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
曾经无数次被问起关于中介选择的事,作为过来人,还是想说说这里面的猫腻,太多的孩子和家长在这里摔倒。无论成绩多优秀,中介和申请这些东西把玩不好,到头来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我一直认为中介是个神奇的产物。原谅我用这样的词语,但我实在是找不到更加合适的能够概括这个拥有着亿万市值的行业,每年不知道有多少海外毕业生归国从事留学行业,从被人误导再误导别人,真可谓是代代相传。
我承认,中介是有好货的,还是有一些中介很负责很照顾学生,甚至有些口碑不太好的中介里卧虎藏龙,而这些优秀的老师还真愿意好好干活。不过,就整个行业来说,这样的比例太低了。
关于被中介坑的故事数不胜数,就我而言,至少读过5、6篇震撼人心的。这样的故事都是用泪水和愤怒交织而成,怒从心底,却无计可施。
在我看来,中介本身的噱头有如下几点:
1.他们只会把好的录取结果贴出来给大家看
他们甚至还有部分的虚报,李同学、王同学等等等等,不会有那么多同时录取芝加哥大学什么的都会在你们这。既然你以保护学生隐私为名不肯把真实姓名说出来,那么我就只能想想觉得大家都有着各色各样的姓,名字却偏偏都是“同学”。

2.不提专业,用大学的排名和名头忽悠地你晕晕的
我曾经去过一个中介了解情况,看到大红榜上写今年录取榜,里面有一个去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HU)的学生,不知道这所大学的我给科普一下,JHU以医学名扬四海,除此之外,教育学也相当出色。但这个学生录取的确是单簧管专业,JHU里闻所未闻的。我当时扭头就走,如果一个中介硬是要以学校综合排名为学生选校想让自己显得录取结果好的话,那简直是全然不顾学生死活。可是偏偏很多中介都会这么干,录取了什么社会学人类学的专业还拿出来吹,这个学生毕业了无一技之长啥都不会找不到工作你负责吗?
很多中介针对这个现象都作出了这样的解释:美国大学转专业很方便,用烂专业进来好大学到时候再转岂不是一样。我不止听到过一次这样的说法。针对这个,我想说明两点。首先,专业好不好转不是你中介说了定的。学商学的进了宾大冷门专业想过个一年再转进沃顿商学院?所有宾大校友都会告诉你这等于不可能。就算不是宾大这样好的大学,一般一点的,想进热门专业也是难上加难。UIUC的计算机系全美前三,专业外的学生想学电脑课,很多课程都有限制,转专业同样难度很高。而且类似于这种热门专业,转专业很可能只有一次机会,那就是在大一结束之时,若那个时候转不进,除非转学,不然是真的读不了心仪的专业了。这时候,找谁哭去呢?中介?如果真有实力加运气转进去了,大一这一年没有能够学到相关知识,在课程进度上比别人落下很多,不得不说这依然是一种浪费。对于中介而言,他们哪里会管的这么细,毕竟,这是一个交钱走人的社会。服务期到了,那事不关已咯。
在此提醒各位读到这里的朋友,看录取一定要看专业,因为只有专业才能体现这个offer的含金量。被卡耐基梅隆大学录取了计算机?你厉害。

3.Offer的数量就是来骗骗你的
相信大家对这样的字眼一定不陌生:今年,XX中介一共收获了XX封顶尖名校的录取offer,其中本科XX封,研究生XX封...... 平均每位学生收获XX封录取。这样的记述屡见不鲜。但可惜的是,这样的数据只是糊弄糊弄外行人而已。
打个比方说,每人申请8所,2所冲高,4所适中,2所保底,最后结果是录取3所。想要录取数目增加,只需要多申请几所保底学校就可以了。美国大学申请不比中国,一人可以手持多张offer。用这样的策略,平均收获多少offer这样的虚谈只能骗小孩子。

4.录取结果很多是钱砸出来的
中介机构会写明学生录取结果,但从不会写学生选购的申请套餐。你以为花两万的标配套餐和二十万的常春藤套餐是一样的吗?如果说前者只是敷衍了事,那后者才是真的拿钱做事。这个社会确实存在一分价钱一分货的道理,但是但凡申请,每个人花的钱都至少上万,随随便便就处理了太不公平。
对于购买了最高价套餐的学生,中介会配备最好的文书老师,几乎全程代笔;帮你设计活动,确保上海北京香港都能去一趟;找好学长学姐,时时答疑解惑...... 在这些优质服务之下,的确会有很多人有好的录取结果,一帆风顺。

对于凌乱的中国中介市场,我只能说,如果有能力自己申请最好,就不要凑中介的热闹啦;但若真要找中介,一定要多观察多提问,好好思考前因后果。先带着批判的观点去看一定不会错。
撰文/蔡梦渝
责编/Kai
北美留学生日报
微信号: CollegeDaily
真实独立有味道的留学生新媒体
北美留学最值得关注的资讯平台
加入我们:[email protected]
版权声明:北美留学生日报微信平台中发布的内容除特殊表明之外均为北美留学生日报原创内容,任何机构商家个人微信平台不得在未经授权情况下转载。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