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拉里:《圣经》是对我的思想影响最大的书

来源:微信香柏领导力
日前,《纽约时报》的“枕边书”栏目报道了希拉里·克林顿的阅读清单,其中,在问到哪本书是对她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时,希拉里回答说是《圣经》。
《纽约时报》问,“如果你必须选一本对造就现在的你影响最大的书,你会选哪本?”“从过去到现在,《圣经》都是对我的思想影响最大的书。”希拉里回答说,“虽然我这么说可能显得很老套。我从小就在读它,熟记其中的片段,按它的指导行事。我现在仍然觉得它是智慧的源泉,能安慰我,鼓励我。”
希拉里还介绍说,在她的书架上,有共和党人麦凯恩的回忆录《父辈的信仰》(Faith of My Fathers)和小布什的《抉择时刻》(Decision Points)等
《纽约时报》还邀请希拉里推荐一些所有的学生都值得读一下的书,她推荐了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伊萨克·迪内森的《走出非洲》(Out of Africa);托马斯·肯尼利的《辛德勒的名单》。
回忆起她小时候,她说她小时候总是在读书,其中,《维尼熊》、神探南茜系列、《小妇人》等都是她很喜欢的书。《小妇人》是一本非常适合孩子阅读的、将家庭和宗教生活鲜活的展现的一本书。
日前,希拉里出版了她的最新自传《艰难的抉择》,讲述了许多她如何担当国务卿以及过程中很多艰难决定的经历。美国媒体评价说,她这本自传目的是在为自己是否参与2016年总统大选做评估和造势。她在书中也透露,今年年底她会决定是否要参选。


希拉里从小在卫理公会长大,熟悉基督教教义。她也曾多次公开表示,从小卫理公会的信仰对于其从事公务帮助他人影响甚大,尤其是
该教派创始人约翰·卫斯理关于“服务”的教导对其影响很深:尽可能地做一切好事,尽可能地采取一切手段,尽可能地利用一切方式,尽可能地利用一切地方,尽可能地利用一切时间,尽可能地惠及一切人,尽可能地持之以恒。
在丈夫克林顿经历绯闻事件之后,两人的关系也跌到谷底,希拉里后来也曾表示,在她那段低谷期,信仰给予她很多帮助。
赵晓:
我曾现场聆听过希拉里的信仰见证,她讲到有一年圣诞节她和克林顿商量好要去度假,以克服工作带来的身体的疲累。这时,克林顿的继父却突然打来电话,要来看他们,而克林顿与继父关系不好,他们最终在上帝面前祷告,决定利用这个机会修复关心。她讲得真挚动人,让我对她的信仰生活有好印象。
希拉里的基督信仰
作者:基甸 来源:OC (微信)
导读

报道,美国前国务卿、民主党人希拉里·克林顿,在当地时间12日(北京时间13日)下午正式宣布参加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并承诺自己将成为普通美国民众利益的捍卫者。
媒体普遍预计她将成为民主党竞选2016年美国总统的候选人。如果希拉里成功当选,她将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女总统。
对于希拉里的基督信仰,所知者就很少。OC微信为您推送一篇基甸老师的相关文章。

本文大部分内容曾以《希拉里的宗教信仰》为题发表于基甸著《追寻与回归》,OC微信蒙允转载。
日前,希拉里·克林顿结束了媒体的猜测和忸怩的否认,宣布将第二次竞选美国总统,成为2016年美国大选中有望赢得民主党提名的热门人选。希拉里被认为是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立场偏左或中间偏左,但在宗教信仰方面可能不像其他民主党政治家那么自由派的候选人。她的宗教信仰背景这几天也成为人们关注的议题。
1
信仰在行动里
