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职场公众号,一年多来,LinkedIn领英小编和大家一起分享了那么多有趣的职场故事、工作技巧。
但今天,我们要谈的是一个特别的职业——他们不常引起我们的注意,他们走的路总是与我们常常相反,但他们总是给我们带来人性的洗礼和醍醐灌顶的瞬间。
你已经猜到我们要聊的是消防员——我们的图片和标题使用的故事,将在下文中有所提示。但我们更要借此致敬的是今天在天津的灾难中拼出性命的英雄。
昨天深夜,天津港湾升起的蘑菇云,炸毁了无数人的家、并葬送了几十条鲜活的生命。

你可能也已经看到了这张照片——在大家都逃离灾难的时候,却有人的方向总是与你相反。大家把这张照片叫做“世界上最伟大的逆行”。

事实上,它并不是漫画家随手画的漫画,而是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场景。
对,就是下面这幅照片。

领英小编动用了懂韩语的同事,终于找到了这幅图的来源。故事发生在2011年7月14日下午6时许,韩国首尔龙山区的南山一号隧道内发生一起出租车起火爆炸事件,这张照片里显示的就是大家纷纷逃离,而消防员却冲向现场的情景。
当大家都在学习如何自救的时候,他们只能排除万难、向前冲。因为有人需要,所以义无反顾。

新京报的最新消息,天津塘沽爆炸事件已有44人伤亡,其中12人是消防员。另外至少有20多名消防员失联。
新京报今天凌晨报道说,“在被炸毁的消防车附近,消防人员正在搬运队友尸体,至少三具被烧焦的尸体被抬走。随后被送往附近泰达医院,直接送进了太平间。爆炸中心附近,每一名消防队员均手持一个灭火器,哪里有明火便去哪儿灭。消防战士们知道队友遇难后,边哭边继续灭火。在爆炸中心,有7-8辆消防车被炸毁,车内遗留的对讲机上,还不断传来其他队员的声音。”
(这组对话你们一定也已经看过,小编今天看了很多次,但每次依然动容,最新的消息是,故事中的这位消防员已被证实平安。)
历史上消防员伤亡人数最多的灾难之一当属2001年的美国9.11事件。纽约市消防局的341名消防员在援救中殉职。
袭击发生后,滚滚的浓烟和灼热的高温迫使处于世贸北塔顶层的人拼命逃出窗外,悬挂在离地1300尺(400米)的高空中。
为了援救被困者,纽约市消防局全员出动。

美国9·11纪念馆执行官Clifford Chanin说:“消防员功勋卓继,太多的幸存者都可以见证,在幸存者拼命往楼下跑的时候,消防员却义无反顾的朝楼上那些有伤员的楼层冲,有的可是在80层高的位置。”

这张照片里的消防员名叫Mike Kehoe,袭击发生后,他和同事们在世贸北塔逆势而上,向上寻找并帮助受伤的人员撤离。在大厦71楼工作的John Labriola拍下了他的照片。几分钟后,大厦倾塌。
照片经由美联社(AP)播发后很快传遍世界。从欧洲到大洋洲,全世界人都焦急地想知道,这个看上去还有些孩子气的消防员,最后是否平安归来了?
下图为纽约市的大街上,人们认真看着张贴出来的失踪消防员及警察的照片。

2001年9月14日,美国时任总统布什探访世贸中心废墟。图为布什在安慰消防员Lt. Lenard Phelan。他的哥哥Kenneth也是一名消防员,是数百名失踪消防员之一。

事故发生后11天,媒体终于报道,那个冒死向上冲的Mike Kehoe平安无虞!
2001年9月22日,《洛杉矶时报》报道说:
It so happens that Mike Kehoe--husband of Edra, son of Robert, brother of Jimmy and the funniest guy on Engine 28, Ladder 11 on East 2nd Street in the East Village--is very much alive.
万幸的是Mike Kehoe——Edra的丈夫、Robert的儿子、Jimmy的兄弟以及纽约消防局里最风趣的家伙,他还活着!


你知道吗?灭火的时候,燃烧的汽车很可能会直接冲着消防员的脸爆炸。
这个视频很短,用不了多少流量,领英小编建议你看一下,了解一下,当我们在空调房里舒舒服服吹空调吃西瓜的时候,他们面临的是什么。

英雄不分过节。和全世界的勇者一样,我们还读到了中国消防员木玉良的故事,他在知乎上分享的自己工作的点点滴滴,有快乐、有痛苦、也有孤独:
先说点积极的

荣誉感:
每次经过灭火或者救援,结束之后,看着青烟袅袅的现场,或者看着伤者被送上救护车,总是感觉自己是被社会需要的,自己的工作很有价值,劳累之后更多的是荣誉感和成就感,累点辛苦点也值得了。
至于群众感谢这种桥段是很偶然的,因为很多现场是半夜的,还有很多时候当事人心情不好,作为“天煞孤星”,我们所到之处总是有人倒霉的,有时候还会被迁怒。

