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行动派的小伙伴们,我是孙赛赛。我是一名狂热的杂志爱好者,这份热爱从十多年前自己创办第一本名叫La Vie的杂志一直延续至今。不管是怀揣6000块钱、七八个人、忐忑的过着有今无明的生活……还是现在做着中国最好的杂志——10年,身边人走了又走,我却一直热爱着初中就开始认定并热爱的杂志和其代表的精致内容。从今天起,我会在行动派跟大家分享一些不同的,或你也许错过的事与物。如果你想看更多,可以长按上面二维码关注我的个人微信公众账号:赛La Vie(id:lavie2020)。这个公号最想告诉你的,是一种稀缺的生活品质。这种品质,是一位资深媒体人,以十几年高端男性杂志从业经验为背书,为你筛选并且推荐的。

C'est La Vie!
过去十年,我在GQ等杂志工作连续120多个月试图给你介绍更好更新或跟你轨迹不同的生活方式。在看到很多身边朋友融资上亿时,我内心坦然自己最大的收获是开阔的眼界和结识了各种各样有着不同人生态度、生活状态的人。从今天开始,我与你分享这些收获。 开篇文章,我想给你讲几个我过去在跟欧美上流阶层打交道时内心的小冲击,吃的小亏,获得的小收获。希望为你下次有此种经验时有更多信心与筹码。

吃西餐的时候,你是把食物放在叉子正面还是背面进食?别小看了这件事,英女王伊丽莎白就是将3颗豆子推上了叉背进食的。这真是件精细的体力平衡术。
动笔之前,得澄清一些偏见。欧洲有钱人们,尤其是贵族,很多家族的观念和礼仪跟一百年前其实相差不大,基本上都还沿袭着上个世纪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并不会因为时代变了就会随着革新。加上欧洲的互联网科技远不如中国发达,欧洲人对中国人的误解远比中国人对欧洲人为多。在很多欧洲贵族心里,中国人,或者是亚洲人——那就是一群连刀叉都不会用的野蛮人。

赛赛在Chanel小姐巴黎故居采访,香奈儿最初的走秀就是从这个镜廊开始的。
当然了,心中的傲慢和如何表现出来,是两回事。
比如有一次,我去采访一个法国极其著名酒庄的女庄主,她家窖里存的成千上万瓶酒,随便抽出一瓶,都可以买下一整页杂志广告。
当时是夏天,我们拍摄完,女庄主就端出瓶装气泡水和杯子请大家喝。我们的摄影师直接开瓶对着瓶嘴就喝了。这在国内算个屁事,但在国外,尤其是上流社会,那就是不行。要知道,欧洲贵族家庭里,是没有对瓶吹的这个场景的,气泡水必须倒进杯子里才能被饮用。因此,“对瓶吹”对他们的震撼,不亚于我们身边有人放着杯子不用,直接一头亲在饮水机上。这个举止被那个贵妇看见了,但是她也不能装作没有看见,还得所表示,于是,她便略带惊讶地赞扬起来:“Oh,这是一种非常清爽的喝水方式。”(That’s a very refreshing way to drink.)
当然,老外也会有神经大条,非常失礼的时候。比如还是当天饭局,法国某大富豪妻子跟我聊起自己的女儿最近新交往的男朋友。“你能想象吗?我的女儿找了个印尼男朋友!这简直就像是找了个——”她说到这儿突然看看我,上下打量了一番。
中国男朋友?我一边翻着白眼,一边在心里自动替她脑补完她想说的话。也许她也意识到了再往下说会导致什么情况吧,于是开始连续往嘴里送东西,一直到别人起了另外一个话题,才避免了可能的失礼。

赛赛在爱马仕巴黎每年的年题活动上,参加爱马仕工厂运动会。
往国外跑多了,自然而然地就会遇到一些不经意的表扬,让你默默的心领神会——哪怕是提意见,也会以一种表扬的方式来陈述出来,让客人不至于发窘。就算聊起其他不在场的人,虽然不用顾忌那么多,但表扬的时候,也顶多眼神再亮一些,背再挺一挺,再把音调提得略微高一些而已。
有一次,在一个晚宴上,我跟英国某主编聊起了某著名(同样源于英国)的国际杂志主编。我说我不喜欢他。因为他的专栏通篇流水账,最大特点就是没有特点,而且里面只赞扬那些跟他关系好的品牌和国家,而中国在他的杂志和眼里几乎不存在。
上流媒体主编就不肯说得这么直接了。“那可真是一个热情的人。如果你去拜访他,他一定会特别盛情的招待你,然后带你看他引以为荣的办公室~引以为荣的电台~谈他引以为荣的在米兰十几年的忠诚的司机,嗯,总之,他就像是跟你在说,欢迎加入他的俱乐部!”