希拉里出生于伊利诺依州的一个政治倾向保守的基督徒家庭。她父母都是卫理公会(Methodist,又译循道会)教会的成员。希拉里从小就在教会积极参与事奉,教主日学、带领青少年团契,等等。正是在芝加哥郊区的那个卫理公会教会,十几岁的希拉里认识了后来对她一生都有很大影响、直到现在还是克林顿一家的好朋友的钟斯(Don Jones)牧师。当年只有三十岁的青少年牧师钟斯,深受新正统神学的影响,常常大声宣扬社会公正和社会改革的信念。他把尼布尔和蒂利希等神学家的思想介绍给了希拉里,并把“信仰在行动里”的观念深深种植在希拉里心里。在这段时期,希拉里时常跟妈妈一起到芝加哥内城的贫民区,帮助移民农场工人的家庭。也是在这段时期,希拉里跟青少年团契的伙伴一起聆听了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令她终生难忘的演讲。
后来,希拉里到卫斯理学院念大学(这个学校也是宋美龄的母校),她继续把钟斯当作属灵导师。刚进学校,她就制造了一个轰动校园的新闻——她带了一名黑人女生,一起前往镇上的白人教堂参加敬拜(要知道那时候种族歧视还不像今天那么“政治不正确”)。她说她这样做不但是挑战自己,也是想要看看教会的承受力如何。读大学期间,当她遭受青春抑郁症困扰的时候,她在基督信仰中找到精神支柱。
希拉里成年以后,虽然政治、经济上左倾,在一些文化议题上也是自由派,但在宗教信仰方面,却并不完全认同自由派神学。她甚至对1960到1980年代卫理公会的自由派神学和“社会福音”理念有所反思和批判。 1994年(比尔·克林顿刚当上总统不久),希拉里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我认为卫理公会在那一段时期内太过关心社会议题,太多投入社会福音,而忽略了个人的得救和个体的信仰的问题”。也是在那个采访中,希拉里公开肯定自己是一个“相信圣父圣子圣灵”、“相信耶稣基督的代赎”的重生得救的基督徒。比尔·克林顿担任总统期间,他们一家人固定参加的教会也是华盛顿DC的一间卫理公会教会。
希拉里曾经开玩笑说,她总是向上帝祷告求上帝帮助她减肥,但她也很严肃地说过她有每天祷告的习惯,她每天都为“分辨能力、智慧、力量和勇气”向上帝祷告。希拉里相信一个基督徒或者一个政治家可以兼有“一个保守的头脑和一颗自由的心灵”,而这一理念一直成为她后来政治生涯的精神根基。她认为,民主党应该倡导一种有信仰根基、“在上帝的引导下做道德、伦理、属灵上都是对的事情”的“注重意义的新政治”。

图片来源网络
2
做自己认为是正确的事
相对于一些受“宗教右翼”支持的政界人士而言,希拉里较少在公众场合公开谈论自己的宗教信仰。在2006年的中期选举中,希拉里表示,她把宗教信仰看为极严肃和个人性的事情。她说她对那些一天到晚把宗教信仰“带在手腕上”的人有一种本能的怀疑。有一次她曾被人问到“上帝为什么允许苦难发生?”,她避开了神学的讨论,但是说“苦难的存在呼唤我们行动起来”。不过近年来,她也曾经在公开的政治演讲中引用圣经。比如在一次批评共和党议员的反移民提案时,她说反移民的立法如果通过,将“不但会把好撒玛利亚人定罪为罪犯,而且甚至把耶稣基督定罪为罪犯”。在2006年的中期选举中,她也曾批评奥巴马不重视基督徒选民,她说:“(民主党)被认为是不了解美国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党。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需要明白对有宗教信仰的人来说宗教信仰是他们整个生命的重要部分。是信仰使他们的人生有意义。”
还有一件事情她也曾公开提起,并成为宗教信仰在她生命中的影响最广为人知的例子。那就是她如何靠信仰度过比尔·克林顿“拉链门”难关的事情。“莱温斯基事件”后,希拉里坚持要把她和比尔的婚姻维持下去。希拉里坦白地说,比尔的不忠令自己伤心和愤怒。如果不是靠着信仰上帝,自己不可能度过那段婚姻危机。她说:“我受过很多试练和考验……我非常感恩,(上帝)让我有信仰基础,给我勇气和力量,不管这个世界说什么,我仍可以做我认为是正确的事。”她还说,在最艰难的那段时期,有很多人为她祷告,给她带来很大的帮助。