然后就是消极的

恐惧

读书的时候喜欢看小说,有句诗“投注冷眼,看生看死,骑士向前”,工作后颇为喜欢。这个职业见多的是生死和生不如死。

最恐惧的一次午夜火警
也是春节前,某村,有老妪独自在平房居住,子女不孝,无人管。老人取暖用的是室内的老式煤炉,睡觉后煤炉引燃了周边的柴禾,柴禾引燃了房子里的其他可燃物。
现场距离中队很远,片源乡村,破破烂烂的东风153跑一个半小时才能赶到。到场后,车辆幸运的开进逼仄的胡同,分水器出两支枪,一个外围掩护,一个跟在我和战斗员后面进入现场救人。
我是有眼镜的,一般现场不怎么戴空呼器,基本是两层口罩就进去,这样能看清楚些。进去后发现老人已经去了,尸体的样子不忍描述,但足以秒杀那些恐怖片……将尸体抬到院子里,等公安局的法医和老人的子女。
抬的时候要格外注意和小心,不然碎肉和骨头就散在手里了。此时已经是凌晨2点,庄户的星空很亮,斑斑点点,冬日的凌晨格外的冷,从里到外的冷,寒意能直接渗到骨头缝里……我和120的大夫在院子里守着,尸体有点散,车上的裹尸布盖不严。就这么一直守着,我和120大夫一块儿,在院子里抽烟跺脚转悠,忍不住扫一眼旁边的尸体,又毛骨悚然的迅速转移视线……1小时左右结束,带回。

细节就不再描述了,已经做过很多这个场景的噩梦。

回去后天已经蒙蒙亮了,躺下很快睡着,噩梦不断,一直在做恶梦。起床后高烧39度多,去中队南边的诊所输液10天才恢复。后来在另一次出警现场又遇到那天出警的120大夫,谈起那晚的现场,他自己也说,见过如此多的现场,唯独那晚是真心恐怖,回去以后也是做噩梦,起高烧,输液好几天才好。

孤独

孤独这个感觉,有过异地工作的人会比较容易理解,走在川流不息的街道中,一人不知,回首四周,看到的都是陌生的面孔。那时候,我曾经想,如果有机会拍一部消防题材的电影,有两个场景一定要拍出来。

  • 场景一
一夜的灭火工作结束,往往是寒冷的冬天,普通人家吃早点的时候,我带着同样一身疲惫的战士,满面尘灰烟火色,去常去的地上消火栓给车辆加水,清洗脏污的水带。经常是一堆人不管形象不顾脏净,一屁股坐在地上,拆开一包烟,散一圈,吞云吐雾的时候,看着周边的居民出来买豆浆油条。偶尔会有好奇的目光投射过来,但更多的是冷漠的匆匆一瞥。
最难过的时候,是春节,也是这般场景,依稀记得是初二初三,总之是开始串门的时候,车辆补充水,我们依旧跟煤黑子一样一脸狼狈,蔫头歪脑的休息,看着路边三三两两的老百姓,有骑摩托车带着大包袱小行李回家的,有带着孩子去公交车站等车的……
用老班长的话说,我们守卫着这座城市,但我们不被人在意。
这种感觉有点类似大学的时候通宵一夜鏖战传奇世界,清晨一脸苍白的出来,有种被世界抛弃的感觉。而且,这个时候会格外想家……
如果是在家里,应该吃饱喝足穿的暖暖的,一身清爽的心情愉快地串门儿去了,这种与正常生活迥异的剥离感,令人印象深刻。
  • 场景二

每次午夜出警,或者深夜出警返回的时候,关闭警笛,只有警灯闪烁,走在市区的道路上,白天车水马龙的街道此时格外空旷,偶尔见到塑料袋或纸片被风吹过。
昏黄的路灯一个个闪过,车上的战士或是闭着眼睛小憩,或是低声聊天,或是安静的点一支烟提神。光影轮转间,战士一张张年青的脸庞上或明或暗。每经过路边的居民小区,看着居民楼里面住户的灯光,或暖色或亮白色,看到人影晃动,此时的车厢里最为安静,一种想家的气氛会在车厢里弥漫。
几分钟的安静后,总会有人轻声说:“这个时候我爸没准儿还在外面喝酒”,有人说“我妈肯定在家里看无聊的电视剧”,也有人说“爸妈在老家,这个点儿不是跟邻居打牌就是睡下了”……没有人说想家,但,这是很想家的时候。
也许今天对你来说只是平平常常的一天,早上照常被闹钟吵醒,起床赶地铁上班,你没有想过的是,我们平平淡淡甚至无趣乏味的生活,都有着这些人在背后拼了命的守卫。
新京报报道说:已经牺牲的消防员中,能够确认身份的有两人:田宝健,天津宝坻人,30岁,保税支队三期士官、驾驶员;尹艳荣,黑龙江方正人,25岁,开发区支队二期士官,战斗员。2008年12月入伍,今年8月2日结婚。仅过了12天……
今天上午,当部分消防员的遗体被运回时,很多市民围在四周,垂首、敬礼。
有时候,我们倒期待这一切都是一场“灾难片”,毕竟灾难片还有剧情转折、还有起死回生。
可这一切只是现实。我们只能祝愿在天津爆炸事故中的所有人平安,为那些拼出了生命的消防员战士们默哀。
也许这个世界总有那么多的互相倾轧尔虞我诈,但正是这些人和他们所做的事,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美好的可能,让我们活着的每一天更加温暖、更加有价值。
本文由LinkedIn领英原创,感谢知乎网友、消防员木玉良分享的他的故事,向他和同事致敬。原文链接是:http://www.zhihu.com/question/29724675。欢迎更多媒体、企业与组织与我们展开内容合作(请在公众号回复“赤兔”)。如有问题请联系领英客服电话:4000106277。
©2015 领英 保留所有权利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