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另一半
如何助我塑造人生
婚姻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是我们当下拥有的最美好事物之一。当一段婚姻经历过“生离”或“死别”时,往往会使人获得心灵的涅槃、精神的升华。本文是Lean In Beijing 9月主题“我的另一半如何助我塑造人生”的第二期,这一期我们有幸邀请到英国博然思维集团董事于悦导师亲笔行文。于悦导师带领大家一起感悟一场在“生死”之间经历了放松、和谐与服务三个精神阶段的婚姻,最后不禁提出对婚姻的深刻感悟:“好的婚姻不是单方面前进的,而是有利于婚姻中的单个个体,不是彼此牺牲的,而是彼此完善的。
灵性的婚姻与真爱的超越
原创 | 于悦 编辑 | Queena
“Grace and Grit: Spirituality and healing in the life and death of Treya Killam Wilber”

——《恩宠与勇气》的故事八卦

这些开在我窗下的玫瑰,和以往的玫瑰和其他更美的玫瑰一律无关;它们长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它们与今日的上帝同在,它们没有时间的概念,只是单纯的玫瑰,存在的每一刻都是完美的。然而人类不是延续便是回忆;他不活在当下,回顾的眼睛总是悲叹过去,轻视周遭种种的富饶,他总是踮起脚尖望向未来。除非他能超越时间活在当下的自然中,否则他不可能快乐、坚强。
——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
爱默生写的这段话,引述在文中最恰当不过,他要将眼光驻足于当下,尤其是我们当前所拥有的。婚姻是一个有趣的事情,是我们当下拥有的最美好事物之一,我们常常探讨什么样的婚姻是健康的,有益于生命的成长和灵性的发展,它也可能是双刃剑,但有益的婚姻会让双方找到更高的自我,在灵性层面达成默契,体会爱的创痛,在真爱中实现涅槃和永生。
肯·威尔伯(Ken Wilber)和崔雅(Treya Killam Wilber)就是这样的故事。这不是一个爱情故事,但是把爱情演绎的淋漓尽致。这不是一个婚姻的故事,但是婚姻在这里达到至臻至善。崔雅36岁的时候邂逅肯·威尔伯,本来以为是完美故事的开始,但是却在婚后一个月崔雅查出癌症,这也就是故事的开始。

罹患癌症的五年,崔雅和肯经过的阶段,是双方不断精神净化、彼此提升的进程。从起初崔雅对癌症的抵抗,到后来她和大精神的融合,都是与肯相互促进的结果。“Spirit”,书中被翻译成“大精神”而不是“精神”,窃认为十分到位。好的婚姻不是单方面前进的,而是有利于婚姻中的单个个体,不是彼此牺牲的,而是彼此完善的。
刚读这本书是从日本回来的时候。对于那个刚刚进入婚姻状态不久的我,其实并没有太多的体会。可是今年初再次读到本书的时候,对书中的故事和主人公都有了新的看法——根据肯和崔雅的故事,我把婚姻通俗的分为三个精进的阶段——放松、和谐与服务

先说放松
崔雅在一开始得知患得癌症的时候,列了一系列的原因试图来寻找原因:过度压抑自我情绪;人生重大转机、压力和低潮;过于自我批判;没有全力以赴自己的根本目标等等等等。

我们每一个人在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或多或少都会考虑以上的原因——包括我本人也不例外——甚至列出更多来支持自己的理论。往往觉得人生需要非常非常的用力,否则都会过不了自己内心深处的那个门槛。当挑战巨大的时候,理性的梳理会让压力变成一个不可捉摸的庞然大物,让人喘不过气来。肯作为后人本主义心理学家(Transpersonal Psychologist),面对妻子的种种问题,认为如果从人类生命肉体、情绪、心智、存在和灵性各个层面分析,致癌的理由可能会列举无数——既然没有任何人知道致癌的因素是什么,肯劝说崔雅不如把癌症当作一个机会,改变一直想改变的事情,改变生活方式。
人的悖论往往就是这样,心里面知道应该改变的事情往往要等待巨大的刺激性因素出现的时候才可以醒悟。在克服疾病初期带来的紧张以及死亡给爱情带来的阴影中,随着更多对于人生、婚姻和家庭新希望的燃起,崔雅和肯在一年后首次感觉到放松——这不仅仅是对待生活方式,也是对待婚姻关系。
书中贯穿了很多哲学和心理学的思考,但读起来并不枯燥,因为是既具有故事性又与我们的生活如此贴近。双方在认识之前都有十多年的灵修基础,肯作为最杰出的后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二十三岁就撰写出《意识的光谱》,之后又陆续出版了《意识的转化》、《性、生态与灵性》、《万物简史》、《生活就像练习》等等。
但在崔雅患病的早期,双方因为磨难、压力、压抑而开始产生摩擦。用肯自己的话来说,有一个阶段生活就像在地狱。肯在一年时间内,为了照顾崔雅,压抑了自己的兴趣、工作、需求和自己的生活。写作是肯的命脉和守护神,过去的十年中,他几乎每年完成一本书,通过工作与写作来肯定自我,可是在照顾崔雅的过程中,写作突然停止,完全打乱了节奏。
当肯为自己应尽的义务而开始责怪崔雅的时候,他的沮丧感使崔雅更无法来对抗自己的问题,力量和均衡感都不再稳定。在陷入极度低谷后,双方终于认识到彼此的绝望,事情有了转机,崔雅由于恐惧而产生的专断倾向开始减低,而肯也学会了作为一个支持者,如何向一名可能死亡的病人表示自己的需求和保有自己的空间。真爱都是有杀伤力的,处在爱情中的婚姻,必然会经历受创的阶段,但是如果双方没有被爱所击垮,反而实现了自我超越,就可以上升到婚姻中的新阶段。

