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C投资观察
ID:JICTIMES
投资人的趣点 态度 腔调
生于斯长于斯的香港媒体,正经受着裹挟巨资、闯劲和新鲜感的外来资本与文化的猛烈冲击。
路过香港街头一家茶餐厅,悬在墙上的电视正在播出范冰冰主演的《武媚娘传奇》,嘴里说着流利的粤语。时间已是晚上9点多,餐厅里客人不多,上菜大叔斜倚在桌边,收银阿姨从柜台后面抻出脖子,看得津津有味。
作为这座城市仅有的3家免费电视台之一,电视广播有限公司(下称TVB)几乎统治了所有茶餐厅的电视屏幕,不过收视和口碑却每况愈下。2015年4月底,TVB决定改变播剧方针,从原来的周一到周五改为一周播足七天,打头阵便是《武媚娘传奇》。
就在一年前,原本由本土剧霸占的TVB黄金时段开始引进外来剧目,首发阵容出现了张纪中版《西游记》和韩剧《来自星星的你》。
《武媚娘传奇》开播首周便问鼎TVB收视榜,平均收视率为24点(一个收视点代表约6.38万名观众)。与此同时,在深夜档重播的经典商战剧《大时代》最高收视6.4点,创下TVB近10年深夜时段收视记录。

《大时代》在上世纪90年代红极一时。
但是,《大时代》作为TVB鼎盛时期的缔造者和见证者,1992年开播曾创下41点的收视记录。这部剧以香港1960年代到1990年代的金融市场为背景,讲述郑少秋和刘青云主演的两个家庭之间的恩怨情仇。
从《武媚娘传奇》到《大时代》,剧目的突变折射出这家香港老牌电视台的变化与窘态。有观众在TVB的官方Facebook上留言:“不停把老剧翻拍成电影、老剧重映,只剩下追忆了吗?”
往昔的辉煌难再重现,当下的发展疲软无力,于此同时,外来资本、内地文化裹挟着巨资、闯劲和新鲜感涌入,生于斯长于斯的香港媒体,港味儿逐渐淡了。
资本漩涡中“文人办报”的终结
  • 报业资本换血,部分源于报业家族后继无人或经营不善,部分源于财团对政治风向的准确把脉和扩张势力版图的野心。
早在电视台之前,香港的报刊已经历数轮资方更替。
2014年11月,恒大地产主席许家印收购了英皇集团主席杨受成创办的新传媒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新传媒)74.99%股权,许家印为此付出了9.5亿港元(约合7.63亿元人民币)。新传媒创办于1999年,旗下有5本杂志,分别为《东方新地》、《新假期》、《NM+新Monday》、《流行新姿》以及《经济一周》,该集团亦有经营网络媒体以及印刷业务。
同年9月,香港《信报》创始人林行止夫妇将所持的《信报》剩余股权悉数卖给李嘉诚次子李泽楷,至此,香港文人办报的历史正式告终
文人办报和商人办报,曾是香港报业的两大主流。1938年,凭虎标万金油发家的胡文虎在香港创办《星岛日报》,到1953年女儿胡仙接棒,星岛报业的版图扩张至亚洲、欧洲和北美的华人地区,仅香港就有7份报纸。
1959年金庸(本名查良镛)创办《明报》,秉着“不党、不私、不卖、不盲”的“四不方针”,《明报》从刊载武侠小说的猎奇小报发展成公信力极高的严肃大报。
及至1973年,“香江第一健笔”林行止和夫人骆友梅联合创办《信报》。彼时香港股市正酣,对财经新闻需求极大,《信报》迅速笼络了精英读者的胃口。
1970和1980年代的香港,是仅次于日本的亚洲第二大报业社会,拥有60份左右的中文日报和5份英文报纸。按当时香港500多万人口计算,每千人拥有报纸300-350份,当时世界平均数字仅为每千人102份
这样的好日子并未持续很久。1990年代的香港报业被黎智英的《苹果日报》搅得一片“血雨腥风”。苹果以腥、俗、偏激为卖点,采用全彩印、大图片,迅速攻占市场,其后更引发“割喉式”价格战,导致不少报纸在财力耗竭后关门大吉。
1991年,金庸将《明报》卖给于品海,后者接手后不久生意失利,《明报》再次易主,成为马来西亚华裔富商张晓卿的囊中之物。2006年,年事已高的林行止夫妇将《信报》的五成股份售予李泽楷,到2014年,夫妇俩又将余下的股权尽数卖给李家。
“金庸办《明报》,可能几万块就够了,《信报》顶多几十万一百万,到黎智英办《苹果日报》是5个亿。”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苏钥机评论道,“文人哪有那么多钱?只有大财团、大商人才能办报。
