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刘静怡(日报见习作者)
2013年我第一次来到美国印第安纳州,开学第二周就赶上了9/11十二周年纪念日。穿过教学楼前插着象征遇难者的2977面美国国旗的草坪,我第一次感觉到9/11可以这么近、这么真实——毕竟,十二年前从大洋彼岸传来的那些新闻画面对在电视机前的一个小学生而言,虽然震撼,却遥远虚幻得如同好莱坞灾难大片。两年时间匆匆过去,转眼到了2015年开学季,当年年仅四岁的美国大学新生也走入校园,9/11十四周年纪念日也到来了。这么多年过去了,9/11对他们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年复一年的9/11纪念又能带给他们什么呢?
时至今日,在与四位美国同学交谈时,我问他们:“再过两天就是9/11第十四周年纪念日了,你们知道吗?”四个人愣了一下,然后一个女生惊叹起来,“已经第十四周年了?!”我继续问道,你们还记得那天吗?2001年9月11号你们在哪呢?四个人努力地想了一会, 那位女生告诉我她对那天并没有什么印象,自己好像在学校。其余三个男生说他们好像在家里看到了电视新闻,但也都不明白发生了什么。这不能不说是个尴尬的现象——十四年过去了,当年直接推动美国对伊宣战的9/11事件对年轻一代美国人而言已经开始模糊,那么四年后,当一群出生在9/11袭击后的美国人走入校园,他们又该如何记住9/11?
是的,我们知道,美国政府修建了9/11纪念博物馆,将每年9月11日定为国家纪念日,当天各地也会有默哀、插旗、志愿服务等不同形式的纪念活动。像我所在的大学,也有学校共和党学生会组织的“Never Forget Project”活动,从早晨开始在教学楼前的草坪上插上2977面美国国旗,以此纪念9/11袭击中失去的2977条生命。可是,这些活动对新一代美国大学生们产生了多大的影响?他们因此记住了9/11吗?他们会因此理解那天那一桩他们并“不明白”的事件吗?
一位美国文学教授告诉我,他对此表示怀疑。多年来,这位教授不断尝试在自己的本科生课堂上拿出当年肇事的19名恐怖分子照片,问他的学生:“你们知道这些人来自哪里吗?”答案永远只有两个,“伊拉克”和“阿富汗”。而事实上19人中,15人来自沙特阿拉伯,2人来自阿联酋,1人来自埃及,1人来自也门,没有一个人来自伊拉克或阿富汗。这又是一个尴尬的事实——这些在9/11纪念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人甚至不知道造成国难的肇事者都是谁。也许他们会在纪念活动中会记住2977这个令人心寒的数字,可是,他们能理解这场袭击的动机和整个9/11的来龙去脉吗?也许他们只记住了布什总统那一句“他们痛恨我们的自由”。
“痛恨”带来了伤痛,更带来无尽的愤怒。2012年十一周年纪念之时,我校组织“Never Forget Project”的共和党学生会主席在协会脸书官方网站上转发文章《9/11评估的政治性错误》,抨击奥巴马政府的软弱、“娇惯”被关押在海外基地组织的嫌犯和国内的伊斯兰组织,呼吁“强化讯问手段”,废除对伊斯兰教法的尊重措施。这种对穆斯林强烈的敌意,如同一面镜子,照出的正是911中伊斯兰极端分子对美国的仇恨。
然而,这篇纪念“911”同时抨击奥巴马无作为的文章又“恰巧”发表在了2012年总统大选之际,这其中的政治意味不得不引人深思——难道9/11纪念又成了“爱国主义”包装下政客们权利角逐的筹码?
时光荏苒,纪念活动再次拉开序幕。可是,2001年的伤痛就像人的记忆一样在不可遏制地淡化;可是,那些当年“不明白”发生了什么的孩子,今天还是不明白;可是,敌意与仇恨仍在继续,甚至在一场场政治角逐中愈演愈烈,那么9/11纪念,你的意义到底何在?
编辑/ 张誉馨([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