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rtem Gassan

每天有49家新的初创企业诞生。这惊人的增长速度甚至会让帕洛阿尔托和山景城云集的风投公司印象深刻。然而在2014年,这一傲人成绩却由一个不那么有名的技术产业中心取得:北京中关村园区。


中关村,也被称为“中国的硅谷”,现已成为繁荣发展的中国科技产业的摇篮。中国最大的智能手机销售商小米公司便诞生于此;还有刚刚完成了史上最大规模IPO的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然而,北京并不是中国唯一的科技文化欣欣向荣的城市。由此向南1,350英里的深圳,互联网服务提供商腾讯正从容成长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其市值已达到2,060亿美元。


批评者们会说所有这些新贵们在中国之外是没有什么立足之地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外国人对把自己的个人信息交给与中国政府关系密切的公司持谨慎态度。例如:腾讯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马化腾便是中国人大代表。


但是,批评者们认为最大的障碍还是这些公司本身。在中国,Facebook、YouTube和谷歌等网站均被禁,这就使得中国企业可以采取没有创意地山寨国外产品的方式开展业务。腾讯在此方面特别受到诟病:其核心产品即时通讯应用QQ,便是在以色列软件ICQ的基础上设计的;聊天软件微信也与Facebook旗下的WhatsApp相似。那些以抄袭作为其商业计划基础的公司是否会希望与硅谷的创新企业进行竞争呢?


我认为答案是相当肯定的。对于美国科技公司的优势地位而言,最大的威胁应该是像腾讯一样的“模仿者”,事实上它们比看上去更像是土生土长的硅谷创新者。


政府介入对于中国科技公司来说或许是件好事。中国政府对美国著名网络公司的禁令不仅鼓励了模仿—还促使中国成为满怀雄心壮志的初创企业的理想温床。在美国,一家迅速扩张的新公司将很可能会被Facebook和谷歌这样的巨头买下或是陷入破产境地。但是由于所处环境相对隔绝,腾讯在没有太多威胁的情况下已经发展成为全球第五大上市互联网公司。在中国大型公司手中握有大量资源可供支配的情况下,它们最初的成功是基于创新还是模仿或许已经不再重要——唯一重要的是它们能否明智地去花手里的钱。


中国的产品远比西方人认为的更具创新性。腾讯的高管们坦诚表示,与Apple Watch 或谷歌Chrome浏览器这类颇具雄心的长期项目相比,他们更加青睐于“小而快捷的创新”。但若说这样做是缺乏创造力的表现那就大错特错了。风险投资人马睿最近在TNW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指出,腾讯的微信应用实际上包含了很多专为中国用户设计的巧妙、原创的功能。例如:在手机上输入汉字仍然相对困难,所以微信增加了一项功能,允许用户发送语音短消息而非发送文字。这或许是尽管WhatsApp等竞争类产品在美国非常流行,但是近274,000中国留学生仍旧喜欢使用微信的原因。所有这些都在提醒大家,越大并不总是越好——“小而快捷的创新”仍然是一种创新。


创新可以通过创造实现,也可通过购买获得。这也是中国这种类似科技初创企业孵化器的环境成果斐然之处。像腾讯和其竞争对手阿里巴巴这样的公司在中国拥有如此雄厚的资本和牢不可破的地位,它们可以大举投资海外的业务,并往往能够致力于长期发展。近期,阿里巴巴和腾讯都在美国开设了风投分支机构;特别是腾讯已经投资了Snapchat,手游工作室Altspace VR以及匿名社交应用Whisper等公司。这些投资举措同样并不局限于美国。在国际上,腾讯在东南亚市场也是风生水起,以5亿美元收购了韩国CJ Games公司28%的股份,目的是扩展腾讯的手游业务。照此形势发展,中国投资——即使并非中方研发——的应用软件大行其道,只是时间的问题。


总体说来,中国科技文化正在繁荣发展。亚马逊、Facebook和谷歌等公司并不是在真空环境里取得成功。在中国,涉足一家科技初创公司的举动被认为是“极有魅力”的,就如同90年代末期的美国一样。北京大学等顶级学府开办了来自斯坦福商学院等精英院校的创业课程,1000多家中国组织为中国国内的初创企业投资了逾560亿美元。的确,中国政府的法规为创立一家新的公司带来了困难:在中国开设新公司需要耗时38天,而在其他国家只需5.7天。但近期政府正欲开始鼓励创业,这种情况可能会有所好转。近年,由于政府高官开始公开承认创业的重要性,中国近年对高科技研发的公共资助已经飙升。照此形势发展下去,对于选择在硅谷而非深圳创立高科技公司的人来说,硅谷所具有的优势恐怕不会持续多久了。


译|戴莉娟 校|陈岳林

本文为福布斯中文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更多精彩请关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