老一代报人及报业家族退出江湖,四面八方而来的财团执掌大旗。爆发于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蚀空了胡仙的资产,苦撑不济,她只好将父亲一手创办的《星岛日报》卖给了“烟草大王”何英杰的长孙、全国政协常委何柱国。而早在1993年,马来西亚华裔商人“糖王”郭鹤年就买下了香港最大的英文报纸《南华早报》。

报业资本换血,部分源于报业家族后继无人或经营不善,部分源于财团对政治风向的准确把脉和扩张势力版图的野心
“资本进入香港报业是看重它的影响力。”苏钥机说,“对马来西亚来说,香港就是进入中国内地的跳板。在香港有一个桥头堡,对你在内地做生意、建立影响力和人脉都有好处。”
“香港本地人投资报纸等媒体,本意也不是想赚钱。”苏钥机分析,“透过办报,他们是想增加社会地位和社会影响力、人脉,特别是跟内地的联系。香港报纸赚钱的很少,赔钱的很多,但问题是老板不在意赚钱,最重要的是不要赔很多。他有另外的生意去把它赚回来。”
资方更替之后,林行止对“精神价值的追求”、《明报》的“四不方针”在资本的碾压下支离破碎。几家老牌报纸均遭遇了撤换稿件、更换编辑等经历。以《信报》为例,新东家先是空降了一名原来的爱将担任总编辑,一篇批评李嘉诚的文章亦被要求修改。
财阀设置的雷区和竞争激烈的市场导致港报自我清洗、内容上日益“苹果化”,名声每况愈下。据香港中文大学传播与民意调查中心2014年发布的调查显示,香港报纸的平均公信力从2001年的6.27下降至2013年的5.72。
与此同时,来势汹汹的免费报纸和新媒体更不断摊薄传统报业的利润。根据苏钥机介绍,2014年首季,香港5份免费报的日发行量达240万份,远超13份收费报的发行总和100万份。
“趋势很清楚。免费报已经饱和,收费报会慢慢萎缩。”苏钥机说。
正是在2014年,原计划于当年7月创刊的《香港晨报》因缺乏投资者最终“胎死腹中”。自1999年东方报业创建《太阳报》后,这座城市已经16年没有新报纸(收费报)诞生了。
股权更迭中,亚视寿终正寝
  • 生于斯长于斯的香港亚视,在数轮资方更替之后,港味儿逐渐淡了。
报纸市场式微,盘旋在香港媒体上空的资本继而盯上了发展空间更大的电视业。来自内地和台湾的资本,正不顾亚洲电视(下称亚视,前身为丽的电视,1982年更名)的“积贫积弱”,争先恐后地涌了进来。
在漫长的几十年里,除了建台3年就夭折的佳艺电视,香港观众只有两家免费电视台可收看——成立于1957年的亚视和1967年建立的TVB。
作为华人地区的首个电视台,亚视有过风光时刻。其出品的《大地恩情》、《我和僵尸有个约会》等电视剧和游戏节目《百万富翁》曾在收视上力压TVB,亦培养了张国荣、万梓良、杨恭如、沈殿霞等知名艺人。
但在大部分的时间里,亚视的收视率一直被其对手TVB紧紧钳制。从1980年代末到1990年代初,亚视每日亏损达100万元港元(约合80.3万元人民币)。
1997年席卷亚洲的金融风暴让香港经济跌入深渊。第二年的经济表现更是创下香港二十年来的新低——GDP下跌5%、租金物业价格减半、失业率飙升一倍,流动资金捉襟见肘,股市价格和成交额大幅下挫。与此同时,内地却从这场风暴中幸免于难,1998年的经济增长接近预测的8%。
从1998年起,内地资本蜂拥进入亚视,刘长乐和封小平等人拿下了亚视51%的股权,此后亚视股权不断更迭
2009年,台湾首富、旺旺集团董事长蔡衍明成为亚视最大股东。2010年,亚视股权比例变成了如下局面:内地地产商王征透过其堂姐夫、“建材大王”黄炳均持股51%,蔡衍明和香港兴业主席查懋声等人则共同持有48%。

彼时的王征意气风发,入股前甚至未看过亚视的账目。他对《东周刊》说:“做房地产18年,做银行也8年,我今年47岁,希望在职业生涯最后20年,在另一个范畴干一番成绩。”
但外来的和尚不一定会念经。早在2008年,亚视的日亏损额已达200万港元(约合160.6万元人民币),王征入主亚视后,并未能力挽狂澜,亚视在泥潭中越陷越深。
从1998年起,亚视的内地股东就试图将亚视的目标市场扩展至珠三角地区,在节目质量每况愈下的情况下,更在立场和风格上不断向内地靠拢,造成香港观众的强烈反弹。节目质量掺水导致收视下滑,广告大量流失,继而导致亚视无财力新制本土剧集,只好一遍又一遍重播旧作,此举又引发收视新一轮下滑,如此恶性循环,到后来,一些节目竟出现零收视率。
