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里有个极左的同学,他觉得只要是中国的都是好的,只要是国外的,就都是呵呵了。
我们这群出国党,在他眼里, 就是一群逃避高考,钱多人傻,崇洋媚外的人。
现在想起来再回过头去看看,他不是一个特例,在高考党竭力埋藏的羡慕嫉妒恨的背后,有些人对我们是不屑的,我一直知道。
嘛,不是家里有一点,英稍微好一点,国内考不上什么好学校,就两手一甩准出国,你在学校成又不如我好,北大都考不上,凭什么能去排名比我好的学校?
要高三了,年级群里的家长不经意间谈论到出国班,总会有人这么说 “ 啊他们啊,他们这一年不就是玩玩嘛,上课?他们要上什么课?烹饪?实验?这算什么课?”
这些我都知道,我一直知道

我不是想要抱怨什么,我相信出国党可能都有这种被误解的辛酸。他们看到的只是我们做活动的轻松愉悦,高三拿到offer以后的肆无忌惮,但他们看不到的是,我们handle那本枯燥的巴郎3500过了一遍又一遍,我们集训sat挑灯夜战到深夜,我们写文案,找实习,当高考党还生活在学校的世外桃源我们已经要提前接受社会的试炼,我们翻着厚厚一本密密麻麻的专业书,删了又写写了又删,对着电脑发着一天的呆也码不出一篇完美的文书的泄气。
被误解被忽视格外让人辛酸,但我们的努力不是做给别人看的,我们只为给自己一个交代,因为是你自己当时拼死拼活也要出国。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下去。
我们到底为什么要出国?
这是一个我之前从来没有仔细想过的问题,最早是一个寒假,我爸跟我说,国内的大学学不到什么东西,你考虑一下出国吧,当时我是不情愿的,以我在学校的排名,复旦交大是够得着的,我干嘛要给自己找麻烦呢。
一开学我就被遣送去了TOEFL的培训班,浑浑噩噩的忙碌让我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这个问题,就像是,我默认了要出国这个事实,却从来没有想过为什么。
其实不是没有想过,或许是把出国当作个逃避的机会,有时候这种念头也在脑中一闪而过,然后又自己笑笑,想说我干嘛要给自己找一个这么麻烦的逃避?总是要有什么原因的吧。
最早是因为专业,原来初中让我引以为傲的综合不偏科的天平,到了高中却渐渐向文科方向倾斜,这也就注定了如果高考,那么专业选择对我来说是个问题,特别是一旦选择了专业也很难改。而美帝的博雅教育(Liberal Arts system) 则给了我更多的选择,可以double major或者选一个自己喜欢的minor,如果专业不适合自己也可以随意transfer,在不断了解的情况下不断探求,寻找,没什么拘束,这是当年我同意要出国很重要的一点,但不是全部,当然不是。

另一个原因,是我放不下的那么多活动,自己组织的也好,参加的也好,出国好像是个理由,因为要fill up整整十个extracurricular activity, 我们可以在即便繁忙的日子里,依然留点时间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公益也好,acadamic interest也罢,其实已经不单单是一个活动了,更像是自己的孩子,陪着她长大,看着她绽放闪耀,虽然有那么多的曲折,因为是真爱,是亲生的孩子,所以会坚持。冥冥中的一股力量。
更多的,可能,是想拼一下吧,看看自己到底能走多远, push myself to the limits。

高考是一条没什么太大悬念的路,一年的奋斗,不再熄灯的寝室,但高三这样的花季,毕竟不应全部葬送于题海。申请季,忙却不庸碌,一周一本书,一篇reflection绝不是什么难的事,文书写了删删了写,尽管背单词刷题让人沉闷,但当在书中看见似曾相识的“小伙伴“时那种他乡遇故知的惊喜,也只能道一句,幸福来得好突然。
有时候抱着电脑对着笔记发呆到深夜,也只添了寥寥几笔,不能说不累,还是那句老话,累并快乐着。是真的,申请季不仅是为了那一个目标拼搏,更多,是单纯的对过去的反思,对未来的展望,不是为了光鲜,更是为了成长。成长,听起来就很美好的一个词,不是吗?
到底为什么要出国,每个人应该都会有心底那个起码能够触动自己的原因,可能只是冥冥中一种冲动,却足够自己为之奋斗。
谨以此文,献给我们的申请季,祭奠一下我们终将失去的乌托邦。
撰文/vicky
责编/Kai
北美留学生日报
微信号: CollegeDaily
真实独立有味道的留学生新媒体
北美留学最值得关注的资讯平台
加入我们:[email protected]
版权声明:北美留学生日报微信平台中发布的内容除特殊表明之外均为北美留学生日报原创内容,任何机构商家个人微信平台不得在未经授权情况下转载。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