在卡萨布兰卡海边的餐厅,座位明显很挤,局中离席也有讲究。(见文后)
萧伯纳说过,一个人感到羞耻的事情越多,他就越体面。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人越不懂廉耻,那么他就越不体面。所以,外国人在“体面”这件事情背后的较劲,其实远比他们表现出来得要更为激烈。
我曾经参加过一个顶级著名豪华汽车品牌举办的Party。这个品牌一贯倡导的精神就是举重若轻(“Effortless!”)——哪怕你进门前是一路小跑飞奔而来,从进门的那一刻开始,你就要气定神闲,不能气喘吁吁。哪怕暗地里下了很大的功夫,表面看上去一定要若无其事。
所以,在这个Party上,没有人跑来跑去,在场所有人,连侍者在内,都闲庭信步。没有人急急忙忙,没有人慌里慌张,甚至,都没有主持人来引导大家参观、拍照、交谈、就餐……大家就像是排练过得一样,彼此心照不宣地在计划的时间内,按部就班地完成每个环节,但是表面上,又自然而然。很有一点发榜后学霸遇见学霸,压根不屑秀成绩单和熬夜,只肯聊一聊最近什么游戏比较好玩的感觉。

在这种场合,无论你怎么放肆地看别人,都不会有人向你提出“你瞅啥”这样的疑问。他们比较注重个人隐私,你是不能随便胡乱瞅的。如果东瞄西看被对方发现,这就很尴尬了。所以,就算明明知道你在瞅他,或者心里对你装了一百八十颗好奇心,他们也不能跟你直接对视。如果同伴刚跟你分享了8点方向的某奇葩,你也不能马上回头扫视。你可以找个合适的机会,比如召唤服务生时,若无其事地优雅扭头,用余光扫下即可。
有意思的是,如果有了明确的理由,比如我需要用15分钟来回答你的一个问题,那么,在这15分钟,我就必须一直盯着你,哪怕另外一个人至离我10厘米,我也不能多看他一眼——如果看了,这将是对你和对他的同时冒犯。

几年前在Coco Chanel小姐康朋街的午餐,桌面摆盘轻松随意又不失礼仪格调。
总之,如果你要去跟欧美上流社会吃饭,类似这样的坑,其实还有很多,如果你想人留下好印象,那就至少记住以下干货吧:

八个重点:
  • 点餐(西餐)时,如果对方点了开胃菜或甜品,你最好也照做,要知道,独自一人吃一道菜,旁边还有人眼睁睁看着,那很尴尬。
  • 不要满嘴食物还高谈阔论,记住每次都只吃一小口食物,即使被突然发问,你也可以快速咽下。问对方问题时,也注意下他咀嚼到了何种程度,避免他狼吞虎咽不能及时回答你问题的片刻尴尬。
  • 如何淡然离席也是一门技巧:事先准备好一个礼貌的借口,以便在恰当的时刻离开。看到了熟悉的朋友理由不错,如果你要席间去如厕,只说下“Excuse me.”就好,不用大肆宣称你要去洗手间。
  • 离席时永远记得顺手把餐巾折好,记得把带有食物污渍的那一面折在里面。
  • 记得用餐时要与身边的人交流,别埋头(哦,对了,埋头本身也是不对的,要让食物够你,而不是你够食物)猛吃,要知道,西餐的每一道菜间隔时间都比较长,这中间至少有一半的时间是用来社交的,别让“孤独的美食家”附体。
  • 最好能将所有的菜都吃完,剩下太多食物其实也是一种失礼行为。
  • 咀嚼食物(打嗝就别想了)时发出声音是非常不礼貌的,暂且把嘴巴当作功能单一的器官吧,不妨先享受美食,再享受交流的乐趣。喝汤也是一样,不可发出“嗖嗖”的声音。
  • 你是把食物放在叉子正面还是背面进食?一般人都会把食物切好,再盛入叉子的凹面(正面),美国人有可能会习惯把叉子换到右手进食。不过正宗的英式贵族竟然是用叉子背面进食。David Tang爵士在《金融时报》内的专栏就曾说他亲眼见女王真身将3颗豆子推上了叉背进食。这真是件精细的体力平衡术。
P.S. 我尽量做到大多数文章都查资料典籍,而不擅自臆想。本文参考以下书报:


  • 《The Art of Manliness: Classic Skills and Manners for the Modern Man》(男人的艺术:现代男人的经典技艺和礼节)
  • 《The Financial Times》(英国金融时报)
  • 《Emily Post's Etiquette》(Emily Post的礼仪)
公众号 | 赛LaVie
ID | lavie2020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