没完没了的股权纷争也磨光了人们对亚视的信心,2014年底更爆出欠薪丑闻,人才大量流失。2015年4月1日,香港政府宣布不予亚视发放新的免费电视牌照,这家存活了半个世纪的华人电视台将在明年4月1日寿终正寝。时至今日,王征仍未找到愿意接手这个“烂摊子”的买家。
“亚视是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之前都很艰苦,后来还弄了些不懂(电视运营)的股东,包括内地和台湾的,股东之间又吵架。”苏钥机说,“大家质疑王征是不是真有心想把这个电视台搞好。”
TVB衰落背后,汹涌而入的内地资本
  •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内地资本的角色亦在发生变化:从想要融入香港、从后者蓬勃的经济发展中分一杯羹,到如今想要领航整个行业。
不过,王征入股亚视宣告失败的前车之鉴并仍未能抑制内地资本进入香港电视界的热情。2015年4月22日,黎瑞刚旗下的华人文化传媒投资公司入股TVB单一最大股东Young Lion。
Young Lion财团由“壳王”陈国强、台湾女首富王雪红和私募基金Providence Equity Partners组成,于2011年收购了TVB创始人邵逸夫持有的26%的股份,成为TVB单一最大股东。
新加盟的华人文化传媒投资公司隶属于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China Media Capital,下称CMC),发起方包括上海东方传媒集团和国家开发银行等,由黎瑞刚创办并出任主席。有“中国默多克”之称的黎瑞刚曾任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总裁,在内地影视、文化和传媒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和资源。
2010年,CMC投资默多克的星空传媒,2012年,又同美国梦工厂合办东方梦工厂。黎瑞刚从不掩藏自己的野心。他曾对《商业周刊/中文版》表示,要把CMC做成一个像阿里巴巴一样、世界级的媒体娱乐公司。此番入股TVB,CMC的版图进一步扩张到了香港。

就在黎瑞刚入股消息发布的第二天,TVB宣布王雪红辞任非执行董事,由许涛继任。后者是引力控股的董事总经理,该公司是华人文化一直以来的合作伙伴。
“称霸”香港免费电视三十余年的TVB,近来频现颓势。其出品的节目质量被指不断下降,收视也长期徘徊在2字头,2014年TVB净利润从前一年的17.38亿港元(约合13.96亿元人民币)跌至14.1亿港元(约合11.32亿元人民币)。前竞争对手亚视尚未断绝生机,新的竞争者早已“磨刀霍霍”。除了早前获批免费牌照的香港电视娱乐(隶属于李泽楷旗下的电讯盈科),还有伸长脖子等待牌照的香港电视、奇妙电视和永升。
未来10年,包括TVB在内的这5家电视台合计将投入167亿港元(约合134.1亿元人民币),而它们所瞄向的市场,也不再局限于香港一地。
早在2012年,TVB就和CMC、上海文广合资成立了翡翠东方,将TVB的内容发行到内地、并参与内地综艺和电视剧的投资。
“内地资本很大,跟内地建立关系网,营运上有一些便利,你到内地去拍剧、发行你的节目,合作更有效率。”苏钥机说,但他同时表达了对内地资本进入TVB的担忧,“从理想角度看,香港媒体就纯粹是香港人拥有比较好,其他背景的人进来会很复杂。大家比较担忧你的报道立场会不会受到影响。”
随着内地经济体量的迅速膨胀,香港GDP占内地的比重从1993年的27%降至如今的不到3%。内地资本的角色亦在发生变化:从1980、1990年代想要融入香港、从后者蓬勃的经济发展中分一杯羹,到如今想要领航整个行业。
乐视进入前,香港从无互联网视频
  • 如今,跨地域与跨界的方式都出现了。
2014年,乐视携4K超级电视打进香港付费电视,主打电视机和付费内容捆绑销售的模式。据乐视香港官方提供给界面新闻的数据,截至2015年第一季,其超级电视已在香港销售约1万台,是同类产品中的销量冠军。在香港某论坛上,一名网友对乐视电视机的评价是:“便宜得吓人!