那些为希拉里祷告的人,包括希拉里多年来参与的一个华盛顿特区的妇女祷告团契的姐妹们。参与这个团契,使希拉里在某些自由主义人士中间颇受诟病。十五年前,在比尔宣誓就任总统的第一个月,希拉里就加入了这个被简单地称为“团契”(The Fellowship)或“家”(The Family)的组织。这是一个保守派基督教味道特别浓厚的团体,其成员包括老布什任内的国务卿贝克的夫人和麦克林教会主任牧师的夫人(很多共和党保守派重量级人物都是这个教会的成员)。团契的姐妹们经常为希拉里提供她要读的圣经经文、为她祷告、并到白宫和她一起祷告。对希拉里来说,这是一种友情的慰籍和勇气的源泉,基督徒朋友的祷告为她带来心灵的安静和力量。然而对一些自由派、左派人士来说,这个团契的背后,是跟小布什和宗教右翼试图“让上帝重新介入公共事务”、“让耶稣重新夺回美国”一样的“政教不分”的一种“隐藏的目的”(阴谋)。这是他们绝对不能接受的。可以想象,这一点也曾被希拉里的政敌和讨厌她的人拿来当做攻击她的武器。
另一方面,希拉里毕竟还是个左派政治人物,她的很多立场福音派基督徒可能都不认同。比如,众所周知,希拉里是支持同性恋婚姻合法化的。这在很多基督徒眼里,都是违反圣经教导的。但是如今的大选,美国在国内有经济问题,在海外有ISIS等问题,选民明显很难再以单个的文化议题作为评判候选人的“石蕊试纸”。即使是持保守倾向的福音派基督徒,也可能在没有完美的候选人的情况下“退而求其次”,因为赞同某个候选人在其它重大政治、经济议题上的立场而容忍其在某一文化议题上的不同立场。
毋庸讳言,无论是基督徒还是非基督徒,美国人对希拉里的看法常常是两极分化的。要么极端反感,把她的信仰言说当作虚伪的政客说辞;要么爱她及乌,认为她的宗教信仰为她的个人倡导力增添了积极的道德维度。不过无论人们对她看法如何,希大姐似乎都我行我素,“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作为一个从年轻的时候起就受到“信仰在行动里”的理念影响的政治家,我相信她的政治实践跟她的宗教信仰一定有关系。但是这种关系相当错综复杂,要不偏不倚、中肯地评价宗教信仰对希拉里的政治生涯和人生的影响,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希拉里的灵魂--支撑人生的信仰
作者:伊名 来源:国际在线专稿
[看法] 一方面,人们认为在政治中,希拉里借用信仰,为自己和克林顿两人,个人的失败之处给予辩解与开脱,而在另一方面,又有人置信正是希拉里的信仰,使她对克林顿的爱情,得到精神升华,在克林顿发生婚外遇之时,依然坚守防线,虽是一个婚姻受伤者,但最终却以一种经久一贯的忠贞爱人形象,从某种意义上讲,有若历史上的圣女贞德一般,深得民众的敬礼和美誉。

大学时代的希拉里 选自《希拉里画传》
希拉里的未来人生,实如她已经走过的生命道路,一样的难以预测,她自己也承认这一点。1997年10月,在希拉里庆祝人至五十的里程碑时,她便感慨地说道:在我的人生中,无论是我所做,还是发生在我生活中的事情,一直不断地令我感到意外。
  观察希拉里的内心世界,一如她自己所言,她的信仰,是支撑她人生行走的基石。在希拉里年幼的时候,信仰便是她们家中灵魂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希拉里的父母,都是虔诚的基督教循道会教徒;希拉里的母亲陶乐西,曾在一所社区的星期日学校教书,希拉里时常参加她母亲所属教堂的少年团活动,她受到少年团牧师教诲的“信仰在行动里”信条影响很深。在这段年月中,希拉里还时常随同陶乐西,走进芝加哥的内城区,在教堂需要时,帮助移民农场工人的家庭,陪伴家中小孩;而当希拉里十四岁那年,一个非同凡响的夜晚,希拉里会同她所在少年团的伙伴,一起前往聆听美国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的讲话,令她终生难忘。