在磨难中,双方为了确保精神的稳定性和提升自我精神的修为,他们广泛的接触包涵东西方的灵修途径,包括基督教、佛教和藏密的学说,达到灵性层面——也就是文中所说大精神层面的觉知和融合。这也是我所理解的双方婚姻关系中第二个层次的提升——和谐
双方对彼此的定位和理解峰回路转之后,才使双方更好的提升自身对于生命本质的探求、实现与大精神的合一。大精神就在我们心中,我们的心中有个宇宙,大精神超越了所有的二元对立。当我们不知道我和大精神是一体的时候,我们就无法发现自己真正的身份,就会集中在个人的自我或私我上。在生命的尽头,崔雅在自己灵魂的角力中结合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她用心去体会接纳、开放和允许,而不是奋斗来抗争——在这一点和佛教华严宗的看法又有异曲同工之处。
崔雅对肯的爱意随着灵性修行的发展,不断加深,而对癌症也不是充满怒气的抗争,而是无比的决心与喜乐。痛苦不是惩罚、死亡不是失败,活着也不是一项奖励。在肯的陪伴下,崔雅以死亡为友,同时在癌症的压力下,新的创造力被激发。因为不能忽视死亡,于是更加用心的活下来。肯也在照顾崔雅的过程中,一方面自喻为“日本主妇”,一方面恢复写作,重拾静修,真正将整合心理学发展为“生活是一种练习”,成为每个人都能践行的学问。

在崔雅即将离世之前,他们的婚姻和对人生的看法进入新的阶段——服务。他们在科隆和亚琛(Aachen)停留,参观了当地的大教堂——当崔雅跪在教堂里,面对柔和的烛光,唯一能想到让生命有意义的事就是帮助他人,就是“服务”。灵性成长或解脱都只是一种概念,而个人潜能的完全开发,也显得平庸与自我中心,而更重要的是打开心门,放下自我保护的欲望,让心有勇气去体验痛苦。放掉分别心,享受给予,善待自己也善待别人,从而帮助面临相同困境的人,例如崔雅帮助数百位癌症患者做过咨询,以及在旧金山建立的癌症支援中心等等。同样的,肯在五年照顾崔雅的过程中放弃了自己的事业,但作为癌症患者的支持者达到一种无私的服务、灵性的成长,以自身的实践找到了心灵解脱的法门。

故事并不是勇气战胜病魔的励志片,或许我在读到本书结尾的时候还有少许的遗憾。这本书更像是对癌症夫妻五年间双方的心路历程,其中崔雅以书信体的方式细致描述了癌症各种主流与另类疗法的方式以及她接受治疗后的反应。最终,在五年后,崔雅还是无法摆脱癌症带给她的后果,无论其中经历多少乐观、悲观、乐观、悲观,就像凌霄飞车一样,在每一次希望和打击后,还是病入膏肓,肿瘤增长到脑部四个、肺部六十个,同时并发糖尿病、左眼失明等等。尽管如此,在去世之前,崔雅仍然保持了巨大的生命力。在这个过程中,肯给予的支持不仅是日常生活照料与陪伴的,而且更多是在于帮助崔雅在疾病中强化心灵层面的修行。

我所理解的婚姻就应该是这样,唯有以有爱的态度来面对我们所遭遇的挑战与痛苦,才能和更大、更慈悲的大精神合一。生活和婚姻本来就是一致的。你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生活,就会有什么样的婚姻。人生不在于遭遇多少悲伤与幸福,而在于是否以慈悲的内心来观照自己、观照他人、观照世界。勇于开放自我,拥抱变化和本真的自我。而真正健康的婚姻应该就是这样,让每个在婚姻中的人感谢爱情,以放松、和谐和服务的心态对待生活与彼此。这样的爱情并不遥远,她存在于我的身边,存在于我的朋友中,存在于我所看到的古今中外的或璀璨或自在的她和他的身上。
================
Give all to love;
Obey thy heart;
Friends, kindred, days,
Estate, good-fame,
Plans, credit, and the Muse,
Nothing refuse.
——“Give All to Love”
Ralph Waldo Emerson
作者简介
于悦,北京大学国际关系专业博士、早稻田大学修完博士课程。毕业后在英国博然思维集团工作至今,担任董事职位。工作十年,惊涛拍岸,不忘初心,与客户和团队共成长。
在现实中行走,偶尔nerdy,或具侠义风范,对人生的观点不断被颠覆。践修践行,打通脉络、用融合的观点看问题,提倡work life integration
在工作、育儿和被手机&iPad绑架的空暇,不忘历史、哲学和人生的话题。荞宁为字——以荞草之力、遂宁静之远,是为悦。
Lean In Beijing 所刊登的所有原创内容,欢迎转发分享,如需转载,
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Lean In Beijing 鼓舞中国大学女生及职业女性追求自我定义的目标与理想; 我们通过在全国建立活跃社区支持女性的成长与发展,推广导师及互助文化,培养发展女性领导力。
Lean In Beijing官方网站:leaninbeijing.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leaninforchina
合作及咨询邮箱:[email protected]
微信号:leaninbeijing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