“香港市场本身就是文化娱乐产业相当成熟的地区。”乐视亚太区执行总裁莫翠天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单个用户的价值相当高,特别在付费业务这块,甚至超过了个别欧美国家。”
据莫翠天介绍,香港用户已有二三十年的付费习惯,每个家庭每月在付费电视上的开销在130-190元,而内地只有“十块二十块”。在乐视可见的范围内,香港付费电视市场价值五六十亿港元。
为此乐视要投入3亿元在香港购买节目版权,包括韩剧、欧美剧、好莱坞电影、香港及内地电视电影。“香港市场很成熟,但缺的是内容,我们要给消费者可选择的内容。”莫翠天说。
在他看来,香港的电视业和互联网视频简直辜负了这个大好市场。“香港没有互联网视频,从来没有。包括Now TV、iCable到现在还是保留着非常传统的商业模式,靠直播,根本没有互联网的用户体验,不能自由选择、单点单播。”他所指的是香港目前有3家持牌经营的收费电视台,包括香港有线电视iCable、Now TV和无线网络电视。
进入香港以后,这家视频网站深谙本土化的重要性,以每集超过100万港元(约合80.3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投资开拍了首部4K港剧,由本港明星应采儿做监制,从演员到语言全是本土化的。

4月20日,香港首部4K网剧《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正式开机,该剧也是“乐视香港”的首部网络剧试水之作。
乐视看重的不仅仅是香港的市场。“香港是我们面对整个亚太市场的窗口,把在香港的成功案例复制到不同国家去。”莫翠天说,“我们希望能在今年底成为香港第三大付费电视台,并在2016年做到第二大。”
乐视的香港对手们还未做出反应,另一家视频网站爱奇艺已和香港最大的数码广告公司pixels建立了合作关系。这家香港五大在线视频网站之一目前拥有50万名活跃用户,背靠着老东家百度庞大的用户数据库,爱奇艺在广告商方面占据了地利人和。
香港电视经营者面对着国内的这些巨企,无论公司规模、掌握的市场资源、以至不习惯颠覆性的营销手法,都在面对极大的困难。”《星岛日报》前行政总裁、新闻网站巴士的报创始人卢永雄发表了一篇名为《纯搞本地电视好快死》的文章,分析乐视进军香港带来的威胁。
这位资深传媒人为香港的本土经营者感到忧心忡忡,“如果不用跨界跨地域的方式去经营,无论是想维持现有的市场占有率或者攻入新市场,都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如今,跨地域与跨界的方式都出现了。那么,茶餐厅打烊后,于深夜赶回家的收银阿姨,还会选择打开电视收看《大时代》么?
JIC投资观察
微信号:JICTIMES
回复以下关键词获取最近热文:
2015必读书 | 文化并购 | 信托转型 | 经济工作会议 | PE新趋势 | 电影产业 | 商业新书 | 债务风暴 | 创业经验 | 投资清单 | 投资论坛 | 21世纪资本论 | 海外并购 | 俏江南 | 混合所有制
本文作者吴婧,原发于界面新闻,JIC投资观察经授权发布。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JIC投资观察立场。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