自己选择专业方向,而事实上这个项目下设了多达7个专业方向。
这所综合性大学专业横跨工程学和人文科学,并且还招收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学生,但是它却强制性地要求土木工程项目排名前190的学生用哈利波特排序帽子式的方法来选专业。当然,并不是真的有这样一顶帽子,但是用华尔街日报的话来讲,这一切还是像乐透一样,“是给幼儿园小孩玩的把戏”。
生活类博客《上海人》引用了华南大学发言人卢清华的话,他以一种真诚又惊人的简单粗暴的逻辑解释了这所大学备受吐槽的举动:我们没有选择。
“如果仅凭学生的喜好来选专业,有一些专业就会太多人,而另一些则会招不满学生。”卢清华说,其他学校其实也采用了类似的手段,例如在400名听天由命的学生中,只有那些成绩最好的可以在一年后换专业。
当然学生们很气愤,在社交网站和网站上疯狂吐槽。新华社引用某条评论说这种规则是具有歧视性的,而之前那位华尔街日报的作者则称之为“懒惰和疏于管理的产物”。
毫无疑问的是中国的大学的确非常努力地试图保持选课人数和教职工分配的平衡。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人性的缺陷造成的,还有一旦年轻人被允许去念他们真正感兴趣的学科时会发生什么我们也确实无法控制。
于是,一些大学简单地将热门的课程扩大规模,或者就是与第三方教育机构合作项目。而在国际上,学生能够决定专业方向的自由程度也各不相同。例如某些国家过去就曾经根据劳动力需求来规定高等教育中某些专业领域的人数限制。
而在很多美国的大学,努力避免供求不平衡也会经常被官僚主义所阻碍。相反,也有一些人过分热心地试图使大学专业的分配更加多样化。
Andrew Hacker和Claudia Dreifus在《Higher Education? How Colleges Are Wasting Our Money and Failing Our Kids》一书中就列举了一些由美国高等教育学府所提供的较为小众的专业,包括马研究与管理,家禽学,还有纤维与纺织艺术。
我好奇的是如果一个学生仅仅是因为有太多人选了宏观经济学课程而被迫选择马研究作为专业方向会是一件多么“新奇”的事。
当然,中国向来在解决高等教育问题上不太愿意轻易妥协:2011年,教育部宣布会取消一切不能产生雇佣劳动力的专业--主要是指那些不适合以出口和制造业为基础的国家经济的专业。
我不确定这个计划是如何实施的,但是我知道优先考虑最容易找工作的专业是会引起麻烦的,至少在美国的大学,这是完全不合乎逻辑的。我就认识一个曾经在哈佛修读民俗学和神话学专业的学生现在是一名成功的华尔街咨询师。毕竟美国只有1/4的大学毕业生最终找到的工作是所谓专业对口的。
我不是研究中国高等教育方面的专家,然而无论是谁决定实施华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这种选专业方法,都会让学生成为误入歧途的小孩。
也许华南大学的乱象刚好可以解释:为什么虽然美国的高等教育管理不当还面临经济和政治危机但仍然不失本色?为什么美国高等教育仍然是最热门的“出口产品”?为什么美国能够吸引大批的富人子女--而且他们并不是来追求所谓的“美国梦”?
对此我的答案是:有时候可以不做决断也是一件人生的幸事。
本文系转载,作者Alia Wong,翻译陌桑,「 北美留学生 」平台诚意推荐。
记得曾经在昙华林看到过一个关于360行的泥雕展,行业划分之细不禁让人咋舌(貌似有点扯远了哈)。关于选专业这事,还是随缘吧。
大学里,除了专业,貌似还有数不尽的状况,回复「 」看看外国童鞋的比惨大赛究竟是怎么个惨法吧。
回复「 纸条 」,参与最新话题,一起来玩纸条吧!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