  1965年,在读完中学后,希拉里离开故乡,进入位于马萨诸塞州东部波士顿城郊,声誉卓著的百年名校:威理斯利学院就读大学。威理斯利学院创立于1870年,以向青年女生提供优秀的高等教育为办校宗旨,培育了数以万计的成功职业女性。
  在威理斯利学院读书的四年间,希拉里生活中最重要的男子,是一个名叫:唐·琼斯的青年人。唐·琼斯是一个基督教循道会中,司职为少年团员作精神辅导的牧师,希拉里自中学十年级起,即和他相识,并接受他的宗教训育。那阵子,唐·琼斯时常驾驶一辆敞篷的红色小车,去到希拉里在山埂园民宅区的住家,对她讲解循道宗派的教义,并在她的面前,大声为社会公正和社会改革进行辩护。
  从早年开始,希拉里一直是一名忠实的基督教循道公会教徒。循道教派源自于十八世纪的英国,循道教派崇尚荷兰新教神学家阿米尼乌斯的观点,以人的自由信念为传教基准,传扬循道公会的信仰教义。
  通过书信,唐·琼斯成为希拉里走向青年的路途上,一个心灵的慰藉者,一个忏悔受听者和一个精神导师。
  在学院年间,当青春抑郁症侵扰校园的时候,希拉里将目光转向唐·琼斯,从他那里寻求精神支柱。希拉里和唐·琼斯之间持续的这种亲密关系,一晃就是三十年。这期间,希拉里时有从唐·琼斯处获得精神帮助,坚定信念,逾越难关,包括克林顿执政年间,当她们夫妇面临着共和党控制的众议院,对克林顿采取总统弹劾的危难时际。
  作为希拉里本人,她历来极少在公众场合,公开谈论自己的宗教信仰,但她是一个虔敬的循道教徒。正如她在2006年展开的总统竞选中,在乔治·华盛顿大学举行的一个信仰座谈会上,希拉里针对信仰这一议题,难得地表露心迹说道:她视信仰极为严肃和个人化。或许正是缘于她所承继的传统信条,使她对那些时刻将信仰,当作配饰一般带在手腕上的人,总存有一种本能的怀疑。
  在同一个座谈会上,希拉里还罕有地坦白道:如果不是她的信仰支持,她可能不一定能够安然度过,因“莱温斯基事件”导致的她与克林顿之间的婚姻危机。“我非常感激我的信仰,使我能够站定脚跟,同时,给予我勇气和力量,走我自信是正确的道路,而不用去管他人又作何想,”希拉里说道。
  希拉里重申道:她在知悉“莱温斯基事件”后,她所坚守的立场,便是要把和克林顿的婚姻长久下去。但是,希拉里也说道:她不能确定,若是没有信仰的支撑,她是否能够走过那段痛苦并艰难的旅程。
  希拉里说道:她被验证过的次数,包括公众谙熟的部分,也有一些全属个人单处的时辰,而正是在这些个人独处的时际,她的信仰和她为他人所做的祈祷,添加她能够承载重压的精神意志。
  希拉里深受父母影响,传承他们的宗教信奉,自觉遵循循道教派的理义,同时,希拉里的父母,又对她实行开放式的人生训导,鼓励她走自己的道路,选择她所感兴趣的学业学科。
  在威理斯利学院,希拉里修读政治科学专业,而在精神方面,在接受唐·琼斯的授教中,唐·琼斯专注于向她讲解,被循道公会崇奉为:十九世纪最后一个伟大的神学家,德国神学家逖里基的著述:《你被接受了》。在这一布道里,逖里基的中心教义,是指明罪孽和优美,同时在人的灵魂中存在。
  “当我们蒙受极大的痛苦和无法得以平静的时候,神的恩典便会像光一样照临我们,” 逖里基说道。
  逖里基又说:当它发生的时候,它会发生;或许,它并没有发生。
  对逖里基倾向社会民主主义观念的能动论教理,希拉里坚信不移。希拉里深信,在她的人生中,将会有优美和蒙承神的恩典,而在她的青春时代,她应该按部就班,顺其自然地生活。
  从这里,希拉里领受的唐·琼斯精神训导,那些教诲神志的精神格言,在她未来的生活中,一直有如慰籍心灵的清凉香膏,丰实她奋发前行的人生动力。特别在她身临困境的时候,这些铭刻内心的精神箴言,促导她得以澄清现实的混淆,找到解开病理症结的问题答案,同样,这些原理准则,亦被她在日后,用来评判她和克林顿两人的所作所为,包括那些不完全合乎公众意趣的行止和处事方式。
整理自网络
本文由「华尔街俱乐部」推荐,敬请关注公众号: wallstreetclub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