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色对于有轻度色盲的童鞋而言,简直就是品酒四部曲中最难熬的一关,可偏偏葡萄酒的颜色还这么多变,这更成了葡萄酒新手眼中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其实,观色并没有想象中难,只不过是没有掌握葡萄酒颜色变化的规律而已。今天百科君就教你如何通过观色来判断葡萄酒的酒龄。
一、什么是观色?
  葡萄酒的颜色能告诉我们很多信息,尤其是对于同一款葡萄酒而言,陈年时间的长短不同,其颜色也会有所区别。所以说,通过观色能很好地帮助我们判断一款葡萄酒的酒龄。通常,观色时需将酒杯斜举,再置于白色背景下,这样更利于酒液的色泽观察。
二、葡萄酒颜色的三部分
  观色时可以清晰地看到葡萄酒的颜色分成了三个部分:中心部位为酒眼,这部分葡萄酒的颜色称之为主色,其颜色一般最深;再往外便是葡萄酒的中间色带了,这部分葡萄酒的颜色称之为副色,也非常明显,较易辨别;而最外边与酒杯边缘形成的过渡带通常称之为边缘色带,通过观察其宽窄,我们也能判断出葡萄酒的酒龄,一般酒龄越大,边缘色带越宽。
三、同一葡萄酒陈年后的颜色变化
1、红葡萄酒
  通常一款陈年低于三年的红葡萄酒中心部位会呈现浓郁的紫色,然后顺着边缘部分递减。如果再过个五年、十年,这款葡萄酒的中心颜色会过渡至深红色,然后会慢慢演变成红褐色。有些非常成熟的红葡萄酒的中心部位甚至会呈现深灰色,其边缘色带则为黄褐色。
  红葡萄酒陈年后一般从紫色过渡至暗淡的棕色,颜色由深及浅,而其单宁及沉淀物中的红色色素会随着时间逐步沉入瓶底,这便是红葡萄酒越陈年颜色越浅的原因,当然这也是陈年的红葡萄酒必须醒酒的一大原因。
  (1)紫色:表示这款葡萄酒还很年轻,尚未成熟;
  (2)宝石红色:表示已经陈年一段时间了,不过依然比较年轻;
  (3)石榴红色:表示葡萄酒进入巅峰期,同时也是最佳适饮期;
  (4)红棕色:这种颜色一般代表葡萄酒处于巅峰期末期,品质刚开始走下坡路,但风味依然平衡,口感较好;
  (5)深棕色:葡萄酒陈年时间太长,已经过了巅峰期,虽可饮用,但口感不佳。
2、白葡萄酒
  白葡萄酒与红葡萄酒恰好相反,陈年后颜色会由浅及深,一般从暗淡的绿色过渡至琥珀色甚至棕色。不过,大多数白葡萄酒不适合陈年,且最好在装瓶后尽早饮用,因此须格外留意。
  (1)柠檬绿色:表示这款葡萄酒非常年轻;
  (2)稻草黄:这种颜色的葡萄酒酒龄适中,可以饮用;
  (3)金色:表示葡萄酒已经完全成熟,达到了最佳适饮期;
  (4)黄棕色:这种颜色的葡萄酒通常经过了橡木桶的陈年;
  (5)琥珀色:过于老化的干白葡萄酒一般会呈现这种颜色;
  (6)棕色:这时候的白葡萄酒通常已被氧化,不再新鲜。
四、不同葡萄品种
1、红葡萄品种
  (1)赤霞珠
  年轻的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比其它红葡萄酒的颜色要深,多为深宝红色,但比西拉(Syrah)要浅。随着葡萄酒的陈年,其颜色逐渐变浅,边缘色带则呈现出橙色或棕色。
  (2)梅洛
  年轻的梅洛(Merlot)葡萄酒比年轻的赤霞珠颜色要浅,边缘色带有些许橘色,而品质优良的陈年梅洛葡萄酒则一般呈现出砖红色。
  (3)西拉
  年轻的西拉葡萄酒相对其它年轻的红葡萄酒来说,颜色最深。其主色一般为紫色,这时候的边缘色带一般较窄。
  (4)黑皮诺
  黑皮诺(Pinot Noir)是颜色最浅的红葡萄酒之一,年轻时一般呈现浅红果浆色,透明易辨。而陈年后的黑皮诺葡萄酒一般呈现砖红色,甚至转化为红棕色,此时的边缘色较浅,过渡带较宽。
2、白葡萄品种
  (1)雷司令和灰皮诺
  用任何早摘、未完全成熟的白葡萄酿制出来的葡萄酒颜色都比较淡,有的甚至没有颜色。常见的浅色白葡萄酒包括雷司令(Riesling)、灰皮诺(Pinot Grigio)等。
  (2)长相思
  长相思(Sauvignon Blanc)以酒中带点绿色而出名,其它类似的白葡萄酒还有:绿维特利纳(Grner Veltliner)、密斯卡岱(Muscadet)等。
  (3)霞多丽
  霞多丽(Chardonnay)葡萄酒为增强酒体的丰满度,多经橡木桶陈年,因此其颜色一般较深,光线投射也无任何反射。
五、其它因素
  由于葡萄酒一般置于酒瓶中陈年,其颜色往往代表了葡萄酒处于某一特定的成熟期。除此之外,葡萄酒的颜色还受其它因素影响。如光线、葡萄采摘时的成熟度、发酵过程中浸皮时间的长短以及在橡木桶中陈年时间的长短等都会对葡萄酒颜色的深浅产生影响。
  一般而言,白葡萄酒对光线非常敏感,随着陈年时间的递增,颜色也逐步递增,最终呈现琥珀色甚至棕色。不过颜色也取决于葡萄的成熟度,采摘时越成熟,葡萄酒颜色越深,陈年后颜色变化也相对较大。另外,酿酒师也会通过延长浸皮时间来加深葡萄酒的颜色。而且经橡木桶陈年的葡萄酒进行了适度氧化,红葡萄酒的颜色相对较浅,白葡萄酒的颜色相对较深。
来源:红酒百科全书
(编译/眭燕芬,文/Len Napolitano)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